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 星期一

向蠟筆小新作者告別 Farewell to Usui

臼井儀人作者殞落,台灣人的感觸也許會比中國和香港等地更多一些,因為「蠟筆小新」卡通更受到台灣閱聽大眾的歡迎,這除了有人指出的語言或社會因素,例如台灣版小新漫畫譯文傳神滑稽和台日民情相近之外,小新卡通作品本身的經典特色才是其在台魅力的源頭。




非常喜歡小新的圖文作家彎彎,在長期為外國翻譯作品佔據的台灣大眾文學市場中,是近年崛起的本土暢銷作者代表之一,堪稱部落格人氣之最。彎彎作品和蠟筆小新的共同特點是,線條簡單俐落,筆觸靈活寫意,在呈現細膩畫功或走華麗路線的主流作品之間,獨創一格,獲得讀者喜愛與認同。




這種在有些人眼裡顯得有點「幼稚」的簡略畫風,凸顯出一種較為鮮明的「說理」或「尋思」傾向,其符合現代社會跳躍脈動的機智靈動smart性格,應該就是民主多元時尚摩登的台灣,比其他所謂華人社會更能接受無厘頭小新的原因。彎彎和臼井,說的都是日常生活帶點kuso不羈的道理路數,搜尋的是看似瑣碎卻蘊含活力的內容巧思,這在小新身上尤其明顯。








小新喜歡玩一些在媽媽美伢眼裡很「不正常」的遊戲,例如他會扮成「掉在房間角落的一個牛軋糖」,或是「樹上的一隻蟬」,甚至假裝死人把媽媽嚇死等等,這種扮裝行為,和「蠟筆小新」系列其他小孩如妮妮設下無所不在的「家家酒陷阱」以及包括大人的各種生活「遊戲」,構成一個直指「戲耍」本質的故事空間,這無關乎是不是把四十歲中年男子的壓抑靈魂裝入五歲小男孩的身體,而是在於小新如何把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幼稚園男童的世界玩得淋漓盡致。




小新和媽媽美伢,就是最深刻動人的戲耍世界二人組,最是吵吵鬧鬧,也最是親愛深摯。爸爸廣志還可以把小新明知道媽媽會生氣,卻仍然做這做那的「預知打罵記事」,拿來鼓舞自己別在職場消沉。小新和美伢之間喧囂喜鬧的關係,可以說是臼井作品的原型與精髓,如同美國文學批評家哈洛卜倫在《西方正典》裡描述唐吉訶德和其隨從桑秋,沉浸「在戲耍之道中相知相伴,那是一個自有其法則與現實觀的領域」。小新和美伢以及其他人物,「給了彼此戲耍的空間」,給閱聽大眾看到一種全心戲耍的可能,這是紙上世界的虛無縹緲,也是虛構故事的強大心理力量。








要和這個世界與這份力量告別,心裡總是感傷的。做為台灣的小新迷,可能會比別地方的人想得感覺得更多,或者想得感覺得太多。有這種小新熱度,就發揮小新總把別人的批評當成在稱讚自己的精神,禮讚一個自有其法則與現實觀的台灣自我文化領域吧!



        「我有這麼好嗎?」小新紅著臉搔頭問道。




以此文向小新作者告別。 



 



 **刊於apple daily  向蠟筆小新告別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