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大江研討會兩岸了沒?

中央研究院的中國文哲所舉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研討會,合辦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大江本人親自來台出席。日前會議順利落幕後餘波蕩漾,參與會議籌辦的台日雙方人士陸續在報端發言筆戰,看了各家說明,有些疑惑未解。



        大江研討會主要爭議,是東京大學藤井省三教授的參與角色,以及主辦人是否刻意排除李昂與大江對談。兩者之間的關聯是,藤井教授非常欣賞李昂,曾翻譯引介其《殺夫》和《迷園》等名著,認為李昂是最有實力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台灣作家之一。



        大江研討會主辦人之一的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彭小妍女士,投書報紙表示,由於藤井堅持大江和李昂對談,以及原由藤井主持的會議論文日譯等「枝節」問題,「【中國】社科院…不斷向我們道歉:由於他們把藤井拉入會議,為主辦單位添了這麼多麻煩。」在這裡想討論的是,藤井是不是屬於如彭所說「被拉入會議」的附屬性質人物?

        

        彭小妍於今年七月發表〈大江的心願〉一文,表示「從去年十月分起,透過【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的協助,我們開始籌備會議,所有與大江先生的聯繫均透過外文所的許金龍先生」,完全沒提到藤井教授。然而,其實藤井在研討會還在發想蘊釀階段即已參與介入,彭自己在上述投書就說,「許請藤井向大江說明文哲所的狀況」後,大江遂決定來台參加會議。藤井自己在回應彭的投書裡說,許向他表示有意在台舉辦大江研討會時,「我答應他盡力促成此事」,與彭同為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的李明輝先生也說是藤井「直接促成此事」,這些都和彭描述藤井為「被拉入會議」的被動參與性質,有相當出入。



        再談大江本人的意願。彭小妍表示「一切以大江先生的期待為前提」,然而看來彭其實頗為狀況外。大江來台公開讚揚李昂,是他最欣賞的台灣女作家,想必對和李對談是有期待的,見諸目前曝光的一些研討會籌辦初期訊息往來也是如此。然而彭提到今年四月初藤井「忽來信表示,大江想要對談的人是李昂,而不是朱天文」時,卻顯出彷彿第一次聽聞這等事的驚訝狀,於是「立刻向大江求證」,大江則說從未表示任何意見,這也是他來台時面對相關詢問的說法。



        可以想見,恭謹有禮的謙謙君子大江先生,必定是尊重研討會主辦單位安排的,是不會主動提出自己的「期待」的。如果有人問大江先生「是不是要李昂,不要朱天文?」時,難道期待他會說「是」?在我看來,大江先生可是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李昂說不啊!而李昂本人早在今年初藤井教授來電詢問與大江對談意願時,就表示「感到十二萬分的榮幸,立即答應」了。



        於是,可以看到的是,做為整個研討會起點之一並參與促成的藤井教授,以及大江本人皆非常推崇李昂,李昂也始終願意對談,若由主辦單位安排為對談人絕不成問題,如果問大江先生「是不是要朱天文,不要李昂?」他也肯定會說從未表達任何意見。



        然而,這一切都抵不過主辦人的另一套「期待」,那就是彭小妍說的,朱天文和大江都大量閱讀外國文學,兩人作品都經常引用外國文學,對談可以有更多火花。中研院翁啟惠院長表示,大江研討會一開始即「定調」為兩岸會議。既然會議形式要那麼「兩岸」,會議內涵又要那麼「外國」,想要沒有火花也難。



        藤井教授在台出版的文集《台灣文學這一百年》(2004),譯者是也參與籌辦大江研討會的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員張季琳女士,她在前言寫道,「深受中共史觀影響」的藤井教授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開始反省社會主義的存在價值」,「因此在日本被視為自由派左翼人士」,而這到底是太不「外國」,還是太不「兩岸」,或許都在大江研討會主辦人的「期待」裡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