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一開始阿嘉那句咒罵台北的話,引起相當的注目。片中沒有任何演出細節或口頭解說讓觀眾摸索阿嘉在台北受了什麼委屈與挫折,有人說這是在消費台北。
不過,台北票房還是很給面子,上映五週後突破一億台幣票房,但全台發燒的效應是,台北票房乘以二做為全台票房的傳統計算方式受到質疑,認為以中南部甚至東部的熱潮盛況,台北票房加倍不足以代表全台票房成績,乘以三是不少人比較相信的參考點。
是不是消費台北,見仁見智,但我想「提防」台北的心態是滿明顯的。魏德聖導演接受名影人藍祖蔚先生專訪,表示「很多人都會勸我要考慮市場元素,要小心本土這東西,語言、選角或景點都要注意,否則可能就會喪失海外市場」。這是台北做為全國政經資源中心的「國際化」都市的典型考量,魏導的回應是,「可是我要先問的是我拍的是什麼題材的故事,《海角》是發生在台灣的故事,當然就要用台灣的特色來包裝它,呈現屬於這個地方的價值」,而且「本土味道不但要有,而且是強力主導才對,不然電影就不對了。」
對「台北」這國際化都會「不對」的本土性格電影,對「台灣」是「對」了,而且從台北票房來看,也沒什麼「不對」啊!
魏導出身於楊德昌電影工作室,以楊導為最深刻的影響來源。楊導和侯孝賢並列一九八O年代的台灣新電影大師,一知性一感性,一都會一鄉野。楊導像個台北影像詩人,在英文名為「台北故事」(Taipei Story)的《青梅竹馬》(一九八五)、《恐怖份子》(一九八六)、《麻將》(一九九六)和《一一》(二OOO)等作品中,呈現台灣第一都會的荒涼與哀傷。
魏導曾擔任助導與副導的《麻將》,也是一則台北荒原詩篇。名影人林文淇教授指出「楊德昌不忍再看見下一代在這個商品化的都市中繼續沈淪下去,於是毅然挺身直言,試圖為台北指引一條明路」,《麻將》是「他所執導的影片中情感最直接,訊息最為明確的一部電影」,也就是「良心與愛則是這個時代最後僅存的救贖。否則在一代一代的惡性循環裡,人性的泯滅、台北(台灣)的淪亡將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林教授點出了楊導對台北這個「愈來愈資本化、國際化、後現代化的都市」的「混雜、荒謬、疏離、冷漠、迷失與墮落」的關懷,不過把「台灣」放在「台北」後面的括弧裡,卻是言重了。台北(主流價值)的淪亡,或許是台灣整體風情活力再現的契機。
林教授指出《麻將》末尾兩位戀人「好萊塢愛情電影式的、有些不太自然的相遇與長長的深吻鏡頭其實與情節的發展並無太大的關連。表達的反倒是楊德昌對台北以及現代社會的期望。」《海角七號》裡阿嘉和友子偶像劇式的相惜纏綿的場景,也是一般認為「不太自然」、「其實與情節的發展並無太大的關連」,也算是師徒兩人代表作的巧合了。 從某個角度來看,《海角七號》可視為《麻將》的續集,楊導「對台北以及現代社會的期望」,魏導的回應是阿嘉和友子遠離台北的南方激情與活力,正如他在藍祖蔚專訪時說的,「台灣這麼美,從環境、歷史、文化、風光到民族都有著繽紛的生命力,取之不盡」啊!
我也好想看海角七號
回覆刪除^^
你好阿!
我來你家逛逛
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