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不能沒有你》的詩意結構

下一張(熱鍵:c)



近三年的台灣年度大片,相較於二OO七年《不能說的秘密》的浪漫愛情,和二OO八年《海角七號》的史詩呈現,今年的《不能沒有你》凸顯的是黑白分明的詩意結構,是我近來看過最詩意的電影,海港大小船舶來去景致,潛水工武雄吐出紛紛氣泡間水面上女兒不曾離開的身影,黑白暗灰色調不一定全是底層勞工的弱勢與苦悶,也是自成一格獨立自足的風格化電影語言


《不能沒有你》裡父女親情與官僚體制的對立,具體而微呈現在兩段話裡。立委助理用轎車載武雄去警政署辦理撫養女兒的戶政手續途中,經過總統府時,助理頗為得意地向南部上來的武雄說:「這裡是博愛特區,總統府從這裡看比較大,比較美。」然而,下一次武雄再來到這比較大比較美的總統府時,卻是為了爭取女兒撫養權四處碰壁走投無路而滿心憤懣了。


另一段話是,武雄問女兒,每次他潛下水去她都趴在船邊看,他潛得那麼深,看得到他嗎?女兒回答:「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到了。」看爸爸,是視覺微弱而信其為有信其為真;看官府,則是視覺鮮明而疑其有疑其真。太大太漂亮的總統府,和潛得太深太沉太黑的爸爸,對比出情感歸依完全相反的方向。想要見總統的武雄,是憤恨卑屈的挫敗小民,片尾面對久尋重逢的女兒,則是昂首船頭溫柔堅定的勝利父親


武雄潛入水下,一次因女兒機警免於受傷,一次因思念女兒而受傷,種種海下和回憶場景如夢似幻層疊交織的父女情深詩意結構,形成官僚體系可以損傷卻不足以動搖的堅強堡壘。女兒說想學游泳和常常潛水的爸爸在一起,武雄可以學的卻是更好的抗議技巧去「見總統」,總統這極致的父權象徵,相較於一心想要和女兒在一起的父親武雄,不過是「比較大,比較美」的荒涼異化的存在。


片中區公所的職員理直氣壯向武雄說,撫養權這種事找總統也沒有用。巧合的是,這部片曾找現任總統來看,同樣也沒有正面回應。其實,《不能沒有你》片尾勝利姿態的父親,剛好就是時下台灣情境的隱喻:找總統也沒有用,就固守日常溫柔堅定的城堡,總有生命中小小昂揚的勝利時刻。


「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到了。」對整個等待起飛的台灣電影界,都是如此。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勇哉公投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否決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提「你是否同意台灣與中國簽訂之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政府應交付台灣人民公民投票決定?」公投案,理由是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清楚的訴求標的,議題內容不明確,且就未發生事實提前公投等等。



廢除公投審議委員會,一直是社會各界補正鳥籠公投法的主要訴求之一,其控制公投案成立與否的權限,爭議極大。就公投表達直接民意的本質與精神來看,公投審議委員會本身實為是什麼還不清楚、沒有清楚的存在價值、功能意義不明確的組織,民進黨政府時代即曾否決入聯與討黨產公投案,如今在原來按政黨比例推薦的成員結構被大法官宣告違憲後,依新規定重新組成,卻仍不改其阻撓公投本色。公投審議委員會雖已脫去政黨比例惡法包袱,其存在意義的本質問題,以及學者成員不知低調自持反而高調凸顯審議機制之荒謬蕪亂,仍然如一



大法官認為,公投審議委員會的政黨比例代表制,剝奪行政院的人事決定權,逾越權力分立制衡的憲法原則。也有大法官認為是複製立院的政黨生態,形同立法院掌握對人民提案的審核權,造成間接代議政治凌駕直接民主,違反公投基本精神。如今公投審議委員會重新組成了,卻仍然是複製執政結構與執政黨意志,掌握對人民提案審核權,造成區區委員意志凌駕直接民主,公投基本精神橫遭踐踏,完全蕩然無存



公投審議委員所謂議題內容不明確,是
ECFA是什麼還不清楚就強行推動的馬政府的問題,不是公投主張者的問題,正因為馬政府連ECFA是什麼都講不清楚就強行推動才會引發廣大疑慮,才會有公投的呼聲與要求,而且「政府是否應交付台灣人民公民投票決定」這議題本身訴求標的非常清楚明確,也沒有事實發生前和發生後的問題,審議委員沒有理由強行牽拖給ECFA內容不明,那是政府推動政策的問題,正因為ECFA推動得不明不白,才需要公投



這道理許多人都懂,那些政治學什麼學的博士學者審議委員卻可能裝不懂,甘於複製執政者意志,勇於踐踏直接民主,行走萬丈紅塵,能否無愧於心?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災難的修辭 Rhetoric of Disaster

馬政府拒外援疑案,「高層」解釋繞著一個修辭問題打轉,然而外交其實就是一門修辭的學問,修辭議題也就關乎外交的本質。




「高層」說,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指示的「人道援助,來者不拒」原則從未改變,一以貫之。然而,一貫的政策指導原則卻因錯誤的詮釋產生扭曲,據說全是因為問問題的方式。陸委會詢問國安會的是「是否需要大陸援助」,外交部詢問國安會的則是「需要哪些物資援助」,「高層」說,外交部的詢問是以政府需要美國援助為前提的,言下之意,是台灣和美國的關係比較親密,所以不用問「是否需要美國援助」這原則問題,自動放入不說自明的「前提」即可,而直接問「需要美國援助什麼」這技術問題就好。




神奇的是,在台美之間較親近的關係裡,較低層次技術問題的否定答案,卻可以一併否定較高層次的原則問題,反而是對比之下沒那麼親近的台灣與中國關係裡,可以得到紮紮實實的肯定回應。「高層」說,蘇起從未拒絕過美國,這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詭辭,因為按照國安會的「政府需要美國援助」前提修辭邏輯,蘇起根本沒有機會明白拒絕放在這未說「前提」裡的美國。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這修辭元素干擾,蘇起從未拒絕過中國,倒是絕對而肯定的




        從最終引起軒然大波的婉謝外援指令來看,當初國安會如果當真未曾拒絕過美國,那就代表這外交決策源頭是處在一個不穩定的意涵傳遞端點,導致實際外交做為形塑過程受到不可測的意義叢結干擾,前述不說自明的「前提」修辭即為顯例,導致夏立言次長理解的「暫時」不需要援助資源,鑄成了白紙黑字拒外援的永久外交印記,暫定內容否定了原則形式,低層細節推翻了高層綱領,這就是處於重大危難時刻的台灣外交決策實況。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綜觀此次馬政府混亂失序的救災表現,同樣是內容否定了形式,細節推翻了綱領,而這一切,可能都源出於馬政府內政外交本質不說自明的對美國和對中國關係認知的核心「前提」修辭了。

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故宮大法 Palace Law

《藝術家雜誌》選出的二OO八年視覺藝術界十大新聞,與故宮博物院相關的有兩條,一為周功鑫出任院長,二為南院工程延宕,澳商聯盛公司求償勝訴。

故宮在嘉義縣設立南院,是前民進黨政府推動的建設,現任周院長接受立委質詢時也明白指出這一點。據報導,此案日前經士林地檢署偵查終結,將前石守謙院長、副院長林柏亭、執行秘書張惠菁、淡大建築系副教授王俊雄、助理教授畢光建等人因圖利澳商聯盛公司以貪污等罪起訴。檢方正氣凜然,認為石守謙等人重創國家文化形象,漠視法律規範,且毫無悔意,請求法院從重量刑。

此案在偵辦期間已歷經檢方與法院之間聲押、交保、抗告、更裁、駁回等一波波攻防,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與側目。檢方認定石守謙有湮滅證據之嫌,向法院聲請羈押,法院不但駁回更退回保釋金,同時解除限制出境住居等強制處分。

幾乎一模一樣的戲碼,兩年前已上演一次。士林地檢署偵辦故宮擴建工程案,同樣向法院聲請羈押石守謙,法院同樣駁回並當庭釋放,檢方偵查終結同樣認定石守謙等人涉及五大「弊案」,同樣依圖利等罪起訴,求刑十五年,起訴緣由同樣義正詞嚴,謂其恣意放行,絲毫未將文物典藏之重要置諸於心,故求處重刑嚴懲。

然而,經士林地院審理後,所謂五大故宮工程「弊案」皆於今年判決無罪。令人好奇的是,最近又一波檢察官的凜然正氣,會不會又再一次走向查無實證的無罪判定?

       有個疑點是,根據報導,檢方認為故宮南院招標過程中,評選委員涉嫌違法放寬資格,讓澳商聯盛公司取得投標資格,故宮並調高招標金額以增加此公司獲利,後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違反採購法撤銷標案,致使澳商聯盛公司向故宮求償並獲勝訴,讓故宮損失三千九百多萬元。然而,澳商聯盛公司勝訴獲賠,代表法院認可其合法得標,檢方何以能據以訴求非法招標?圖利廠商既然是「漠視法律規範」,得利廠商又何以能光明正大獲得法律保障?

一再纏訟前故宮院長如果只是等待另一次無罪判決來臨,檢察官的浩然正氣,將會和被告本就不該有的悔意一樣,那麼縹緲虛無。在「視覺藝術」上,講白一點,就是很難看啦!

**法務部部長及院長周功鑫就「故宮南院」開發弊案_質詢 2009/04/20

**政黨輪替效應?

**建築專業者的噩夢....林盛豐 2009-04-24
--故宮南院是民進黨執政時推動的一個充滿政治意涵的案子,很容易導致政治惡鬥,故宮首長更迭頻繁,復又政黨輪替,對原案的看法南轅北轍......**李鈞震評論--整個故宮博物院的所有文物,不如一個藝術大師再世,那才是活的文化,才是對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資產... 台灣如果少了一個石守謙這樣的大師,兩百座故宮分院也沒有任何意義......
石守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經  歷:
本所副研究員(1984-1993),研究員(與臺大合聘)(1993-2004),研究員(2006.3~)
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2000~2004),院長 (2004~2006)
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1990-2000),所長1991~1997)

中國與東亞繪畫史的反思

在過去二十年的研究中,我試圖以文化史的角度,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一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以前不同的理解,大致上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探討畫史上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風格變化的理解原為美術史的基本課題,但除由畫派興衰、社會經濟條件改動等角度進行說明外,文化環境的變動往往可以進一步說明各種風格在相互競爭中之所以成功或失敗的道理。這一部分的成果可見於《風格與世變》一書(臺北,1996)。

第二個部分是在區域發展的問題上。中國繪畫在區域的發展最後往往變成以畫家為主的個人流派。但在這個奇怪的現象之中,如果改由「競爭」的角度來予觀察,則可突顯各個區域傳統在畫史中的積極作用。如蘇州、南京、福建及廣東等地區的例子,皆已有研究成果,足以說明這個區域傳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三個部分是在雅俗問題的探討上。「區域」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與「俗」的評價相糾結。「雅」與「俗」一直被視為對立的觀念,但如果採取一個動態的理解,二者之間只是一種「區別」,流移互動的現象極多樣。皇室貴族、文人與民間之間都有相互吸納、主動區隔的狀況發生。這在進入現代之後的變化,使此議題更顯複雜。

本人自2007年起開始執行本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第十世紀至十六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發展」。過去學界對東亞山水畫的研究大半集中討論「中國影響」、「在地化」的問題,我的深耕計畫將以更審慎的態度,重新評估這個論述的有效性。在全面地搜索傳世作品、考古發掘及古代文獻資料後,我主張以東亞為一整體,來對十至十六世紀間山水畫在中、日、韓三國中的發展進行全盤的觀察,並特別注意三區域間的互動現象。這個工作並不只意味著一昧地將觀察範圍予以擴大,亦非僅意在刻意突顯區域間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更重要的是將三地互動的事實作為觀察各地發展的必要架構,重新理解其內容,找回被過去漢文化中心主義論述所犧牲之重要歷史訊息


支持石守謙老師

**故宮新視野 ──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專訪  Oct. 2005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愈來愈奇王郁琦 Let Ma19 right be done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任教的世新大學法律系,有條警世法諺:Let right be done, though the heavens fall.(即使天塌下來,也要顧正義)。目前,各界批評莫拉克颱風災後黃金救援時間的三軍統帥表現,可以說是No right was done, though the heavens fall,廢弛職務的責難不絕於耳。不過, 王副教授倒是謹守發言人職責,即使天塌下來,也要顧正義,顧主子的正義。




對於總統搭直昇機勘災遭到批評,王發言人說,如果也去批評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勘災入住五星級飯店,就會沒完沒了,呼籲不要陷入政治口水戰。 王副教授自己先五星級政治口水,再要求別人不要口水,果然好不口水,好顧正義啊!




內湖捷運出問題後,王發言人就已經飽含口水,說當初行政院核定內湖捷運時,就是核定中運量高架,根本沒有馬市長更改設計的問題存在。這些口水,是在馬前市長和除了牢裡蹲那位其他前市長一起歡喜慶內捷通車之後才生出來的。




之前台北市府公佈
貓纜報告,決定遷移塔柱,對於貓纜規劃、施工、驗收有行政疏失,郝龍斌鞠躬道歉,表示將負起完全責任,並將相關官員移送監察院調查。對此,王發言人強調,貓纜免環評和免申請建照及雜項執照均於法有據,且創造出一年五百多萬遊客商機效益,是正確決策。就算貓纜塌下來,也要顧貓纜的正義啊。



王郁琦的正義,愈來愈險,愈來愈奇,再怎麼樣,也要顧正義啊!



管他天塌不塌下來,我的主子別塌啊!



Let Ma19's right be done, though the heavens fall.



這也是一種正義,五星級口水正義。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熱了一頭熱不了那頭 Headstrong yet Heartless ECFA

遠見雜誌一份名為「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民眾對馬總統、內閣應變能力與表現的評價」的民調裡,民眾認為馬政府最需要加強的治國能力,頭兩名的危機處理與快速反應的能力(八成九五)和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八成八四)之後,是政策說明的溝通能力(八成三五),且較一年前增加三點五個百分點,這份民調分析指出ECFA因素,表示因為民進黨全力反對讓民眾產生疑慮之外,應是馬政府再三強調簽訂的必要性,卻未提出具體方向與內容所致。 




    遠見民調中馬英九不到兩成三和劉兆玄不到一成九的滿意度,以及其他相去不遠的超低支持率,已經嚴重侵蝕馬政府的民意基礎和政策推動的正當性,其未提出具體方向與內容卻仍全力推動與中國簽訂的
ECFA自然受到影響,尤其馬政府最受到責難的救災失能表現,包括了疑為忌憚中國而拒絕外援的外交作為,這和馬政府極力撇清卻仍普遍引發疑問的ECFA「以經促統」、「鎖在中國」等政治層面效應是一脈相承的。 




    這政策危機自然讓宣示「一天也不能等」的
ECFA支持陣營感到不安,必須展現「快速反應的能力」,代表作之一就是所謂災後更應推動ECFA之說了,例如一位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投書媒體,表示未來不但不應暫緩推動ECFA,更應以宏觀積極地擴充其內容,包括制定組合屋等產品安全共同標準與認證機制、氣象合作機制、共同研析防治土石流以及沙塵暴和酸雨等環保議題。這位研究員直言環保議題與市場開放無關,爭議性又小,可以充分合作云云,然而根本的癥結是,如此與ECFA本質無關的低爭議題目,為什麼就得塞入高度爭議的ECFA呢?究其實,爭議小是其次,讓ECFA爭議性變小才是真正目的。 




    這篇研究員投書幾天前,中華經濟研究院朱敬一董事長在同一家報紙也有篇專論:「
ECFA談判,該有一個大戰略」,指出行政院應彙整各主管部會需求,整體斟酌,進行整體作戰的談判策略,如今卻只有經濟部一頭熱、不見其他部會積極投入。朱董事長看到的,不也是那位研究員等ECFA支持者「一頭熱」的問題!「一頭熱」的結果,就會有經濟部「一哥」與「發嫂」的白目文宣,也會有那位研究員撿到籃子裡都是菜的「災後加強版」以及其他隨時加料的ECFA了,這難道是朱董事長期許的「大開大闔的宏觀戰略佈局」? 




    「一頭熱」的研究員說,
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民眾對馬團隊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最為肯定,不可浪費這項珍貴資產。其實,這是相對比例問題,以前述遠見民調來看,行政院團隊以其整體不到一成七的極低滿意度,「最受民眾肯定」的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仍有高達五成八六民眾認為是最需要加強的治國能力,而馬政府以ECFA為促進台灣經濟發展的仙丹妙藥,卻有八成八四民眾認為馬政府最需要加強其促進經濟發展的能力,這「珍貴資產」還真是熱了一頭熱不了民意那頭呢!

 


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就這麼low來low去

此次新八七水災馬政府救災失能,追究政治責任時,第一個傳出去職的,是外交部長出國代理其職的次長夏立言,第二波傳出異動的,則包括國防部長陳肇敏。外交與國防首長,成為擔負新八七水災政治責任的頭號即時指標,而外交與國防,和馬英九可發佈而不發佈的緊急命令一樣,是直屬總統的國家領導人核心職權。



對於拒絕外援公文曝光,馬英九說事先從不知情。如此關鍵的外交作為,總統如真不知情,代表總統職權行使徹底失能,嚴重程度不下於總統知情卻說謊,都是很下作,很low的。另一方面,馬政府特急件拒絕外援和立即決定接受中國援助,是如此合節合拍,如此琴瑟和鳴,其實不待馬英九否認,大家自然理解盡在不言「中」的邏輯底蘊。



馬英九竟可以和總統職權完美切割開來,也表現在其以持續降雨為由來解釋未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的惡劣氣候論上。氣候是客觀因素,馬英九的三軍統帥權和緊急命令權是主觀因素,客觀形勢愈嚴峻,主觀意志愈是要強勢發揮,一國之「主」卻對世紀豪雨這不速之「客」敬而遠之,自我切割,自我萎縮,淪為抽水機調度員。



切割已成為馬英九的慣性作為。探視小林村時,對眾所質疑的曾文溪越域引水工程,馬表示之前從未聽聞此計畫,是前政府決定的,接著補充說這都不重要,然而如果真的不重要,為何刻意提出來呢?答案就在一些新聞標題裡的「扁政府決策」了。



馬英九經過全台動員的總統競選過程,還有long stay和「青春鐵馬向前行」等等深入地方活動,竟然對在南部環保團體和學者專家以及政府首長間引起廣泛關注與嚴肅爭議的越域引水工程一無所知,做為總統要承認這點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明明知道卻謊稱不知是一樣的low,不過總算馬英九可以選擇,要此low非彼low啊!



不管馬英九有沒有聽過此牽涉藍營多數國會預算主導權,以及在馬政府上台後規避環評擅自變更施工地點的治水計畫,馬英九幾乎是出於下意識的完全切割說法,與其對台北內湖捷運的態度一脈相傳;馬前市長原本對當年爭取中運量高架化頗為自得,出問題後立刻把決策責任推給當時擔任交通部長的葉菊蘭。

 

切割,是為了責任不及於身,而要逃避責任,還有個方法是混淆責任歸屬,經典之作是馬英九在記者會上面對行政團隊指揮救災無能的質疑,回答竟是救難人員很拼命,不是他們不努力,彷彿受到質疑的是第一線救難英雄似的,這種刻意打亂責任追究邏輯,是責任切割的另一面,都有降低責任政治效應的效果,只是策略不同,一個是要乾淨脫身,一個是想混水摸魚。



無論是失職失能、抵賴扯謊,還是切割撇清、轉移焦點,這也low那也low,馬政府只能這麼low來low去,難怪民調也都low到不行了。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救災視同作戰,但馬英九不想作戰,不想變得身不由己

馬英九十四日召開國安會議,宣示「全國總動員」救災、重建、安置,做出九點裁示。然而,救災指揮執行之責,仍在行政院,仍依據災害防救法,緊急命令已經排除。國家領導人,仍然不是國家百年最嚴重水災最高指揮官


 


其實,馬英九的態度,在隔天出席殷海光逝世四十週年與雷震逝世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時,已經講得很明白。


 


馬英九致詞說,國共內戰時期,政府撤守台灣,臨時條款和戒嚴體制使得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受到打壓與迫害,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政府必須記取教訓,並為此向殷海光和雷震家屬鞠躬道歉。


 


外界質疑,馬英九對政府延誤八八水災救災時機,口頭致歉後仍解釋為氣候狀況等外部因素,並未展現面對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的高規格道歉誠意。



這代表馬英九對人民受難程度的不同認定。


 


馬英九認為,殷海光和雷震是國共內戰的犧牲者。那麼,如果八八救災不是一場戰爭,也不因緊急命令發佈而成為準戰爭狀態,就沒有戰禍犧牲者,也就沒有鄭重道歉的必要了。


 


馬英九說,一旦有戰爭,任何不該做的事情往往會被合理化,很多事會變成身不由己。救災視同作戰,但馬英九不想作戰,不想變得身不由己,不想身不由已變成救災最高指揮官。


 


馬英九談國共內戰,強調大力改善兩岸關係就是希望不要發生戰爭。然而,兩岸戰事尚未發生,國內已發生等同戰事的急難狀況,身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仍然避戰怯戰,既不緊急,也不命令


 


這次政府處理八八水災,災民受難已經被馬自己的「他們災民未先撤離」說合理化,也是馬政府救災系統失靈「身不由己」的後果,就馬英九自己的國共內戰標準來看,國內災民便是應視同但未視同戰爭的犧牲者,卻未獲得等同規格的對待與歉意。


 


馬英九大談知識份子的自由人權,卻連憲法明文保障的基本人民生存權和財產權都無法保護;想營造「無戰的海峽」,還知道要「在不犧牲台灣主權及尊嚴的前提下」,而想營造無急難戰爭規格的「無戰的台灣」,卻已經犧牲了台灣人民生存的權利與尊嚴。


 


這再一次展現,馬英九以兩岸關係為體貼細膩的終極關懷、甚至超越台灣人民死難險境立即需求的施政最高指導原則。這,正是政府必須得到教訓的最佳反面教材。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雙園水難悼文

從我東港老家坐客運巴士來回高雄必經的雙園大橋,成為莫拉克颱風洪流裡的斷橋,而且不只是斷,在靠近高雄這邊,沖走了約五百公尺橋面。根據漫天災難訊息裡的若干報導,有在地人埋怨屏東那邊種植作物或者水利署施作的相關工事,導致高屏溪行水方向偏向西側高雄這邊,使得沖刷嚴重。中央大學太空遙測中心的高屏溪衛星影像上,東有沙洲水淺流緩,西側則水深流急,成為洪氾主攻方向。



在福爾摩沙衛星開始每天經過台灣上空兩次之前,我高中到高雄中學唸書三年,連結屏東新園和高雄林園的雙園大橋不知經過幾回。從屏東的植栽河岸前往高雄水深那頭的石化工業區,通常是早上天光正盛時,平常露出的河床或水淺的河道上,或可見人影走涉梭巡,而經常是晚上聞到石化氣味上了橋,夜深的高屏溪在身後工業區燈光盡處沉入一片廣大的低黑綿延,就是快到家的徵兆,往後的一段路就是準備下車的身心準備了,一直到離開東港北上就讀就業後返鄉歸途,都會自動開啟這樣的感覺機制。



這種長久栽植的熟悉感,加深了橋斷隔天各大報用以強調兇猛河水的影像惆悵。迅猛河水天上來,填滿寬闊河道,經年穩健路標的長長大橋,一夕之間成為高屏之間大大的裂口,只能打掉重練,不能修補回復,而整個高屏溪水系的溢滿奔流,更是在南台灣的大片土地上,刮擦出無數難以修復無從彌補的偌大裂口。



官方說,莫拉克颱風世紀豪雨,是雙園大橋百年防洪頻率兩倍以上,也就是超過河川治理效力的兩百年標準。人生罕有一個百年,歷經日常信賴感的感覺治理,人心卻也和熟悉的雙園大橋一樣可以在絕世自然力量和輕慢官員滾滾洪流中旦夕潰散。



此時此刻,做為一個高屏人,生命記憶的一部分已經隨著斷橋散落,倖存於這場世紀水難留下創痕,謹向雙園大橋上沖失的生命和所有水災受難者致上最深沉的哀悼。





source: Liberty Times(記者張忠義攝)



上天 想說什麼

--你我都是這場風災僥倖的存活者;如果災難發生於我們居住鄰近地點的山脈,滅村逃亡或家園全毀的,就是倖存的我們。受難的人,只是代我們受過......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海角秘密 老爸萬歲 (《爸…你好嗎?》推文完整版)

今年下半年有多部國片上映,號稱「台片新高潮」。延續去年《海角七號》拿下台北電影節首獎後橫掃全台的國片復興預言,今年新台片也從台北電影節出發,七月底上映打頭陣的《爸…你好嗎?》,看來就是個美麗的海角預言,張作驥導演在電影裡自嘲沒有商業價值,許多觀眾看完電影卻是情感澎湃,哽咽得說不出話了。
 
影史上一些票房飽滿的外片,如《王牌大律師》(1997)、《明天過後》(2004)、《博物館驚魂夜》(2006)等,皆以父子互動為故事框架與親情包裝,效果都很好,但不是戲路鋪陳中心主軸。《爸…你好嗎?》則專攻父親與子女情誼,十部短片聯綴,既直接也是迂迴,看似隨興的父父組合,自有其內在的情感邏輯與形式連結,尤其最後跑工作人員字幕時出現連串背負著深沉父親記憶的街頭路人心聲,讓觀眾情感伏流迅速匯聚奔騰,形成電影史上驚人的收尾效果
 
簡單講,這是一部短片小品彼此串接貫通而不經意顯得大氣的作品。觀眾接收一個又一個爸爸的生活姿態,爸爸們痛哭失聲、載兒子看病、送兒子上學、拉下鐵門獨坐門後、跳著午後探戈、跳進海裡奮泳營救兒女,以及在動物園的魔幻告白等等。這些一個個獨立的故事,彷彿父親身手集中操演,在時而特殊時而尋常的情境裡,積極展現父親的可能,編織父親潛伏的集體形象,提煉精要的父親特質。
 
英國才子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評論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表示其價值「不是只限於一五一十描繪我們生命中熟悉的情感與人物,而是以更清晰明確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因而得以指認自己正有這種感受,而這種感受不是我們自己所能表達得出來的。」(《擁抱似水年華》[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2001)
 
《爸…你好嗎?》片尾的路人心聲,如果當做第十一段故事來看,其作用就在步步逼近之前十段父親記事裡觀眾得以指認卻難以表達的感受,因為那些路人就在銀幕上表達出可能正是觀眾自己一路累積下來的感受,原本難以表達的就在銀幕內外的共感滲透間變得清晰明確並且滿溢了出來,父親的心成了深不可測的汪洋淚海。
 
這部內容題材普通拘謹得有點教條的向父親致敬的作品,能有如此特殊的趣味與特殊的力道,讓人無法小覷普天下父親滔滔不絕的溫柔威力,其中父親擁抱身著女裝的兒子一幕,更把父親帶到了一個孩子去性別的純粹父性領域。不是都說孩子是男是女都沒關係,只要健康快樂就好嗎!
 
八月還有一部講父女深情的《不能沒有你》上映,由數年前轟動一時的「跳天橋」真實社會事件改編,和《海角七號》一樣都是台北電影節首獎作品,《海角七號》獲得日本和夏威夷影展最佳影片,《不能沒有你》也拿下日本電影節大獎和南非德班國際影展最佳影片。
 
在今年台灣電影凌厲的父親攻勢之前,二OO七年度大片《不能說的秘密》和二OO八年度大片《海角七號》,或許出於湊巧,或許出於某種台灣電影傳承的意義,都有個舉足輕重的父親角色,男主角都有個至情至性的老爸。
 
《不能說的秘密》裡,周杰倫飾演的男主角葉湘倫,有個黃秋生飾演的率真老爸,桂綸鎂飾演的女主角路小雨彈著鋼琴穿梭時空,也視之如父親般向他訴說和他兒子隔世愛情的秘密。
 
《海角七號》裡,范逸臣飾演的男主角阿嘉,也有個馬如龍飾演的率真老爸,地方角頭霸氣的另外一面,是為繼子奔走忙碌的溫柔深情,形象之鮮明深刻成為海角巨浪的閃亮浪花。
 
《不能說的秘密》裡,片尾黃秋生得知兒子的時空戀情後,從家裡狂奔而出欲尋回在正進行拆除的學校教室冒死彈鋼琴想回到過去和路小雨重逢的兒子,以及《海角七號》裡馬如龍蹲著和阿嘉一起保養機車的父子告白,這兩段情感切片,如同《爸…你好嗎?》的十段人生切片,父親光輝同樣耀眼。
 
《不能沒有你》導演戴立忍說,希望這部電影發揮台灣人的精神和力量,即使沒有龐大資金和華麗演員排場,看完後卻滿溢心頭。戴導期許這部片展現強悍力道,成為有史以來最「刁鑽蠻橫」的台灣電影,在觀眾心頭重重一擊。
 
《爸…你好嗎?》十部短篇聯綴的特殊結構,要論「刁鑽」,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片尾跑工作人員字幕時出現的民眾心聲,更是無比「蠻橫」催淚,在觀眾心頭重重一擊,許多觀眾來到這段彷如紀錄片形式的真情告白,方才滾落浩瀚淚水。
 
頗推崇此片的影評人藍祖蔚說,這代表摻雜了劇情片與紀錄片雙重特質的《爸…你好嗎?》,紀錄片打敗了劇情片,片尾的民眾真情流露打敗了之前故事情節的煽情「作戲」。我倒不這樣看,因為終極淚水洩洪需要一整座故事水庫的點滴蓄積,抽離了之前的故事脈絡,最後的真情終究茫無所繫。
 
就電影本身敘事結構而言,《爸…你好嗎?》如果像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說的,是張作驥導演的十段故事在彼此競技,那麼片尾民眾訪談這第十一段故事,作用就是把前十段故事聚攏收束,讓累積蘊釀的情緒得到猝不及防的釋放,造就影片本身高度的自我反芻與自我強化。
 
就這點而言,《爸…你好嗎?》和《海角七號》片尾跑字幕的恆春風光和梁文音歌聲異曲同工,都是必須看到最後一秒鐘的作品,都和《不能沒有你》同樣沒有龐大資金和閃耀星光,卻同樣展現某種「刁鑽蠻橫」的台灣精神與在地力量。
 
近年來台灣電影復甦的海角祕密,似乎搖曳著老爸的溫柔身影啊!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鬼縛之戰

閃靈樂團發行新專輯「十殿」,單曲「鬼縛」MV上週Youtube一上線隨即成為音樂類影片「最多評論」、「評分最高」、「最受喜愛影片」等排行名列前茅的作品,影片結束前焚燒中國國民黨旗與蔣介石雕像砍頭的畫面也引來議論。



例如,中國國民黨發言人陳淑蓉表示尊重創作自由之餘,批評其血腥暴力的表達方式。中國國民黨新當選的黨代表邱復生說,黨應該硬起來,對此MV有所回應,而不只是說「尊重」,黨旗都被破壞了,實在令人難過。《中央日報》網路報則挑明了說閃靈「販賣仇恨」、「偏激狹隘」、炒作「陳舊得要發酸發臭的東西」(中央日報這樣講需要很大的勇氣!)。



就「鬼縛」MV作品本身來看,明快狂飆的影像風格、海風烈烈的幡旗招魂場景、類似台灣廟宇的大紅燈籠高掛擺設、不時揚起的南胡悠長演奏,都是有型有款的風格化演出,音樂和影像元素鮮明紛陳,然而就是有人很勇敢地只看到「發酸發臭的東西」。



黑金屬(black metal)樂風的閃靈樂團,創作援引的二二八題材,反映的是黑金屬發源地北歐樂團慣常運用本土歷史和神話故事的在地音樂傳統,台灣青年直闖地獄欲取生死簿,是生命力昂揚的熱血奮鬥故事,是日新又新的強壯意志風行,然而就是有人只看到「發洩濆怒」、「賣老東西」。



其實,「賣老東西」不是問題,要問的是賣什麼老東西。如果賣的是正確的老東西,就會說是「一點一滴都要匯入歷史大河」,「賦予台灣政治史上被刻意掏空的人事物真正的生命風貌」,等等等等。



白日黨旗像台灣人射下烈日般被燒成灰燼,台灣林立的蔣介石雕像在MV一次次播放下被一次次砍頭,其中豐富的象徵意義和影像邏輯,則是另一方正確的老東西、新表現。



這種詮釋歧異和論述落差,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文化對抗,是思想家傅柯所說的「另一種戰爭」(war by other means),台灣人的論述努力和詮釋進取必須以戰爭規格來看待,在地生根的不一定贏,真誠正確的不一定勝,台灣人無法鬆懈。



目前只能說,依照現實的實力原則,藍民或馬迷或中國國民黨支持者,想來也對閃靈樂團及其他文化人引起風潮的充沛綠色創造力感到吃味無奈,說得很「酸」、臉很「臭」吧!
 





**刊於自由廣場鬼縛MV

2009年8月3日 星期一

台灣電影 父親大戲

在今年《爸,你好嗎?》《不能沒有你》的凌厲父親攻勢之前,或許出於湊巧,或許出於某種台灣電影傳承的意義,前兩年的台灣年度大片,都有個舉足輕重的父親角色。

OO七台灣年度鉅片《不能說的秘密》裡,周杰倫飾演的男主角葉湘倫,有個黃秋生飾演的率真老爸,桂綸鎂飾演的女主角路小雨彈著鋼琴穿梭時空,也視之如父親般向他訴說和他兒子隔世愛情的秘密。

OO八台灣年度鉅片《海角七號》裡,范逸臣飾演的男主角阿嘉,也有個馬如龍飾演的率真老爸,地方角頭霸氣的另外一面,是為繼子奔走忙碌的溫柔深情,形象之鮮明深刻成為海角巨浪中閃亮的浪花。

《不能說的秘密》裡,片尾黃秋生得知兒子的時空戀情後,從家裡狂奔而出欲尋回在正進行拆除的學校教室冒死彈鋼琴想回到過去和路小雨重逢的兒子,以及《海角七號》裡馬如龍蹲著和阿嘉一起保養機車的父子告白,這兩段情感切片,如同
《爸你好嗎?》的十部短片聯綴,父親光輝同樣耀眼。

由數年前轟動一時的「跳天橋」真實社會事件改編的《不能沒有你》,和《海角七號》一樣都是
台北電影節首獎作品,也都拿下國際獎項,如《海角七號》獲得日本和夏威夷影展最佳影片,《不能沒有你》繼日本電影節大獎後又獲頒南非德班國際影展最佳影片,試映期同樣贏得觀眾高口碑推薦, 八月十四日 上映後「社會沒公平」的父女情深票房潛力十足。



《不能沒有你》導演
戴立忍說,希望這部電影發揮台灣人的精神和力量,即使沒有龐大資金和華麗演員排場,看完後卻滿溢心頭。戴導期許這部片展現強悍力道,成為有史以來最「刁鑽蠻橫」的台灣電影,在觀眾心頭重重一擊。

已在 七月三十一日 上映的《爸
你好嗎?》,其十部短篇聯綴的特殊結構,要論「刁鑽」,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片尾跑工作人員字幕時出現的民眾心聲,更是無比「蠻橫」催淚,在觀眾心頭重重一擊,許多觀眾來到這段彷如紀錄片形式的真情告白,方才滾落浩瀚淚水。



頗推崇此片的影評人藍祖蔚說,這代表
摻雜了劇情片與紀錄片雙重特質的《爸,你好嗎?》,紀錄片打敗了劇情片,片尾的民眾真情流露打敗了之前故事情節的煽情「作戲」。我倒不這樣看,因為終極淚水洩洪需要一整座故事水庫的點滴蓄積,抽離了之前的故事脈絡,最後的豐沛真情終究茫無所繫。

就電影本身敘事結構而言,《爸,你好嗎?》如果
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說的,是張作驥導演的十段故事在彼此競技,那麼片尾民眾訪談這第十一段故事,作用就是把前十段故事聚攏收束,讓累積蘊釀的情緒得到猝不及防的釋放,造就影片本身的自我反芻與自我強化。



就這點而言,
《爸,你好嗎?》和《海角七號》片尾跑字幕的恆春風光和梁文音歌聲異曲同工,都是必須看到最後一秒鐘的作品,都和《不能沒有你》同樣沒有龐大資金和閃耀星光,卻同樣展現某種「刁鑽蠻橫」的台灣精神與在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