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http://www.ntm.gov.tw/en/about/1a.aspx
國立歷史博物館喜孜孜宣布米勒展在本週一開展第廿四天即突破十萬人次,刷新該館千禧年兵馬俑展的紀錄,聞人名流也競相捧場,第一夫人看一次不夠還要再看,第一先生在開幕當天更展現台北下大雨干我何事的氣概,相較之下,不遠之外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以下簡稱台博館)正在舉行的建館一百週年「百年物語」世紀典藏展,顯得安靜許多,頗有「百年孤寂」之感。
然而,這個台灣歷史上和都市景觀中的重要地標,由於身負殖民印記,歷史與文化意義遭到壓縮,身形顯得不相稱地渺小。台博館種種動植物研究和原住民族調查結果與相關收藏,無不與當年日本建立殖民版圖的意志息息相關。中國國民黨政府繼日本強迫推銷本國文化之後,拿「中華文化」強迫推銷給台灣人民,日本風情、本土內容的台博館,自然要把主流地位讓給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等正宗中華文化展示基地,而成為一個普通的展覽場所或社教機構。 台博館「鎮館之寶」之一、於這次百年特展展出的「臺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就很能代表台灣歷史文物定位的流變滄桑。這幅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委託複製的旗子,是清廷割讓台灣予日本後被日本征服的「臺灣民主國」旗幟,對日本而言自是代表揚威異域的殖民威儀,對中國國民黨政府而言則代表「台灣獨立建國」的禁忌,到民進黨執政時期獲得了歷史地位,但總還夾帶以台灣虎對中國龍「遙奉正朔」的尷尬。
身為台灣第一座具現代意義的、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前身為一九O八年日本殖民政府設立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台博館,其見證台灣歷史發展,以及推動並保存台灣自然與人文研究結果的關鍵角色,塑造了台灣在地百年典範,重要性不言可喻,其古典壯麗的希臘柱式建築為國定古蹟,館體本身就是搶眼的展覽陳列品。
這隻台灣黃虎,許多台灣人是陌生的,來自一段曾經噤聲、後來也就沒有多少人在意的歷史。米勒展的第十萬人次參觀者讚嘆說,台灣人真有氣質,連星期一都有這麼多人排隊看展覽。應該讚嘆的,其實是讓台灣人如此熟悉和景仰西方著名藝術作品的嚴密且全面的學校教育訓令和社會教化風習。知不知道台灣黃虎,是無損台灣人「氣質」的。沒有黃虎訊息的廣泛傳播與流通,哪來一睹「原作」風采的衝動。
相較於其他重要博物館,台博館空間顯得侷促,在繁忙的台北市中心,卻散發一股獨特的風味,悠長的百年氛圍和恢宏的建築美感,彷彿踩在像台灣黃虎一樣迷離的歷史飄浮點上,在都會街頭等者為來訪者帶來一段雅致可愛的時空體驗,這比星期一的人龍,可能還要有「氣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