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豈止是「倒馬」而已




source: http://www.taiwanguts.com/news.php?id=194



八月九日
週末夜,台灣教授協會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訴求「懸崖勒馬,討回公道」的第三次「台灣民眾大會」,在沒有動員、媒體也幾乎不見宣傳的情形下,聚集了比五二O和七一九前兩次「台灣民眾大會」更多的數千群眾。會中有學者和民眾的評論和心聲,有「綠正妹」女性溫柔又堅定力量的發聲,有悅耳窩心的歌曲演唱,有青春搖滾的逆轉青年,也有人形容為大型的「台灣派部落客」網聚活動,更有許多長期堅定支持本土在地力量的歐吉桑歐巴桑共同捧場。


這場展現人氣、超乎預期的批判執政黨活動,媒體無法再予漠視,事後給了適度的報導,有些指其儼然是一場「倒馬」集會。所謂「倒馬」,立即對照組自是二OO六年底的「倒扁」紅潮,這股因台灣在地力量強力抵制而灰飛煙滅的偽公民運動,台派人士不想複製,不願移植,所以對「倒馬」一詞頗有保留。


先生「去台保中」終不悔,台灣人面對台灣主權馬上漸漸流失的嚴峻國際現實,積極展現人民力量來降低 馬 先生領導地位正當性、弱化其統治基礎,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馬」,或者說是柔性「倒馬」,向馬政府嗆聲的街頭活動,是具有「倒馬」內涵的保台護國行動,是正港的台灣人公民運動。


不同形式、各種程度的「倒馬」,具有「倒馬」的性質,擁有「倒馬」的旨趣,卻不見得會實現「倒馬」字面上的斷然與終結,然而能量會累積,效應會擴散,台灣人一路熱血、一路猶疑、一路頹唐、一路真情,堅持走出自己、活出自我,要破壞與建設的事情太多,豈止是「倒馬」而已。


「台灣青年逆轉本部」聲明就說,有人說八三O是倒馬大遊行,但他們的角度不同,這也算是另類的挺馬活動,要力挺那個在選前高舉台灣主體意識和反中國獨裁立場的馬英九先生!


相對於肅殺的「倒馬」,我覺得台灣人正努力為台灣清理出一片「非馬」的天空。 馬先生所代表的國族意識形態與中華優先理念,必須要有堅實的台灣在地力量形成強力反差與反制,這是台灣人在馬政權時代必將持續點滴灌注的使命。


有沒有這麼巧啊,我讀到旅美台灣詩人非馬先生近作「有希望的早晨」,活脫就是時下「非馬」的台灣(不代表非馬先生個人立場)



          不管天氣預報員怎麼說

           這是個有希望的早晨





      我已經看到

      此呼彼應的尖銳鳥鳴

      在漆黑的天空上

      劃出一道道

            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弧線

            透露天光




此呼彼應的台灣人呼聲,正在漆黑的天空劃出一道道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天光弧線啊。

        不管是不是「倒馬」還是怎麼說,這是個有希望的「非馬」早晨。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八月制馬 台灣開路

八月九日週六夜,反「中華民國」體制的「台灣國民會議」將在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辦第三次「台灣民眾大會」,由台灣教授協會主辦,以「懸崖勒馬,討回公道」為號召。




        八月二十日
, 馬 先生就職三個月,台聯將發動群眾赴經濟部,抗議開放十二吋晶圓赴中國投資、上市公司投資上限放寬到六十%等經濟政策,訴求「抗通膨、反失血」,黨主席黃昆輝表示要「開第一槍」。



        八月三十日
, 馬 先生上任百日,台灣社將串聯台派社團和社運團體與民進黨舉行大遊行,訴求顧主權、顧肚子,匯集人氣於凱達格蘭大道,展現人民力量。




整個八月,每隔十天就有一場抗議馬政府的行動,使得八月除了是奧運月、鬼月,儼然也成為嗆馬月。




馬英九當選總統,是台灣人的「歷史共業」,是台灣特殊的政治與社會生態或顯或隱的各種因素共同「多重決定」(overdetermine)的既成事實,如今在時下普遍不滿馬政府的社會情緒裡繼續「共業」下去。




馬政府民調持續低迷的現象,被台灣社會集體意識多重多元結構著,有人埋怨生活變差,有人不爽馬政府施政失能脫序,有人憂慮 馬 先生不斷弱化台灣主權,關心和動機各有不同,各個抗議行動也有不同訴求,總之則指出了清理台灣「歷史共業」的方向,這是八月制馬行動的歷史與現實基礎。



        馬
先生表示,北京奧運願意稱呼「中華台北」隊,代表新政府的努力成果;對於中國與「中華台北」政府拿「中國台北」當幌子唱雙簧的歹戲, 馬 先生這番攬功說辭,證成其捨總統地位的「中 華台北 先生」身段,是八月制馬行動不能缺席的抵制主題。



        馬政府既然甘於「中華台北」,那就讓「中華民國」和「台灣」之爭告一段落,「中華民國」順勢退場,開出一條「台灣」之路。




馬英九選後立即將「一中原則」宣之於口,所謂「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所謂「中華台北」勝於「中國台北」,都是唬弄語言,和選前「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決定」的台灣自決立場宣示落差太大,領導誠信蕩然失落。面對不計後果固守「一中原則」和「中華台北」的總統,台灣人必須發出響亮的聲音,堅持抵制讓國際社會可以做「台灣是中國一部分」解讀與聯想的任何主張與做為。




台灣人的八月,要清理出一片非「馬」的天空。



刪節版刊於自由時報八月制馬





 
2008部落格大獎賽投票開始

請支持
一中不合作



一個中國不合作

中華台北不合作

中華郵政不合作

八月行動勒馬索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八九勒馬


八月九日本週六夜,凱達格蘭大道上有個集會,是由「台灣國民會議」(Taiwan National Congress)請台灣教授協會主辦的第三次「台灣民眾大會」,以「懸崖勒馬,討回公道」為號召。響應這次集會的呼聲,以「嗆馬」、「壓馬」甚至「倒馬」為鮮明定位與訴求,有人摩拳擦掌,準備生猛反馬,也有人憂心反馬能量累積不夠,徒然消耗運動效能。




        如果以馬英九當選總統為台灣「歷史共業」的角度來看,「台灣民眾大會」這名稱頗為古典的活動,可以像 陳儀深 教授所說「關心長期的建國問題,比較不關心短期的政黨消長或政府政績問題」,也可以和時下普遍不滿馬政府的社會情緒做較為緊密的連結。




        讓馬政府民調持續低迷的社會主流心理,有些是針對馬政府施政的失能失序,有些是針對 馬 先生不斷弱化台灣主權地位而來,關心和動機各有不同,概括總合則實為清理台灣「歷史共業」的契機,也是八九勒馬行動的現實基礎,參與者可以一起來體認其中的歷史感與現實感。




        馬英九當選總統,可視為長期掌握論述與形象優勢的「台北主流」次文化的強大感染與極致演出。次文化可能暴起暴落, 馬 先生民調驟然滑落,即再一次突顯次文化豐沛卻脆弱的風華。




        次文化迅速衰敗,或許只是退去了某個社會潮流,卻也可能伴隨危險的失序與混亂,必須有相應的警覺與做為,來維護社會的健康運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八九勒馬行動有非常積極的意義,要發出主流文化或者其他次文化應有的聲音,並進駐那逐漸空缺的位置。




        「台灣國民會議」呼籲否定的「中華民國」體制,就是一個逐漸空缺的位置,台灣人民必須用行動來填補,讓「台灣」有效取代長久盤據的「中華民國」。這是台灣人長期執行的堅定工程,執行能量不會一次出清,只會逐步累積,八九勒馬行動是其中一環,台灣國民可以很有內容、很有信心前來參與。


 2008部落格大獎賽投票開始

請支持
一中不合作



一個中國不合作

中華台北不合作

中華郵政不合作

八九行動勒馬索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台灣奧運身份TPE去中保台

北京奧運開幕進場順序,根據主辦國語言排序,依簡體漢字筆劃,「中台北」排在第二十四位進場,前面是日本,後面是中非和中香港,此入場序破壞了以往根據Chinese Taipei英文縮寫TPE奧會慣例,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以「中」排序是符合慣例,是睜眼說瞎話,除非發言人是說符合中國打壓台灣國家地位的慣例。 馬英九 先生表示,參賽奧運的名稱和排序都已解決,這種解決只有對「中 華台北 先生」來說是一種解決,台灣人接受嗎?



紀政已表示不能接受, 並呼籲台灣代表隊不出席奧運開幕式以示抗議。




「中華台北」與「中國台北」的王八與綠豆之爭,完全無涉關鍵的「中」字當頭的事實,是百分百的假議題,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增加「中華台北」正當性的煙幕彈,可視為北京奧運捨
TPE入場慣例以「中」字排序的前奏曲,更預告未來香港東亞運和廣州亞運少了「中」字輩的中非串場後,台灣、香港、澳門接連進場的中國串燒美味。中國與中華台北政府搭起奧運舞台合唱大戲,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台灣人接受嗎?




Chinese Taipei
在國際奧會註冊的縮寫,既是排除了中華Chinese以台北Taipei為本的去中保台的TPE,不是CHTCTP,在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上,自有其特定的主權意涵,也清楚代表所謂「中華台北」的名稱眉角在目前台灣國都「台北」,不在「中華」或「中國」。中國國民黨政府和中國確認了「中華台北」,完全不是什麼積極的主權做為,只換來中國理直氣壯以「中」字來做奧運入場排序,對台灣人來說,這絕非「慣例」,也不是馬先生能「解決」的。



刪節版刊於自由時報一中壓倒台灣



相關文字

抗議京奧矮化國格 紀政建議不出席開幕式


絕矮化 抗議C字頭入場

誰是國家之恥


報導,清華大學教務長王天戈表示,今年若有考生零分進大學,不僅是「國家之恥」,更是全世界及古今中外的笑話。身為校友,我覺得教務長這番話非常失言,非常失禮,和聲稱要狙擊爛系的假考部隊一樣無厘頭。


在台灣的大學系統中,前段班的國立清華大學不會招到零分的學生,教務長口中的國家之恥與天大笑話,自然屬於那些可能招到零分學生的後段班大學,屬於假考部隊所說的「連零分學生也要收」的「黑心學店」。假考部隊質疑這些學校能提供怎樣的教學品質、學生畢業可有競爭力等等,彷彿學生只要一考零分就注定零分到底、招收這些無可救藥的蠢學生就是貪圖他們學費似的。


零不零分,是修辭問題,所謂「零分也能上大學」,意思是招考名額超過填志願人數,就算是零分考生也可能錄取,也就是入學門檻消失,只要想念大學,就有機會就讀。這是教育制度和篩選機制運作的結果,也有整個社會環境和人口結構條件的配合,卻招來無謂高調的道德論斷。目前正從終身學習體系往一般高等教育領域延伸的空中大學,沒有入學考試,就讀學生個個都是「零分也能上大學」,難道個個都是「國家之恥」?空中大學擺明了貪圖學費?


而滿腔正義熱血的假考部隊,計劃狙擊稻江學院應用語文系,理由之一是其研究論文與學術性專書多與外語教學無關。以我就讀的國立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和研究所而言,和稻江應用語文系屬於同一個學門系統,所出產的研究論文和學術著作又有多少和外語教學直接相關,也請正義熱血的假考部隊調查一下,保證會增加許多打擊目標的。


對零分上大學和可恥學店嘲弄責難,有些是指桑罵槐,想對心目中萬惡的教改再踹上一腳;有些則還死抱「大學」望之儼然的統整權威形象,心態還停留在高等教育資源稀少、大學菁英形象突出的年代。在過去,「大學」是大寫的專有名詞,如今在資訊流通暢旺、知識建構多元的時代,大學機制已開枝散葉,形成一個個小寫的個別名詞,各有其走向與定位;「上大學」沒有整齊劃一的制式口號與動作,也沒有共同的榮耀與光環,「大學」內涵歧異化、動態化,在日趨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裡,教學目標和管理型態都必須做出相對應的理論與實踐。


理解這番現代大學風情,可能難為了古典菁英的清華大學吧。



2008部落格大獎賽投票開始

請支持
一中不合作



一個中國不合作

中華台北不合作

中華郵政不合作

八九行動
勒馬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