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4日 星期一

反倒扁創意學

倒扁行動一波接一波,目前接力上演的倒扁大戲所謂百萬人靜坐活動,由廣告界的范可欽先生主導創意發想,只見他夸夸其談數萬人著紅衣靜坐拼綴出某種圖騰透過 CNN等國際媒體報導空拍等等將如何撼動人心,又要在國家古蹟景福門圍紅布當精神堡壘,又可以上網登記靜坐一小時林林總總,彷彿創意發光、活力十足,又有各種媒體輿論和學界論述不吝奧援,好不威風。



反觀另一邊不支持倒扁的陣營,在言論或行動上稍有反制行為動輒被指為陷入「藍綠對抗」或「敵我邏輯」,豈止沒有創意而已,彷彿是黑暗的罪惡淵藪,無法論說也難有理性。舉個典型的例子, 一向頗具思想創意的台灣大學法律系顏厥安教授日前在《中國時報》論壇長篇論述了 憲政規範問題後,最後一段指出如果論者在意的是政治鬥爭的敵友邏輯,由於沒有公共論理空間,故不予討論。顏教授全篇文章最有趣的是最後兩句:「筆者絕不低估敵友邏輯的重要性,只是對之已無著墨必要。」這種附帶一提、不想多說的調調,益發顯現出所謂絕不低估的輕蔑與譏諷。



這種或者消極迴避或者直接指責的態度,使得敵我邏輯產生一種無法分析的神秘感,成為一塊理性的陽光無法穿透的幽黯場域。然而究其實,解除固著的神秘感( demystification)不正是那些熱情支援反扁論述的所謂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本職學能?任那神秘感無盡漫延是否顯示智識的怠惰?知識份子任令浮動的黑暗陰影是不是他們內心思想暗影的延伸?



以創意論創意,著名的創意人劇作家賴聲川近著《賴聲川的創意學》裡提到,培養創意要有「如是觀」和「因果觀」:「當觀點聚焦,心中不執著於任何特定的觀念,就可以看見事物的原貌;當觀點擴散出去,保持專注,就有可能看見事物發生或運作的因果。」把反倒扁行動視為敵我抗爭黑洞的專家學者,大都是不想也不屑把觀點聚焦,且執著於自詡清流高尚的觀念,於是便看不見反倒扁行為的原貌,看不清各主要媒體全不顧新聞倫理卻侈言監督民主政治運作等等因果(如顏教授發表文章的《中國時報》烏龍新聞多多卻從不道歉),這樣如何能對反倒扁陣營或其外顯的敵我邏輯態勢投以創意的眼光?或者,在那些學者專家眼中,反倒扁行為從頭到尾根本不配創意的冠冕?就像劉家昌日前說的,他六年前就反扁了,不用再捐一百元!這可能正是一部分的「事物原貌」:倒扁何需趙建銘、禮券、國務機要費?那總統的冠冕,阿扁從頭到尾都不配!也就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事物原貌和因果,真正創意出發的可能,也許一直在反倒扁陣營持續反制的信心與氣魄這一邊,而從來不在 如民進黨立委所指想當倒扁流行教主的施明德身上和范可欽那講究浮華效果卻無法真正撼動台灣人心的廣告作品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