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命中注定我愛你,海角七號

台灣二OO八年度兩大影劇代表作《海角七號》和《命中注定我愛你》,同樣優越的品質和口碑,同樣的明快靈動劇情,同樣的活潑生猛在地語言,同樣的男女主角愛情主線搭載喜感搞笑副線,同樣表現突出的配角群,同樣捧紅了劇中演員。



        台灣電影史上傳奇鉅片,和目前當紅的台灣電視劇種「偶像劇」,有相當的共振與呼應。




一些看不慣海角熱的評論者,不少是從偶像劇的角度來批評的,例如一位中時寫手認為《海角七號》這部「充滿缺點的電影」,缺點之一就是「部分橋段彷彿搬上銀幕的歡樂偶像劇」,至於歡樂偶像劇有什麼不好,大概就類似這寫手批評《海角七號》的「節奏時而跳躍、敘事時而突兀、主角演技刻板生硬、愛情戲尷尬牽強」了。




長久以來掌握相當資源的台灣「高級文化圈」,看不起新世紀台灣新興偶像劇以及同樣走肥皂劇路線的(Holo)台語劇,其來有自。《海角七號》在香港上映的粵語字幕譯者鄭文華,先前編劇的《霹靂火》在台灣席捲大街小巷,就常常被一些「高級文化人」引為笑談,那「一枝番仔火」活脫是低俗台客文化集大成者。



有人說,看到女主角在喜宴上一臉怨恨看著隔桌男主角的場景,就很想笑,其實這種較為誇張的、「擺明了就是在表演」的霹靂火路線,本是一種主流表演娛樂模式,在台灣卻長期受到認同八O年代「新電影」文人傳統的「高級文化人」的壓制與嘲弄。相較於《海角七號》,這些人喜歡的是同時期上映走新電影風格的《囧男孩》,他們大嘆《海角七號》搶走了《囧男孩》的觀眾,而真相其實是海角熱一體墊高了台片票房,如果沒有海角吹起的台片風,以《囧男孩》清新可愛的小品電影格局,能不能締造近年罕見的全台三千萬票房,是很可以懷疑的





《霹靂火》和由雷洪拿下今年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的《娘家》等(Holo)台語劇,上接一九六O和七O年代極盛一時的(Holo)台語電影傳統,許多歐巴歐吉桑愛看,喜歡那些家庭倫理煽情悲喜劇,被毫不含糊的在地語言風華所吸引,擁抱常民娛樂的魅力,就像全台百萬觀眾愛看《海角七號》裡樂團雜牌軍打打鬧鬧插科打諢,也為兩段時空戀情欷歔不已或陶醉沉迷一樣,卻老是被一些「高級文化人」識為廉價流俗看衰小。




偶像劇從一九九O年代自日本引進以來,是台灣少數仿傚日本而能青出於藍的開創領域,自二OO一年本土自製的《流星花園》紅極一時並捧紅了F4樂團,逐漸成為台灣主流電視劇種,觀眾群遍及各年齡層,也是深具外銷實力的台灣強勢文化創意產品,是熱門的海外版權交易標的。



        帶著某種台灣味的青春時尚都會氣息的偶像劇,在金鐘獎卻長期遭到邊緣化,到今年才終於由《命中注定我愛你》拿下年度最佳電視劇,另一部偶像劇《惡作劇
2吻》則由林依晨拿下最佳女主角獎。




金鐘獎不像金馬獎年年有統稱「華語片」的香港片和中國片來湊熱鬧,對肯認偶像劇這台灣在地主流創意成果尚且如此推遲,高級文化電影品味的金馬獎會如何看待「歡樂偶像劇」電影版的《海角七號》就可想而知了。




看不慣海角熱的評論者,有其自成一派的「海角七號不代表國片復甦」的看法,這看法翻譯一下其實是「要復甦也不是靠這種片來復甦」,這種心態是不會去探討什麼元素造就了海角狂潮的。



        我認為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得主馬如龍所代表的台語劇傳統,以及被許多批評者認為膚淺薄弱的男女主角青春愛情偶像劇路線,是擄獲眾多台灣觀眾的一大要素,這廣大民心的聚焦點有其強大厚度,絕非淺薄,希望想拍更多受歡迎的台灣電影的有志之士,能看懂這一點。

1 則留言:

  1. 中國的道學家都認為(香港有些人都是這樣),艱澀難懂的才能叫做藝術,廉

    價流俗是無文化,這正是大中原文化的菁英主義

    好文一篇,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