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自由的風不要停歇 Taiwan Blowin' in the Wind

擁有「抗議歌手」崇隆形象的狄倫(Bob Dylan),在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日前遭逮捕之際於北京開唱,外國媒體多語帶諷刺,美國《華盛頓郵報》也於四月六日刊出的報導,篇名《審查的年代》(The times they are a-censored),諧仿狄倫名曲《改變的年代》(Times They Are a-Changing)。



        由於中國的審查制度,文中提到狄倫演唱會在中國和台灣的曲目並不相同,如文中引述的一位女學生說狄倫沒唱她想聽的《隨風而逝》(Blowin’ in the Wind),這首形同六O年代反戰與民權運動國歌的作品,幾天之前在台北以安可曲唱出,成為演唱會結束前的高潮。



        文中也引述演唱會現場一位藝術家的感想,他提到艾未未,說中國很奇怪,可以讓人失去自由,也可以讓人去聽狄倫歌詠自由。



        中國很奇怪,是怪在由共產黨領導的商業資本體制,商業消費邏輯裡根本的商品自由流通原則,受制於一個管制自由的政府,而狄倫在不自由社會裡歌詠自由的場景,似乎也正極致體現出商業消費「什麼都可以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幻麗虛無世界。



        其實,狄倫本來就不是一直站在社會運動第一線衝衝衝的人,他的抗議形象大半是時代形勢風雲際會推昇翻捲出來的,就其整個音樂生涯來看,其實比較是知性省思的內涵,點點滴滴累積出了紮實的形象氛圍,其中閃亮的時代光環與農濃的懷舊情愫,也就成為二十一世紀所謂「詢問度很高」的文化商品。



        同樣一位歌手,同樣聚集了一批朝聖的歌迷,在台北和北京唱不是自然選擇的不同曲目,這使得蔡英文說的中國和台灣「和而不同」聽來頗為生動。當年《隨風而逝》歌聲因緣際會在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聲中引領風騷,如今卻也在藝術家被無端逮捕之際飄盪在籠罩於同樣大國興起陰影下的台灣。



        只希望《隨風而逝》永遠不會刻意從該唱的曲目中拿掉,只希望聽眾永遠能夠期待演唱會沒有遺憾的高潮,只希望台灣人能夠一直在風中尋找答案,只要自由的風永不停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