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II

中央社乾脆改名車輪黨中央輔選社



夜市拜票 馬郝展現高人氣
【22:45】




〔中央社〕選前衝刺,總統馬英九晚間陪同台北市長郝龍斌在饒河街夜市拜票,2人一起坐下來品嚐臭豆腐。因為攤商、民眾熱情,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花了快3小時才繞完



郝龍斌今天冒雨從早市、國宅、夜市一路拜票,所到之處獲民眾熱情回應。媒體問及對手蘇貞昌拜票時跳舞的想法時,郝龍斌說,跳舞他可能跳不過蘇,說話大概也沒蘇好聽,「不過,我做事絕對做的比蘇貞昌好」。



晚間包括立委費鴻泰,以及國民黨松山、信義區提名的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王正德、陳永德、戴錫欽、陳孋輝等人,陪同郝拜票。總統與郝龍斌先在慈祐宮上香、祝禱,隨即走進饒河街觀光夜市沿途拜票。



雖然下著細雨,但馬、郝都沒穿雨衣,還沒掃完行程,頭髮已濕透。有的攤商甚至忘了正在做生意,爭相與2人握手,要求合照。逛街民眾也將馬、郝團團圍住2人幾乎每個攤位前都停下腳步,包括為遊客、店家簽名。支持者不忘給郝龍斌加油打氣,整晚饒河街觀光夜市「凍蒜」聲不斷。



馬、郝也一起品嚐臭豆腐,賣臭豆腐的施老闆說,總統、市長來掃街,當然帶動生意,但長期來說,最好還是捷運松山線趕快通車。總統聽完立即告訴對方,松山線正是在他北市長任內動工。



馬總統由慈祐宮一端出發,原本幕僚規劃在饒河街另一端靠近松信路離開,但現場民眾相當熱情,總統陪伴郝龍斌折返又再拜票1次,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繞了1圈花了2個多小時。 



結果原來是又折返一次才花了兩個多小時(剛才說是兩個多小時), 一開始明說不就好了!!!!!!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三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三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V

金溥聰:21日活動主軸「為台北而走」 司改作訴求 2010/11/12



對於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的龍潭購地案三審定讞,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12日上午在士林慈誠宮受訪時表示,國民黨的一貫的態度就是尊重司法,未來扁案不管如何變化,黨都不會受司法案件判決結果的影響而打亂原來的步伐,在此時選舉只剩最後兩週的時間、最重要的關鍵時刻裡,我們會審慎因應,並按照既有的計畫努力贏得支持。





黃昭順:定有「棄保」 棄貪腐保清廉 2010/11/12



法定選舉活動開跑第一天,黃昭順大清早帶著競選幹部上香祈福,黃昭順說,之前二次金改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台灣的司改痛心,但在大家不斷表達心聲之後,龍潭購地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司法重拾信心。 



黃昭順說,未來十一年都不用再擔心會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 





一個在台北尊重司法,一個在高雄批判法官,北高呼應,所以中國國民黨一貫的態度是: 要我尊重司法,就不要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啦!!!!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四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四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三而竭,黨在衰,天在看 From Worse to Worst

台灣全面執政黨五都選情詭譎,形勢險峻,於是揀到籃裡都是菜,老是見獵心喜。



        先是楊秋興脫黨參選,以為求得綠營分裂,想不到綠民九成挺菊,宋楚瑜站台力挺楊秋興,瓜分的是藍營選票。陳菊颱風天小憩事件,藍營師公駕到指揮送葬急急如律令,陳菊聲勢卻不動如山。




然後陳前總統二次金改案一審判無罪,藍營眼看扁維拉救援投手再次上場,自然鑼鼓喧天,然而即使斥扁不假辭色的《蘋果日報》,其民調也有四成五民眾不認為判決不合理,更有三成三認為合理。藍營五都選前遊行欲加入的反貪和司改訴求,因陳前總統龍潭案判刑定讞而瞬間疲軟,馬上改口「一貫尊重司法」。再者,藍營本身即陷入貪污疑雲,台北郝市府新生高弊案已達秘書長層級,法界與學界評論陳前總統無罪判決也多指向檢察官起訴品質與全面執政當局立法怠惰,台中地院張升星法官投書《中國時報》,表示「把箭頭指向審判長的政黨傾向」,「這種想當然爾的結論必然造成偏聽失焦的盲點」,南方朔更直指全面執政黨搞「群眾式道德民粹主義」,「在法庭鬥爭上失敗,即企圖煽起選民的藍綠鬥爭情緒,來遮掩他們的無能及失敗」。




再來是鄭弘儀台中趕羚羊事件,政媒發動海陸空攻勢全面圍剿,卻反而愈發突顯政府補助中國學生等輕台重中政策,引起台灣年輕人普遍反感,藍媒振振有辭世界各國無不爭相吸引「頂尖學生」,本地研究生卻投書《自由時報》指出中國研究生來台每個月領三萬元,「最後依規定僅要交出一篇報告即可」,「美其名來台研究,但似乎都是以觀光、購物為重點」,真不知頂尖在哪裡。鄭弘儀已公開道歉,藍營頂多也只能說姿勢一百、誠意零分,還說是莊國榮傳人,然而網路上已廣為流傳莊為批藍先知,先知之言前後輝映,倒成了有力的傳承,把斗大三字經放頭版的《蘋果日報》公佈最新民調,蘇嘉全和胡志強差距反而拉近約六個百分點。




這一切,大概就是全面執政黨氣運不佳走衰運,做什麼事都不對勁。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一再見獵心喜,一再獵取想像中的人氣,然而人氣並不在那裡,人民倒真的憋了一肚子鳥氣,五都賭爛票恐怕要如潮水,只能說人在衰,天在看吧!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藍21日遊行 主席牌挺郝

2010/11/10 12:29:58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0日電)對於21日將於台北市舉辦「為台北而走」大遊行,遊行主軸原本定調為快樂的嘉年華方式登場,但受到前總統陳水扁二次金改案一審獲判無罪,藍營反彈,在藍營高層拍板定案下,遊行訴求新增「堅持司法改革,反貪腐」訴求。



為選舉投變數?藍綠慎談扁案

2010/11/11 23:02:47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葉素萍台北11日電)龍潭購地弊案,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各判11年定讞,是否會影響5都選舉,備受關注。綠營今天對此低調,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最好是
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馬的你中央社怎不改名自婊社?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五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五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全民造句 馬政府真能幹(舊文新po)


花很大錢很燒當台灣人白癡幹聲連連之白癡造句煙火煙霧煙塵煙幕展示會:



高幹:民怨愈漲愈高,幹。

才幹:有黨產沒人才,幹。

苦幹:老百姓生活辛苦,幹。

實幹:隨便說話不老實,幹。

匪幹:官員說話非常土匪,幹。

主幹:選情低迷六神無主,幹。

樹幹:施政兩年,毫無建樹,幹。

能幹:治國無能,賣國萬能,幹。






…………



鄭弘儀響應號召,也加入全民造句運動:



抬頭樂...幹...啦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外省眷村外 Mainlanders Out of China

李筱峰教授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成分分析」,提到其中一種成員是多屬基層軍公教的外省黨員,如今大都「扮演深藍鐵衛隊」。對於軍公教的「黨性」,在此提供一點補充。有「三民主義」戲稱的「軍公教」,其實並不那麼同質化,不一定都那麼「深藍」,尤其擁有主流「外省」形象的軍系眷村文化,並非所有外省子弟的認同對象。




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黃建業先生著有《楊德昌電影研究》(一九九五),收錄了一段訪談,楊導自述於一九四九年一歲半左右隨都是公務員的父母從上海來台,住在台北市城中區,和大安區的交界處,「和眷村本身沒有關係」,而公教和眷村的家庭背景差異頗大,「只是沒有人討論」。楊導名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黃建業即評為「確切地書寫出外省人士公教家庭的特殊生活現象」,對於片裡一個軍系的「政工幹校化身」角色,楊導表示「掌握台灣文藝命脈的人都是這個派系出來的,他完全相信自己是搞文藝的」,而「這就是台灣文藝的一個問題」。楊導也談到中國文化的問題,謂其「一直在儒教文化裡面打滾」,「儒教的框架最適合一些君王來大一統」,而其實「文化的活潑性、接納性是超過這個」。




已多年沒有創作的小說家蔣曉雲女士於今年發表新作,與同為外省第二代的朱天文對談時提到,曾是地方議會議長的父親來台後成為一個生意人,她小時候跟著家裡女傭看了很多歌仔戲,習得一口流利台語,對「中華民國」的看法是:「中華民國只有民國一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算數,到台灣之後就算還不是失去全部國土的流亡政府,國民政府的統治權局限在台澎金馬也就類似了。」在先前一篇〈都是因為王偉忠〉的文章裡,蔣曉雲提到再寫小說的緣由是為了「那些眷村外的長輩」,「不忍心讓王偉忠的成功把他們一整個時代都搬進眷村」,「讓後人知道台灣的外省人不是千人一面,『軍區大院』外面也有異鄉人的血淚斑斑」。




        蔣曉雲說,眷村外和眷村裡的長輩「從中國各省到了台灣,他們也都年輕過,熱情過,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透過楊德昌和蔣女士以及其他類似背景如小說《海神家族》(二OO四)作者陳玉慧的呈現,流露深刻的台灣在地流離經驗,適可脫離深藍鐵衛的「外省軍公教」刻板形象,成為台灣文化活潑性與接納性的一環。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第四張畫》的台灣自畫像 Portrait of Taiwan in "The Fourth Portrait"

第四張畫》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原著劇本、攝影等主要獎項,循著台灣電影人文內涵的一貫脈絡,開展為知性、感性、故事性俱全的秀異精品,在片尾名副其實的「第四張畫」款款結束時,透出一種混合高調天啟和低調沉鬱的獨特氛圍。



        這部片層次感豐富,詭奇的影像風格和悠忽的地景光影,直追楊德昌導演結合情節與場景的構圖功力,以及整體人性視野的圓潤成熟,影評家已多有著墨,在此討論的是人物背景設定及其互動模式




除了以小學生小翔一角獲頒今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畢曉海之外,《第四張畫》主要配角個個立體生動,有型有款,戲味十足。中國女星郝蕾飾演嫁來台灣的中國媽媽,在酒店上班,有一次為了店裡小姐不肯和客人出場而不得不親自上陣,剛才火大潑酒在郝蕾臉上的客人弄了半天卻終究不舉,反遭郝蕾無情譏嘲:「我還以為你會把我幹得多爽呢!」客人只能羞憤聽訓,剛才的威風已無影無蹤,呈現出「本地男性vs.移民女性」的權力關係建構與反轉



        郝蕾面對小翔的老師約談,除了抱怨「你們台灣的身分證」取得不易,也有餘力反擊老師有時候其實也和小孩子一樣「怪怪的」,同樣呈現出兩者社會階級對比的形塑與鬆動




這樣的身份或階級關係的呈顯與顛覆,也存在於納豆飾演的地方小混混身上,其出場一景在房屋銷售現場自己碎碎唸說建設公司派他在那裡站崗完全無用的話,稍後被公司老闆完全重覆一遍,除了有滑稽荒誕之感,也隱然有穿透臨時工小弟和大老闆之間階層界限的意涵。



        一口流利台語的納豆,住在地方員警口中「彗星撞地球」的半毀房屋,和盲人弟弟的溫暖親情,從小翔的夢感受到小翔哥哥冤死的民俗解讀,儼然代表一種在地的靈動與秘義,其與說話捲舌的小祥之間的患難情誼,以及關照小翔而發展出祖孫情誼的外省籍退休校工(金士傑飾)滄桑智者的形象,在在交織出台灣奇麗山水下,本土住民以及十年前來台(中國媽媽)和五十年前來台(外省校工)住民各自綿延的無奈徬徨與堅毅情長



        《第四張畫》裡這一份本來在地和遠來在地的共同神傷,也就是和小翔一樣處於某個邊緣位置的台灣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