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國境之南 海角正論(選輯中)

不按順序 選輯如下:





海角七號為何賣成這樣? 膝關節 2008/09/22

摘錄:

......以前,國片像一條小溪,能流得通就阿彌陀佛。現在《海》片帶來有如滔滔江水,直衝大海,讓民眾與創作者之間搭起了友誼的橋樑......

......巧妙地將庶民文化與電影藝術折衷,取得了一個恰當的平衡點......

......我甚至私心認為,這片能紅。有一半因素和小魏這個人有關係。另一半才是故事本身的議題價值......

......越來越多人相信。我們本土出產的國片也可以到達一種高度...片中主述的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第二次機會,這句話不光是主角配角們心聲,也是導演自己的心聲,更是每個人對自我的期許。以及中南部遊子到台北發展的希望與絕望,片頭那句「操你媽的台北」,更是許多人的寫照。茂伯角色是外顯的討喜,鎮民代表馬如龍其實才是內化的台灣靈魂。不用一味倚重原裝進口的外來好萊塢作品,這種驕傲感是當下難以形容的情感慰藉,放大了這片票房上的吸金魅力......

......我常和我朋友用食物比喻電影。我形容《海角七號》是路邊熱炒,親切在地,三五好友相約同桌,歡樂加倍。《囧男孩》是老街廟邊的豆花,甜蜜入味,感觸良深。不管是熱炒或是豆花,它們都很在地可口,至少不是像過去很多國片故作高深,等到我吃完了都還不知道我到底吃了什麼。有些導演告訴大家這道菜是啥時,有時候我還會覺得遇到詐騙集團......





海角七號 台灣電影今年的No.1 麥若愚2008/08/29

摘錄:

......《海角七號》強在那裡?簡單說,它是台灣很久 (不知多久) 沒見過的大型商業娛樂電影.......

......,《海角七號》是一部「戲院」電影,一定要進戲院看,而且要呼朋引伴一起看,戲院人愈多,觀影氣氛愈High,光憑這層意義,已經是台灣電影的絕無僅有......

......《海角七號》題材非常的台灣,本土,但手法與格局卻非常的國際、宏觀......

......《海角七號》群戲水準整齊...每個角色都立體,每位演員都賣力......

......我佩服魏德聖拍商業大片的氣魄,更欣賞他統馭商業大片的才華......

......年底金馬獎面對《投名狀》、《赤壁》這些華語大片時,台灣導演是拿得出檯面正面迎戰的。





海角七號颳「台」風 聞天祥





海角男孩:台灣新浪潮 藍祖蔚





《海角七號》你們這些昆蟲現形吧 Francais

摘錄:

......《海角七號》這個戰後第三波「本土化運動」先驅者必需面對的宿命,因為它著著實實讓很多人吃味並感到威脅......

......197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侷促於文學菁英圈裏...199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一群文化人或半知識份子,以各自蹲點成游擊隊的方式,企圖去影響普羅大眾,但成效有限;2010年代的本土化運動,則終於上攻到大眾媒體,這次會在通俗文化的世界裏,以正規軍的方式與敵手對抗從以上的歷史脈絡觀之,正因為「本土化文化運動」必需從菁英或半菁英手裏解放,所以我們適時地需要一部「通俗商業影片」,內含豐富社會層次的意像與語言,來捉緊島上各角落的人心......

......
由於層次之豐富,講粗話成為該片不可不運用的元素
...... 

......如果這部片子只是騎著摩托車「回歸鄉土」,那它的命運會跟背著吉它、騎腳踏車全島走透透一樣,二者不同的是,《海角七號》具有重新看待台灣自我的野心,並要求能與普羅大眾呼應......

......這是小米酒的一小步,卻是台灣人的一大步啊......

......在分手碼頭上,友子一身光鮮摩登萬分,唉!如此裝扮過去可是專屬於徐志摩之類的影片啊......

......終於有一位導演,願意把台灣的老老少少都當作觀眾目標來經營...魏德聖所經營的區位,的確已經空了太久太久......

......《海角七號》絕對不只是一部票房成功的電影,這票房已成功到直指一場文化運動的開端,台灣第三波本土化文化運動的土壤的確形成了......





海角七號_超脫殖民關係的國族寓言 SophieX 

摘錄:

......外省眷村文化雖然在搖滾舞台上缺席,有可能是這方面文化界產出夠多(如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朱家姊妹的文學回憶 乃至影視圈王偉忠的暢銷書)且導演也並不熟悉,但是這樣間接的再現外省/眷村文化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卻更加饒富意味......

......經營者剛開始勸主席不要分你我,最後妥協才答應用「你們的團」,而鎮代會主席則笑擁經理說是「咱們的團」。這裡已經寓意了對外來政權並無仇恨敵視,且歡迎外來者進入本地文化圈。這樣的包容與溫柔,早已超越了政界長期以來的二元分裂肉搏對抗式的論述語言了......

......多少有些被用爛的元素,置入台灣的特殊歷史文化脈絡裡,以一個超級通俗的音樂愛情成長電影重新述說,便出現了打動人心的新意。這是不是文化創意的典範?......

......導演用心良苦地以生動的台語與戲劇語言(而非政權本土化之後充斥在大眾文化裡急就章的生澀台語,與缺乏深思隨意沿用的鄉土符號), 透過三段不可分割的主述寓言(兩段戀情與樂團表演),以及每個人每個族群都是主角的形式,撫慰了各種委屈...所有無以名狀的情緒,都被此片舉重若輕地諒解與同理,一如大大在勞馬額上的輕吻,這是本片得以成為儀式電影cult film的原因。此片之於台灣,就如舞動人生之於英國,再見列寧之於德國,麥兜故事之於香港......

......吃味的批判者另一重點放在海角熱賣不代表國片市場再起......(這是自成一派的海角囧評, 像這篇就很有代表性, 海角熱成了真正的"國片黑暗期"來臨前的迴光返照, 真是夠酷)





《海角七號》的愛情變奏 

 破解《海角七號》  侯吉諒






也評海角七號 Phekian





看見美麗的海角七號 綠子





海角七號 吳祥輝 2008/10/14





我也要談《海角七號》 雜草樂園2008/10/18

摘錄:

......如果這部片每個角色,都去測驗憂鬱指數的話,我想全部的人加起來會破表,就算馬拉桑怎麼樂觀也沒效。神奇的是,這部片到了後來,卻給每個人一種很正面、陽光的感受,甚至被七封情書所感動,一點也不會憂鬱......

......「不快樂」就是大部分台灣電影的「共通點」。如果「不快樂」已經司空見慣,為什麼這部片又顯得有些「不一樣」?音樂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群失意的人,卻能拍出一個振奮人心的能量
的電影,這真是一個奇蹟啊。這跟電影的技巧優劣與否無關,這也跟「下一部可以如此受歡迎的台灣電影在哪」無關...我們需要一些力氣與夢想來面對那些不快樂,然後深信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可以面對,這是我們需要從通俗娛樂所得到的......

......這篇文章是寫給黃哲斌的,因為我覺得他寫的
那篇很糟糕(更奇怪的是這樣還可登上「時論廣場」)......(見海角囧評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那麼「操心」台灣電影未來的環境會不會因此樂觀......






一中不合作海角系列 Ko Tsi-jin(就是這裡啦 內舉不避親吼 phainn se la

......全片末尾來到日本人搭船撤離台灣,年輕的老友子和口白貫串全片的日本老師分離的畫面。在這青天白日紅旗無精打采掛著的日、台、中三方交會的戰後歷史時空裡,勝利者沒有勝利者的喜悅,失敗者沒有失敗者的頹糜,有的就是台灣在地尋常百姓的惆悵和感懷而已。在這多方交會的無可如何的時空裡,《海》片呈現了電影院的「魔幻箱」本質:屬於愛情穿梭時空的魔幻音樂超越時空的魔幻、台灣歷史的魔幻,以及台灣電影典範轉移再造的魔幻 —台灣電影一直存在著的創造魔幻時空的魅力活力以及實力





5 則留言:

  1. 這篇很多人看,不過不是影評...

    http://blog.eroach.net/index.php?load=read&id=181



    p.s. 站長很有幽默感!

    & 感謝站長的推薦!

    回覆刪除
  2. 你忘了把我的放進來了啦!快點放啦,拜託拜託,哈哈。

    回覆刪除
  3. 其實我也想收集正評耶(冏評也挺想的XD)

    看到一堆好文說

    剛好你都做了^^





    Tzara寫的一些關於海角七號的文章我覺得也滿棒的: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5771629

    回覆刪除
  4. 這篇如何?

    http://mamamia.bloggerism.net/archives/006862.html

    回覆刪除
  5. 還有這篇,貼在這裡留個紀錄,方便往後尋找影評的人

    《海角七號》為何教我哭? 文/新井一二三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0/today-article1.ht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