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一中不合作準則 (3)

「去中國化」詞彙認讀:

 

吳伯雄: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意識形態民粹式政治運動是慘痛經驗,台灣的「去中國化」逆流,在文化上也很難成功。

 

連戰:台灣歷經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但中華文化在台灣從來沒有斷過根,「去中國化」的企圖,永遠不會成功。

 

余光中:兩岸都是中華民族,不要因為短暫的政治而犧牲五千年的文化,台獨想要「去中國化」,是不可能實現的。難道不用筷子吃飯?難道不吃粽子?這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去不掉的。

 

楊渡:如果連「台灣」都是來自中國的漢族所命名,那麼,民進黨要不要連「台灣」這個名詞都揚棄,更徹底的「去中國化」呢?

 

蔡英文:「去中國化」是中國國民黨自己創造出來的名詞,要迴避作為台灣人應共同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問題,迴避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責任。

 

※    台灣可以成為華人世界和國際社會的一個有個性、有影響力的獨特文化圈和經濟圈,把過去以中華正統為唯一中心的文化價值建構,轉變為以中華傳統為內容之一的多元總體文化價值體系,這不是文化革命,而是普世文化演變過程中自覺的文化意識和思維模式調整。

--摘自〈台灣人的文化自覺復興工程

 

※    「中國風」華麗縹緲的「中國」想像,做為華語流行音樂市場的一種酷炫時尚指標,形成強有力的青少年次文化現象,是台灣流行音樂能量流動的軌跡,具有特殊的台灣創意性格,所謂「中國風」實為台灣文化支流。

--摘自〈到底是台灣人

 

以上「去中國化」認讀啟示錄之「一中不合作」運動準則第三條是,



台灣為主,中華來補,軸心翻轉,無中不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