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0日 星期五

「中華民國」想像的台灣獨立--台灣理論家系列之二

台灣派的理論家必須思考的一個根本問題是,台灣已經獨立了嗎?




有人堅持,台灣已經獨立,流行的說法是「台灣獨立是個假議題」,可列為台灣政治論述百大、五十大甚至十大精選金句之一。此說代表人物之一,是 林濁水 先生在新著《歷史劇場痛苦執政八年》裡讚許為在「願景視野及格局的寬闊與謀略能力」上無人能比的「二十年來台灣最傑出的政治領袖」、當過十二年「中華民國」總統的 李登輝 先生。




        陳水扁繼任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締造了八年的民進黨政權,而民進黨從「黨綱」,到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再到二
OO四年的「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從負面表述的中國國民黨「維持大而無當的『中華民國五權憲法體制』」,到語帶勉強的「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再到「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應相互接納」,終於肯認了「中華民國」。




所謂的民進黨「台獨」政權,所謂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終究是獨立在「中華民國」上的。如果獨立在「中華民國」上,也是一種獨立的形式,那麼台灣是已經獨立了。




「台灣已獨立」論者,大都認為台灣人意識,已成為民意主流,而且似乎牢固可靠,不可逆轉。這種「台灣意識主流」論,甚至「台獨主流」論,必須納入前述「中華民國認同」才能成立,納入那些因為棒球「中華隊」輸給「中國(大陸)隊」而傷心憤怒的人,不論他們是為「中華隊」感到不堪,還是為「台灣隊」不值。當所有台灣民眾只剔除掉那些視「中華隊」輸給「中國(大陸)隊」為「國慶」的少數中國民族主義「范蘭欽」們,台灣認同就會極大化,所謂「台灣意識主流」或「台獨主流」就能篤定成立。




這種「台灣已獨立」論,看來視野寬、格局大,卻是撿了現成的「中華民國」的便宜,放在政治意識的層面上,相當基礎是建立在被「中華民國」馴化的過程。「台灣已獨立」論者對於「台灣未獨立」論者質疑「中華民國」存在與合法性的聲音,通常會覺得不以為然、多此一舉、沒事找事。




撿便宜可以是一種策略,被馴化可以是一種態度,然而台灣派理論家的策略與態度,也可以是不撿便宜,不被馴化,質疑「中華民國」,不那麼自然而然接受「中華民國」。




如果國家是認識論上的「想像共同體」,國際地位尷尬但在台灣自我感覺良好的「中華民國」,便是字面意義上的「想像共同體」,虛構附會的想像力特別豐富,慣常把想像的內容放入括弧和「中華民國」放在一起,如「中華民國(台灣)」。



        在馬英九準備歡慶建國一百週年的現在,「中華民國」在「連結台灣」後領土尚且及於「中國大陸」,把想像內容放入括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逐漸成型,而許許多多「台獨主流」的台灣人還是會搖旗吶喊「中華隊加油」的!




如果不能抵擋這種「中華」想像,如果無法引導台灣民眾建構另一種認識論上的「想像共同體」,還需要台灣派的理論家嗎?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