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日 星期六

八三O獨白


 


有人說,請和阿扁保持距離。是啊,阿扁是台灣民主進程的一部分, 部分和全體,有本質上的距離。




        有人說,阿扁遭清算追殺,不要隨滅絕阿扁的勢力起舞。是啊, 阿扁是台灣民主進程的一部分,部分可以代表全體,滅絕了部分, 有時就是滅絕了全體,這是台灣民主的隱喻。




有人說,八三O嗆馬純粹只是反對黨圖生存的辦法而已。是啊, 只要把「黨」擴大為「力量」,就知道,嗆馬不過就是有一天, 台灣人自一場擾人的夢中醒來,發現自己成了「中華台北人」, 不爽不從不合作的「台灣人」反對圖生存的辦法而已。




有人說,民進黨應該閉門思過。是啊,任何行動有動就有靜, 有人閉門,有人開門,民進黨本來就是被反動員的,去了「黨」剩「 民進」,人民前進都來不及,誰怕民進黨搞自閉啊!




有人說,台灣尚未獨立。是啊, 我們要一起走出台灣真正獨立自主的未來。




有人說,台灣已經獨立。是啊, 我們要一起讓獨立的台灣更穩更自在。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八三O不合作宣言



八三O行動具有台灣人民發聲的社會基礎,濃厚的本土草根情調,清楚自主的在地文化性格,而任何積極明晰的自我呈現,相對於凝視的他者,都是具有抗爭身份和不合作內涵的。


在中國眼光的長久凝視與指導下,台灣人不爽不從不合作,一中(原則)不合作,中華台北不合作,中華郵政不合作,中正紀念不合作......


一中(原則)不合作:馬先生選後立即宣之於口的一中原則,所謂「一中就是中華民國」,是不折不扣的唬弄語言,領導誠信如空中樓閣。台灣人對於國家政策是非黑白的議題,堅守國民立場。投馬的七百多萬票裡,有多少那麼在意一不一中原則,尚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未投馬的五百多萬票,有很大比例是相當在意的。必須讓國際社會知道,有許多台灣人是堅定反對馬總統的「一中」原則的。


中華台北不合作:「中華」太大,「台北」太小,都不怎麼台灣。無論是馬先生念茲在茲創立於一九一二年的「中華民國」,還是一九四九年建立至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都是大而不當。而台北市生產的觀點和論述表現出相對於整個台灣社會的自閉性格,台灣特質不清,台灣形象不明。請馬政府別替台灣亂取綽號,「中華台北」就留待對外交涉折衝,不要拿來對台灣人民說嘴,不要說沒有比Chinese Taipei 更好的名稱,免得台灣人民神經錯亂。


中華郵政不合作:曾經台灣,難為中華。台灣人愛用台灣郵票,拒絕使用「中華民國」郵票,要求加印台灣郵票以應廣大台灣民眾需求。


中正紀念不合作:曾經民主,難為中正。「台灣民主紀念館」名稱已悄悄撤廢,「中正紀念堂」還魂重生,好啦好啦,中不中正都好啦,不過別想我會這麼叫。請問,台灣民主館怎麼走啊?



不合作吧,台灣人!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閹雞》和台灣人永遠的傷口

在國家戲劇院觀賞(Holo)台語劇《 閹雞》重演,感覺到迫人的民族隱喻。


        本劇由「
厚生演劇研究社」首演於一九四三年,時值日本殖民統治年代嚴密管控思想言論的皇民化時期,成為民間劇團自主活動的尾聲。劇情呈現一家以一座閹雞木雕為店招的中藥鋪少東阿勇,在家道衰頹過程中和妻子月里求生奮鬥的故事。



       《閹雞》原著為四
O年代台灣文學領導者張文環1909-1978)寫的小說,編劇為揭開台灣新劇運動黎明、其後投入被譽為「台灣文藝復興」的台語電影製作的林摶秋1920-1998),並由有「台灣合唱之父」美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呂泉生1916-2008)採集台灣民謠予以編曲配樂。



        《閹雞》首演及往後相關論述流傳,都被染上文化抗爭或民族主義色彩,對此林摶秋本人曾明確否認。不過,以本劇的台灣文藝菁英創作背景,以及濃厚的本土社會情調,的確顯現出清楚自主的在地文化性格,誠如台灣劇場史研究學者 石婉舜 小姐指出的,「舞台上殖民者的缺席、漢文化情調的呈現、以及台灣人民族根性優劣之自我揭露等,一個抵殖民的潛文本呼之欲出。」任何積極明晰的自我呈現,相對於凝視的他者,都是具有抗爭身份和不合作內涵的。



觀賞本劇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小說原著重心的女主角月里,而是改編成舞台劇後加重戲份的男主角阿勇。月里雖受命運擺佈仍試著活出自我,阿勇則一點都不勇,從一開始的內向溫吞,家道中落後罹患瘧疾而身體愈衰,繼而因受人嘲弄刺激變得痴呆,一步一步不斷失掉生命力,似乎看不到黑暗的盡頭。劇終月里揹著跛腳畫家離家殉情後,只見阿勇抱著老家遺留的柴閹雞恍惚自語。



本劇呂柏伸導演表示,重新搬演這齣台灣新劇時期代表作,不只為了思古悠情,而是希望與當代台灣觀眾重啟對話、引發共鳴。在一幕幕不見明顯戲劇衝突與中心事件的生活片斷之間,觀眾能直接感受到的,除了月里的堅韌與存在意志外,可能就是阿勇不知伊於胡底的生命深淵了。這或許應視為綿延至今台灣人性格虛弱和陰暗面的暴露和具象化,從主要象徵符號的去勢閹雞輾轉傳遞於場景間,即可知此為全劇強勢意旨與滾滾伏流。



台語老練的名影劇編導吳念真先生評論台南人劇團的演出的本劇,誇讚連自己都汗顏的台語,「除了將挑戰我們的母語能力之外,更將逼使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在『在地文化』上的理解和認知的程度。」《閹雞》勇敢呈現台灣人性格缺陷,逼視「在地文化」永遠的傷口,其實就指向了再起與新生的可能,就像阿勇身邊一直有真勇的妻子相伴相生一樣。即使帶著永遠的傷口,阿勇至少是擁有自由的生存意志的。



台灣大學戲劇系林鶴宜教授表示,此劇呈現處處靜謐留白下洶湧的時代浪滔。這時代浪滔,從日本統治末期的關口,到了六十五年後共產黨中國和國民黨中國夾擊的台灣,依然洶湧,依然險惡。如同《閹雞》當年首演時中途停電,觀眾拿手電筒充當舞台照明,讓全劇順利演完;台灣人追求自我自主與公義社會的歷史大戲,即使隨時都會停電,也是要一直演下去的。



**本文摘錄轉載於閹雞官網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從反倒扁到反擁馬

這次八三O大遊行,一般認為必須和剛爆發海外帳戶的阿扁拉開距離,而其實, 從反制倒扁紅潮以來,台派行動一直是和阿扁拉開了距離的,八三O走在這條軌跡分明的歷史道路上,也完全不是例外。



         OO六年,倒扁紅衫軍首都狂舞,食髓知味,九月下旬南下台南高雄等地,當地民眾強力抵制,讓遍地開紅花的行動嚴重受挫,可能改寫了台灣歷史,紅衫軍終於走不出台北城。




        馬英九 先生曾以台北市長身份大力贊聲的「倒扁」紅潮,以及讓 馬 先生獲得七百多萬五成八選票當選台灣總統的「擁馬」時尚,都是台北政治次文化極致催化的現象。台北挾其政治、經濟、學術、媒體中心的絕對優勢資源,讓台北主流觀點立場流行廣佈,在國民教育與公共論述的場域一再耳提面命,放大渲染自中國落難來台流亡菁英的統治功績,掩飾在地本土菁英橫遭殺戮再遭噤聲的血淚背景,壓抑在地本土主流文化全面活潑興盛的可能。




         長期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的這種台北主流文化操作非常成功,於是對於上述血淚背景與在地潛力,除了有心人士的糟蹋壓制以外,一般國民若非連帶制約的輕蔑敵視,就是不知道、不熟悉、無所謂、懶得理,而後者只要稍加催化挑動,馬上就會加入糟蹋壓制和輕蔑敵視的隊伍了。




         反倒扁和反擁馬要反的,主要是超脫個別政治人物的,要反制的是這種台北主流次文化和國民制約心理,要去開闢另一種主流或次文化以及非制約的可能。 別人興沖沖倒扁或擁馬,與其以擁扁或倒馬來反制,不如質問為什麼那麼興沖沖, 這興沖沖有多少是自己的思索?有多少來自長期接受的教化?有多少是媒體言論的暗示?有多少是時尚跟風的從眾心理?




         阿扁驚爆海外帳戶案之後,民進黨對八三O大遊行的態度,成為焦點之一,最後民進黨維持參與協助基調。然而,正如北社 王美琇 女士所說,民進黨本是被反動員的,就是協力夥伴之一而已。如果扁案是中國國民黨政權對前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清算與追剿,那麼八三O行動抗議馬政府施政無能與傾中政策的既定航道,更要脫離兩黨權力鬥爭泥沼,為台灣清理出扁馬之外的天空。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減稅還是減思考?

近一週來,在行政院賦改會緊鑼密鼓修改稅制之際,有個倡議減稅的不具名廣告在電視上密集播出,提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D. Friedman)的主張,並以美國一九八O年代大幅減稅為例,說是能創造多少就業機會、降低多少失業率、提高消費力云云。



        這個由全國工業總會等工商團體和企業界支持贊助的廣告,引起關注與批評,如公平租稅聯盟發言人簡錫堦先生表示,減稅未必帶來更好的經濟成長,這是騙人的廣告,試圖對政府施壓,影響稅改方向。




        簡
先生等社會運動者和學者專家提出許多減稅和經濟成長或就業率不一定正相關的國內外反證資料與論說,顯示多元社會已非特定訊息傳播者所能一言獨斷,我不是經濟學家,也能從廣告本身察覺到強烈的虛妄氣息。也許,這部廣告作品的路數,不用經濟專家就看破手腳啦。


        

        廣告本就有一定程度的「騙人」本質,觀眾看到明星一臉幸福陶醉於某絕妙產品,有幾個相信那明星不是同時對著廣告主捧上的代言酬勞微笑?不過,廣告的奇妙處在於其消費潛意識啟迪或催化效能,只要「效果好、燈光美、氣氛佳」,觀眾是願意暫時忘卻廣告的虛假成份而進入其「共騙結構」的。



        然而,屬於重大國策的減稅訴求,社會效應廣泛深刻,理應強化寫實層面,降低虛幻元素,疲勞轟炸的減稅廣告卻反其道而行,把虛構造假的面向極大化,粗魯單一的洗腦訴求真能達到效果?真以為民眾那麼好騙?




        公商團體與企業界力挺的社會無差別減稅廣告,風格完全呼應馬政府「先有競爭力再講公平性」的菁英傲慢心態,透過資訊的切割組合與片斷展示,傳遞單向的訓示教誨意志,其不具名廣告方式,是一種廣告技巧,會增加詢問度,提高宣傳效果,然而也隱含一層意思:這是無特定對象的的無上權威宣示,不容置疑,在不同的社會脈絡,在不同的時空環境,諾貝爾經濟學桂冠風華不滅、光照環宇,請忘記任何經濟決策的歷史背景,請莫問任何理論學問的執行條件,就請看「稅率」和「經濟」縱橫兩條簡單易懂的大紅軸線來回伸縮顯示的,稅率愈低,經濟愈好;稅率衝高,經濟就匍匐倒地。簡單的圖示,簡單的說理,簡單的未來,簡單的思考。




        而其實,一切都不那麼簡單,這就是讓人不期然反感和厭惡與憤怒的地方。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台派人生

電影《P.S.我愛妳》裡恩愛的年輕夫妻,有次因為生小孩的事吵架,女方想得比較多,認為還不到理想的經濟狀況,不能有小孩,男方則比較隨性,爭吵結束他抱著老婆說:「親愛的,我們的人生已經開始了。」


 


是啊,人生已經開始了,無論預設目標達成與否,人生都一直在持續著,無論有沒有追求到裡想,人生都不會停頓下來,人生難說會按照計劃好的一個一個階段循序前進的。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台派人生,他們憑藉在地力量堅持台灣自主意識的過程,完全也是如此。


 


八三O抗議馬政府大遊行台派總動員,由於馬劉施政無能脫序且嚴重傾向中國,民調持續低迷(民間智庫「台灣競爭力論壇」 八月十九日 公佈的「台灣幸福指數」調查報告,政府施政滿意度僅兩成一六,不滿意度為五成四六),遊行氣勢大好,卻在此時驚爆扁珍海外帳戶案,由於政媒操作斧鑿明顯,代表執政者難以低估這次展現人民力量的威力。


 


扁案對八三O運動當然是個打擊,台派人士心情當然受到影響,可能有人洩了氣不想管了,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政媒操作者想要製造的效果。


 


之所以洩氣,代表的就是一種階段性思考,也就是「先怎麼樣再怎麼樣」,或者「如果怎樣了就沒辦法怎麼樣」,「先有了一切有利條件,活動才辦得起來」,「扁案發生了,遊行就無法走下去」,這正是反制遊行者想導引出來的心理。


 


必須抗拒這種慣性思考和日常心理,去感受真實人生的現實感,親臨反制運動者想要把我們拉離開來的運動現場。在這台灣人爭取護守主權國格與公義社會的真實人生與運動現場,無論理想條件有沒有具備,無論發生了什麼突發的狀況,人生已經開始,運動不會停歇,不會等一切都安頓好才持續下去。


 


或許有人會想,在目前這種狀況下,走出來有氣無力,走了等於沒走,沒有用的;卻可能沒想到,走出來當下即時踏出清楚堅定的腳步,走了才有力氣,更是遠離目前不利狀況的最大動力。


 


像《P.S.我愛妳》裡恩愛的年輕夫妻一樣,面對生活的不安挫折,彼此不時爭執吵鬧,共同過著已經開始的人生,小孩不一定要等一切都計劃好才生。


 


親愛的台派朋友,人生已經開始,運動不會停歇,儘管我們心裡存放了許多規則與考量,仍然可以簡單、堅定地走出去。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阿扁有罪 首罪助馬


今年農曆七月,民間習俗的鬼月,陽曆日期罕見地跟著陰曆走,果然陰氣森森,什麼鬼事都發生了,除了烏煙瘴氣的「中國台北」與「中華台北」的三八與十三點之爭、台灣代表隊開幕式進場違反慣例以「中」字排序、台灣加油隊隊長被遣返等北京奧運鳥事之外,還有阿扁驚爆海外帳戶並自行退黨,對這些事,台灣相信有不少人是冷眼旁觀甚至幸災樂禍的;然而,連吃遍台灣藍綠黑白各道的棒球王道都走衰路,輸給了中國隊,之後對古巴、韓國,有點邪門地連三場都輸一分,對此台灣全境則是一體同悲、齊聲哀鳴了。


 


奧運「中華台北」代表隊,在中國通稱「中國台北隊」,在國內通稱「中華隊」,只有台派的稱之為「台灣隊」。在台灣的政治賽局裡,台派陣營也和台灣隊一樣走衰路,從今年初的立委選舉被中國國民黨規碗捧去、總統大選輸逾兩百萬票、陳前總統卸任前爆外交掮客案、一直到剛剛揭發的扁珍海外帳戶案,台派人士大有不知伊於胡底之感。


 


阿扁海外帳戶案,選在台派陣營總動員的八三O抗議馬政府大遊行之前兩週爆開,再加上行政院研考會「純屬巧合」在此案剛揭露時進行政府滿意度民調,讓人有想要抵銷遊行活動能量的合理聯想,特定媒體也的確趁機炒作遊行人氣衰退的相關報導。整個司法系統為其特別費弊案背書的逍遙

先生,則在國外遙比阿扁為菲律賓的另一位

先生,想到其政黨挾龐大黨產挹注選舉,黨政要員搞錢落跑如流水,台派人士眼看大流氓圍毆小混混,心裡真是嘔啊!


 


八三O遊行初衷是針對馬政府施政無能與親中政策,有人認為既然藍營有意拿扁案對衝,更不應示弱,也有人說支持的本是台灣的主權與民主等基本價值,非關阿扁個人,不必有所顧忌。這些都沒有說錯,然而這樣的理性立場,想必無法如實反映台派人士點滴在心頭的複雜心態。


 


就像Freddy說台灣棒球隊輸給中國:「我們不能理性的單純欣賞球技,然後給得勝的球隊掌聲嗎?說他們打得好!把台灣隊打爆打得好啊」,「沒有台灣人是這麼『理性』的吧?」政治本是眾人之事,有時就和眾人關心的棒球賽一樣,是日常悲喜投入之所,台派自己支持出來的人,做得好與有榮焉,如果做得爛或者被仇家抓包修理,心裡能不傷感憂憤、罵他笨、氣他鬥不過別人?


 


台派支持出來的阿扁,據報導卸任前夕曾在一場同學會上說很幸運十年前把台北市長交給馬英九,十年後又把總統交給他。我不知道阿扁在說什麼,只知道阿扁此說把自己的幸運建築在台派的痛苦上,八年總統換來中
華台北
先生完全執政,海外帳戶案又可能削弱抵制馬政府親中能量,雖然是

先生吃阿扁老本夠夠,總歸是阿扁有罪、首罪助馬了。


 


沒有那麼理性的台灣人,就帶著心裡的傷懷與憂恨走上街頭,大聲抗議阿扁直接間接造就出來的馬政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