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不戰不成功,不創不成黨 No Battle, No Ground

張學逸教授說,台派菁英很多,要讓台派菁英自由發展,全面增加本土票源,厚實立國基礎,誠哉斯言。



        眾多台派菁英與潛伏在地能量,使得年紀輕輕的民進黨,已有八年執政經驗,二OO四年甚至創造全台過半選票支持,雖遭中國國民黨以「子彈門」污名干擾其正當性,深沉的歷史標竿意義仍遠非四年後黨國還魂之五成八選票可以比擬,觀馬政府就職後快速滑落的民意支持度,可思過半矣。



        民進黨意外提早攻頂,是福是禍有待歷史論斷,林濁水先生的「歷史劇場」則拍板為「八年痛苦執政」,其台獨策略回顧,以阿扁執政前的一九九一到一九九九年,為台獨運動的黃金時期,「事實上屬於穩健台獨的做法」,大幅提升了國內台獨意識和國際關係,林濁水稱許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是「近二十年來台灣最傑出的政治領袖」。



        林濁水將阿扁時代依序劃分為:去台獨化的新中間路線時期,路線不穩定的一邊一國時期,激進化的制憲正名時期,直到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產生後,黨路線進入去激進化時期。



        從李登輝的「穩健台獨」,到民進黨執政所謂的「去台獨化」、「不穩定」、「激進化」等等進退跌宕,是泛綠高度的刻痕,也是台派「痛苦」的根源,萬流總歸是眾多台派菁英的能量展現,可重整蓄勢再發



        目前最好的策略是,看出台灣大趨勢,保有台派可能性。在台灣地位論述上,在政治運動路線上,在泛綠派別系譜上,劃出台派地圖,拉開在地縱深,創造本土腹地,各路各門不要彼此牽制,不要彼此看輕。

     

        不戰不成功,不創不成黨。全新戰功,二次創黨,是民進黨與全體台派的新世紀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