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6日 星期五

四論貓纜--極大化、極小化的總統

馬英九出席國防部將領授勳授階典禮時表示,希望有效因應大陸這個很特殊、很複雜的因素。大陸是威脅也是機會,如何把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需要高度技術,甚至藝術才能達成。 

 


如何讓中國威脅極小化,是頗費思量的,不過 從馬 先生迄今做為來看,至少要先讓可能破壞馬口中「不可逆轉」的兩岸和解趨勢的威脅極小化,所以在陳雲林來台期間,運用「中華民國國旗無形化」、「集會群眾暴民化」、「台灣音樂噪音化」等等高度技術與藝術,讓陳平安回返中國,好讓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樂見的台灣經濟依賴中國的機會極大化。

 


先生的「極大化、極小化」守則,其實在貓纜塔柱掏空遷移這個「很特殊、很複雜」的事件中,已經做了完美的演練。根據簡余晏議員找出的OO四年四月九日由馬英九本人擔任主持人的台北市府交通會報會議記錄,就貓空纜車報告一案,馬英九裁示貓纜目標「應追求利益最大及損失最小之原則,以增加其附加價值」,並以北投纜車規劃歷經三任市長為鑑,指示新工處儘速推動,「務必於任期內執行完成」,結果趕在總統大選前幾個月前通車了,的確是創造了相當的競選附加價值了。

 


貓纜出事前,郝龍斌讚歎為馬前市長的遠見與貢獻,馬則說還自己一個公平評價;貓纜出事後, 馬 先生絕口不提決策責任問題,僅就工程瑕疵層面說是專業問題,會調查清楚云云, 馬 先生的發言人王郁琦甚至仍堅持貓纜是創造出一年五百多萬遊客商機效益的正確決策,這些將貓纜對 馬 先生的政績利益極大化、責任威脅極小化的努力,豈只是「技術」而已,的確已經已達「藝術」化境了。

 


再加上媒體和司法系統對扁家問題焦點極大化、馬家問題極小化的緊密配合,一個「極大化、極小化」超完美結構就誕生了。

 


也是 馬 先生個人意志和媒體司法做為主客觀元素合成的超完美政治裝置藝術。





可參考 蘋論:誰敢辦馬市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