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從「新台語歌」到「新台語片」



新台語片」又一新作《大稻埕》,上映不到一週全台票房旋即破億,賣座超越同檔期國內外大片,連續第5年為台片拿下農曆新年賀歲片冠軍寶座。

        豬哥亮從秀場天王到雄踞電視綜藝再而成為電影票房保證,投下巨大的國民藝人身影,而其插科打諢夾帶性暗示的豬式風格在本片相當收斂),也持續引來側目。

本片以1920年代日治時期老台北為背景,史料編排推演頗有不符史實之處,引發議論。然而,從時間旅行古今穿梭的故事框架來看,藝妲在日本總督宅邸今台北賓館表演男主角教唱的林強1190年作品《向前走》,給蔣渭水和當時早已離台的後藤新平(於1898至1906年間任總督府民政長官欣賞,僅此一景,時空奇幻壓倒正規史實即已確立。

《大稻埕》羅馬字片名TWA-TIU-TIANN為其台語拼字,本片由台文界人士全程台語指導,語言編排堪稱用心,日常台語之外還安排隋棠講的「聽有著是ê」的台語以為笑點,而隨棠講的京片子,也和現代台灣的普通華語形成對照的趣味。

大學生男主角於片尾回到自己的時代,朋友發現他滿口台語,顯然在接受台灣歷史洗禮之餘,也經歷了一場在地語言的成長儀式。

從時光隧道裡閃現林強初發專輯的身影,以至於男主角看藝妲表演向前走》時的陶醉神情,本片立意向這首「新台語歌」代表作品致敬,接續自1960年代老台語片風行時期以來,台灣電影圈和流行音樂界一向存有的密切共生關係。

「新台語歌」和「新台語片」,兩者尋根追源,分別可上溯1982同一年的台語專輯《心事誰人知》和新電影開端之作《光陰的故事》,然而前者不到10年即引領出《向前走》潮流下台語歌曲市場的全面復振,新電影半調子的台灣在地風情,則再遲了將近20年才推陳出《海角七號》潮流下的台灣電影復甦。

從新台語歌到新台語片,台灣影歌的傳承與復興,俱是台語文化傳統的重新確認與開創。如今《向前走》已是可堪緬懷回味的經典,而大稻埕》和本月底即將上映深受期待的《KANO》,則將持續以在地文化連結強度,開拓遲來的但從未甘於潛伏的穿梭台灣時空的能量。


刊於自由廣場 大稻埕‧向前走‧KAN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