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完全偏執 All Blue Absurdity

有關近來對民進黨五都市長和市議員選舉初選採用「完全民調」制的討論,所謂「黨員派」與「民調派」之爭,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



        政黨本其政治理想與主要政綱,原本就必須先取得黨員共識,再爭取整體社會民眾的認可。一個主要政黨,必然會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的核心主張和廣大民意必有相當的重疊。



        民進黨初選的三成黨員投票和七成民調結果比例,倚重一般民意的設計,屬於早年民進黨草創時期黨員較少時的暫行措施,民進黨茁壯執政後,不免要有所變革。



       民進黨 初選排藍民調的設計,形同在一般民眾之間徵求準黨員或潛在黨員的意見,調降一般民意比例,回歸初選展現黨內共識的初衷,這是對小黨時期權宜之計的檢討,是合理制度變革的一環,現在民進黨內部出現強化初選黨員連結的呼聲,應做如是觀。



        中國國民黨號稱大黨,卻反過來學習小黨的機制,初選也行三七制,其實是很古怪倒退的做法。許多藍媒評論,也是一樣顛倒錯亂,一個勁的讚揚民進黨初選改採「完全民調」制。



        他們說,二OO七年民進黨大敗,一大原因是排藍民調,民進黨員是綠,排藍民調也是綠,產生的候選人極易「劣幣驅逐良幣」。這樣的看法,豈不是說綠的民意只能產生「劣幣」,一定要混合些藍色才會有「良幣」?



        這樣的立論基礎非常偏執,請看大量藍色民意產生的當選無效民意代表,或者支持度低迷的現任總統是良幣還是劣幣就一清二楚。



        這樣還不夠,如此偏執的言論更進一步去玩偏執的文字遊戲,說「完全民調」讓民進黨可以面對「完全」的台灣、「完全」的兩岸、「完全」的全球化,擺脫「不完全」的封閉境況云云。如此不知所云的「完全偏執」藍色立場,才是讓人「完全驚嘆」的完美演出啊!



reading:

排藍民調vs.完全民調

【聯合報╱黑白集】2010.01.16




民進黨決定,年底五都選舉的市長候選人提名,大高雄與大台南採完全民調,台北市、新北市及大台中則採徵召。市議員的提名可能也以完全民調產生。


民進黨從二○○七年立委選舉的「排藍民調」,轉變至如今的「完全民調」。這是一個大幅度的變革,值得肯定。


二○○七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大敗。看來是敗於單一選區制,其實也是敗於排藍民調。民進黨一方面維持人頭黨員投票,另一方面又進行排藍民調。人頭黨員是綠,排藍民調又是綠。經此制產生的候選人,極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較難禁得起單一選區制的考驗;民進黨遂告大敗,僅得二十七席。


如今五都選舉的提名辦法是,完全不採人頭黨員投票,且採不排藍的「完全民調」。原因之一是,法務部已將「養人頭黨員」列入查賄目標;民進黨應當向法務部鞠躬致謝,謝謝法務部給了他們一個擺脫人頭黨員的正當理由。


民進黨因人頭黨員及深綠極獨的支持者而興,亦因他們的挾持而衰。民進黨一方面受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受他們的拖累。但要在提名制度上擺脫人頭黨員不難,而欲在社會層面改變深綠極獨者的思維卻非易事。對民進黨來說,這或許不僅是五都選舉提名制度的變革而已,而應視為其調整體質、變化氣質的契機。


民進黨始終將自己封閉在一個「不完全」的境況中,排藍、去中國,逃避全球化;如今的「完全民調」,其實只是使民進黨面對「完全」的台灣、「完全」的兩岸,及「完全」的全球化的第一步,且只是一小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