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林義雄總統,你我的總統 Taiwan President Lin

2012林義雄總統 你我的總統 |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陳師孟說,民進黨應設法避免總統初選,黨內應集思廣益找出最佳人選。我舉雙手贊成。陳前總統府秘書長謙稱對個別人選沒有特定意見,那不才在下我就來說說特定意見。



        我的原則很簡單,人選很清楚。



        我的原則是,先求綠營內部的聯合,不急著求綠營內外的結合。先維繫台派綠營為一個多元異質的聯合共同體,不急著擴大結合範圍到所謂的「中間立場」。綠營實際有效的政治能量動員基礎,在於一個綠營各路各派適得其所的穩健結構,在於一個深厚紮實的台灣意識文化底部支撐或核心位置,這個底部或核心不求納入「中間選民」,而是與其建立情意的聯繫和準備發揮感染實力。



        綠營的核心與底部力量,可據以形成決策,同時不妨礙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去吸引較無政治意識立場的民眾或所謂的「中間選民」支持。



        如此形成的綠營聯盟共同體,自然而然能夠向外發揮的感染影響的力量,比首先向外去尋求結合會強大許多。



        這樣我的人選就很清楚了。目前夠份量能讓民主進步黨避免初選的,唯有前主席林義雄先生,他是能立即有效建立起上述綠營內部穩健結構、形成綠營底部及核心的不二人選,其既堅定又溫和的台灣在地立場,也隨時預備召喚「中間選民」做情意的聯繫和思想的感染。



        以林義雄先生為總統候選人,以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等為副總統候選人、國會議長或者未來的閣揆儲備人選,應可形成黃金勝選團隊,形成「中間選民」儆然風從的博大氣勢,不靠不切實際的政治形勢假象,靠的是堅強綠營本身帶動的台灣未來想像。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台語劇場和網路文學的典範意義 Taiwan Talk

2010暢銷作家-御我

from www.wretch.cc/blog/greenrayp2www.books.com.tw/activity/2010/12//100hit/


綠光劇團改編自鄭清文小說的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清明時節》於去年歲末開演,製作人李永豐在節目單上介紹說,吳念真導演「打破劇場的風格及型式,超越劇場的典型」,「場面調度、節奏控制完全打破導演學的規矩與概念,翻轉編劇學的理論,卻又是驚心動魄」。



        本人也上場演出的李永豐大概也是這「驚心動魄」的一部份,吳念真導演上週日晚於《清明時節》台北最後一場加演落幕致詞時揶揄李永豐說,他都不知道他的劇本裡有那麼多髒話。



        以上描述,似乎讓人覺得《清明時節》是一齣乖張喧囂的舞台劇,然而這是一部非常溫暖的作品,觀眾觀後感大都是感動、悲哀、無奈、幽默、平凡、真實、不煽情等等。



        其實,所謂「打破規矩」、「超越典型」、「翻轉理論」,這些看起來離經叛道的表現型式,有時候正是為了貼近現實人生與日常情懷。吳念真導演與鄭清文對談時指出時下電視劇「人物都很奇怪,會站在原地不停碎碎念」或者「加了回音的OS」,但是「哪有人是這個樣子」?



        打破了這個「規矩」,讓對白很口語,不寫那種「不是人會講的話」,這劇場就變得不是那麼「典型」,讓觀眾產生某種「奇異」的親切感、尋常感,同時緊扣劇場本質。吳導的對白,從日常語言裡精煉而出,都是人會講的話,但要在吳導創造的情境與氛圍裡,才顯出話語的重量。



        《清明時節》打破與超越的另一個「規矩」和「典型」,而創造典範價值的,是在「國語」優位的台灣社會與文藝場域中,全劇使用台語,以完整的台語對白,去逼近並不習慣典雅台味風格的主流群眾,如同吳導評論二OO八年同樣全本台語演出的《閹雞》所說,「除了將挑戰我們的母語能力之外,更將逼使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在『在地文化』上的理解和認知的程度。」



        類似的典範價值,也顯現在近來受到注目的網路文學現象。網路文學的興起,其意義在於跳脫如李家同般文化權威守門的「規矩」和「典型」,以反映時下網路虛擬空間和視覺圖像世界的文字和語言,去逼近傳統「經典」優位的文學環境,去挑戰主流社會的文學品味認知



        這樣的典範轉移能量,強化了「在地文化」的振盪,激發了在地文學創造力,造就了一批足可和過去稱霸台灣閱讀市場的外文翻譯作品相抗衡的本地暢銷小說家。以去年博客來暢銷作家排行榜為例,華文榜一、二名為台灣年輕作家御我和九把刀,和外文作者一起排名仍高居第三、四,其他台灣作家在前十位分居第六、七、八、十。



        這樣的時代趨勢條理分明、邏輯清楚,無論如何如是「簡單」不起來的。




**同場聯播: 九把刀 "世代更替下的寬容,新一代一定要更厲害!(關於李家同的批評與指教)"

--李家同教授也是一個經常被記者陷害的老伯伯,有洞就跳,有陷阱就踩......

--當他喜歡的文化形式在時代的更替中漸漸失落,新世代的崛起似乎就變成了他想像中的敵人......

--每一個時代的經典文學,其核心價值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

--可以選擇相信年輕的下一世代,每一個世代都有他們的英雄......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誤擊選情 當選無效 Wrong Shot, True Blow

連勝文槍擊案板橋地檢署以「誤擊」偵結,開槍的馬面被求處死刑。就表面上看或直覺而言,如此排除政治動機的偵查結論,對於訴求槍擊案政治波瀾效應的民主進步黨所提北北中三都市長當選無效之訴,似乎甚為不利,因此《聯合晚報》立即以〈綠提當選無效落空〉為題,表示當選無效之訴已「沒有政治操弄的空間」、「連邊都扯不上」了。



        這篇遭到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嚴正抗議的報導,再次顯示政治偏聽的藍營言論慣常的謬誤認知。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當選人有「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之情事,同一選舉區之候選人得以當選人為被告,向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也就是說,當選無效之訴的標的明確,是在檢驗當選人的競選做為,而非上篇報導所指「槍案後的發酵情境和藍綠的得票差距」等泛泛關聯性。這種情境與氛圍若是做為檢驗標的,自然是比較虛無縹緲,難以具體認定。



        然而,若是藍營當選人的行為表現成了檢驗標的,一切就會迅速凝結具象化,成為藍營言論不能碰、不敢碰的痛點。



        總結來說,三都市長當選人對選前重大訊息之查證與傳播缺乏警覺,於選前之夜造勢場合,放任其競選總部總幹事或副主任委員等核心幹部對槍擊案任意揣度放話,甚至誤報基本資訊,干擾在場與接收傳媒訊息的選民心理,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



        三都市長當選人於選前關鍵時刻明顯失責,當選人競選團隊核心成員的破壞性積極作為,以及當選人本身的消極破壞性作為,其影響選舉結果的效應,可付諸司法公評。



        選前槍擊案以「誤擊」結案,益發突顯出三都當選人核心幹部公開大聲宣示的「用選票討公道」等強烈指涉性政治用語和實際狀況的巨大差距,也就更加強化其「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的現實效應,成為板檢起訴書指出的槍擊案「對選情產生動盪影響」的一環。



        司法單位在卸了槍擊案的政治動機後,勢必要對選前依附於槍擊案的政治動機言論做出確切的檢驗。



        民主進步黨面對此一有利形勢發展,對於三都市長當選無效官司應更嚴肅面對,必須努力求勝,不可有失敗主義的心態



        老實說,馬面若因誤擊連勝文而死刑上身,那麼當選人若因誤擊選情而當選無效,也只是剛剛好而已。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落落大方、雍容自信、台灣總統 Taiwan Head Imprisoned

我一直相信的,綠營現階段要問的不是內外的結合問題,而是內部的聯合問題,近來也看到了一些類似的觀點與論述,以下為數例。



        對於中國與馬政府在民主進步黨展開立委與總統初選提名作業之際拋出「九二共識」議題,新台灣國策智庫的劉世忠研究員認為,民主進步黨應守住基本立場,「審慎凝聚黨內與社會共識,而非受制於國、共壓力而輕率表態」。



        不久之前曾評論「藍營的人對自己的政治領袖會在施政品質方面批判」、但相對的「只要喊台獨,品德再差,都會受到綠營民眾的保護」的陳茂雄教授,日前改稱「藍營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形象較不苛求」,而「綠營支持者對民進黨的要求甚高」,認為如果民主進步黨的形象勝過中國國民黨,綠營支持者就會回流。陳茂雄教授的立場似乎從強調綠營派別之間的歧異,轉而趨向求取綠營內部的協同一致。



        謝長廷的「憲法共識」說,也是著重綠營內部的「共識」,這部分很值得綠營整體來努力,只是要建立綠營共識,不必硬要把藍營的「憲法」吞下去,一表三千里,吃力不討好啊!



        如何在綠營內部形成有效的聯合,就實際操作層次而言,可以從正在進行的民主進步黨初選獲得相當的觀照,所謂的「民調派」與「黨員派」之爭,一直是大鍋冷飯熱炒。初選倚重一般民意的設計,是民主進步黨草創時期的暫行措施,如今民主進步黨已執政過八年,已是紮紮實實的主流政黨,必然要有充分的自信,相信黨的核心主張和廣大民意必有相當重疊。更何況,政黨本其理想與政綱,原本就必須先取得黨員共識,進而爭取社會共識。



        如果把黨員立場激進化、偏頗化,如今眾所公認走柔性溫和路線的蔡英文主席,難道不是黨員一票一票過半數投出來的?



       這一點,兩任台灣元首的陳前總統最近一篇「阿扁札記」講得明白:「民進黨是一個民主政黨,黨意與民意不會南轅北轍,一定是一致的,全民調的第一名也是一定是黨員投票的勝出者」,所以「能夠協調以全民調產生候選人最好,不行,要有辯論及黨員投票也無妨」,而最重要的是「時間不要拖太久」。



        這篇札記最後說,「民進黨要擴大執政基礎,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在立委選舉取得過半席次,「不是靠李前總統壽宴上坐在他旁邊的那些人」,這番話講得真是落落大方、雍容自信。民進黨要擴大執政基礎,要儘量靠一點坐在台北監牢裡的那個人的智慧啊!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小英的小小台北監獄 Prison House of Taipei

所附為20075月寫的文章,〈改寫台灣歷史的反倒扁運動〉(原始標題加上個「反」字),如今在新的政壇脈絡下,有一種奇異的平行意涵:(底線為另加 

 

如今,阿扁深陷政治牢籠,連在法庭和吳淑珍把握短短的時間說說話都被譏為「高調恩愛」,綠營人物從當年倒扁運動以來和阿扁的距離,仍然影響其從政聲望;民主進步黨內初選全民調派和黨員派之爭;藍綠對立依然尖銳,「民主內戰」持續火熱;謝長廷提出「憲法一中」進階版的「憲法各表」;而藍營狂批小英「反十八趴也領十八趴」,是否有讓小英感受到那位「反中華民國也當中華民國總統」的陳前總統的一點點台北監牢的滋味?



改寫台灣歷史的倒扁運動 May 2007



一位住在高雄曾參與去年 九月十九日 驅趕台南倒扁紅衫軍行動的朋友,隔日為文記錄參與過程的結論是,高雄與台南兩次事件,讓紅衫軍遍地開花的行動嚴重受挫,「可能改寫了台灣歷史」。



        這是當時倒扁浪潮襲取首都時,最有力的政治評論之一,如今看來益為精準,並且可以擴大申論:反倒扁行動,可能改寫了民進黨與台灣的歷史。



        這次民進黨總統與立委初選,其實就是倒扁效應的積極體現,本質是對參選人在倒扁運動期間表現的總檢驗。總統初選的逼宮論以及立委初選的所謂保皇派與改革派之辨,主導了初選的議題與節奏,最顯著的指標就是號稱改革派的後新潮流系或十一寇的全面敗退。



        驍勇善戰的陳總統帶領民進黨取得政權,使得綠營或獨派的政治高度提早來臨,而其政治性格也使得藍綠對立尖銳化,造成所謂「民主內戰」,甚至連總統職位都要靠藍營拉扯的反衝力道才坐得安穩,這已在倒扁風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反
倒扁陣營一般被視為保皇派,「皇」指的自然是阿扁總統,然而反倒扁人士想要保的,其實是總統刑事豁免權等阿扁總統自願放棄的憲法高度,而不是阿扁本人。於是,很弔詭的是,就在反倒扁的力量持續抗拒並反制倒扁行動的同時,對扁不滿的情緒與能量也在民進黨基層不斷累積,最後終於在總統初選中對扁所支持的蘇貞昌投下了反對票,讓謝長廷成為阿扁的接班人。



        徐永明
老師說,深綠支持「憲法一中」,大概會成為歷史公案。姑且不論這項憲法主張的爭議,真正的歷史公案與歷史動力,其實是倒扁運動及其反作用力。謝長廷並不特別挺扁,甚至有人說是與扁切割,卻一體接收了反倒扁的能量,在成為維繫民進黨北高市長選戰成果的關鍵力量之後,又站上維繫綠色政權的樞紐地位。



        跳脫個人層面的扁長情結問題,謝長廷成為綠營共主的最大意義是,在下一階段延續台灣本土在地政權的戰役中,對扁開疆闢土但不乏執政缺陷的民主功績
保持既肯定又批判的態度,勢必成為綠營主流,同時也相當貼近台灣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真相。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綠色劇場,藍色道具 Blue Puppets in Green Theatre



source: 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13/today-p13.htm





謝長廷提出台灣內部要建立「憲法共識」,以「憲法各表」取代「一中各表」。
剛巧就在本週,宜蘭農田水利會接待來自中國河南省的水利學會時,除了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也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青天白日旗和五星旗並肩飛揚的「國旗各表」,恰可視為謝長廷論述的實踐。




這「國旗各表」的鋩角(mê-kak)在於,此景不會出現在台灣以外的中國或其他國際場合,在台灣甚至也多半不會出現在民主進步黨執政以外的其他地方,也就是「各表」除了表給那幾個來台灣的零星中國客人看之外,多半就是表給台灣人自己看,而且是由較欠缺「國旗共識」的陣營來表。




這也是謝長廷「憲法各表」和「憲法共識」的弔詭之處。在台灣,對於「中華民國憲法」,強調遵憲行憲、有「憲法共識」的藍營不去表,倒是要主張修憲制憲、缺乏「憲法共識」的綠營來表,因此這表述的行為本身一開始就欠缺自然合理的基礎



        青天白日旗在綠營陣地高高掛,在五星旗旁不管再怎麼理直氣壯,總是有那麼一份彆扭,因為在綠營的任何集會,是鮮少看到那面旗子蹤影的。




宜蘭水利會和謝長廷的主張,都代表「國旗」和「憲法」等這些藍營國家想像的核心元素或典型符號,可以如何在綠營的國家圖像裡扮演關鍵的角色,可以如何做極致的演出。



        林濁水說謝長廷的主張恐怕比想走「一中兩國」的新黨還藍,這藍綠之間的親近性,正在於藍營主張「台灣就是中華民國」,而綠營主張「中華民國就是台灣」。



        報載有獨派大老說謝長廷的說法是在玩文字遊戲,然而台灣地位論述本身就含有濃厚的語言修辭性質,例如「穩健台獨」到底穩不穩健,其實大半要看定義者如何自我感覺穩健的。




謝長廷呼籲台獨派結合支持維持現狀的中華民國派,共同抵抗「急統」。然而,台灣的「急統」只少數中的少數,何必主動「抵抗」?



        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論,其真正要緊的表述,在於流露出主張「
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台灣已獨立」論者,亟欲接收逾八成的台灣人民拒統大軍的急切感



        如果說謝的主張比新黨還藍,那麼如「穩健台獨」派等其他「台灣已獨立」論者也只是沒新黨那麼藍罷了。如果老是要青天白日旗高高掛,藍色道具演出的綠色劇場是有散戲危機的





**刊於2011/01/16 自由廣場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台獨核心與台灣人民的情意聯繫 A Central, Independent Taiwan

陸委會最新民調,仍維持台灣民心一貫的「脫統趨獨」大勢,「急統」與「緩統」加總不到一成,「急獨」、「緩獨」、「準獨」(永遠維持現狀)合計則超過五成,其他是「準獨MINUS」(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



        可以說,對於台灣的國家定位,最大公約數是「拒統」,而非「中華民國」,因為認同中華民國者,不可能達到台灣社會的拒統主流強度。



        基於台灣拒統大軍,在綠營衍生出一種立場,以下為數例:



        李登輝建議,包括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在內的各路人士集結在一起,例如長年在中國國民黨內打滾的人和民主進步黨人搭配正副總統和行政院長,加快台灣民主化腳步。



        謝長廷建議,主張國家正常化的人和支持現狀的人,支持台獨和認定中華民國的人,各路人士結合起來反對統一,比如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李登輝和彭明敏得票加總的七成五選民聯合,可以保障台灣安全。



        李文忠說,台灣人民廣義獨派約有八成,中間選民加計淺藍和淺綠的可能變動投票行為者超過一成,是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



        「中間選民」是個奇妙的議題。李文忠描述這群「不斷變動的選民」,「可能上次投綠,這次投藍」,「這群人變動的龐大快速,在民主國家中極為罕見」。所謂「中間選民」,在此被神秘化、不可捉摸化,像愛情肥皂劇裡經常演出的,愛人愈是變幻莫測,就愈是散發神秘的魅力,強化了追求的動機與樂趣。

        

        台灣深化民主、保障安全,是在玩追求「中間選民」神秘戀人的遊戲嗎?



        在「中國國民黨內打滾的人」領導下,召喚那些廣大的「拒絕統一雜牌軍」和「龐大快速不斷變動的選民」,如果以這樣的形式多數來反馬,而不是以實質的理念和價值區隔來反馬,就算果真快速達成台灣人民的七成五「支持」,真的是如李文忠說的「穩健台獨」、「守護民進黨的價值」?



        這些都大有疑問。



        如何讓「急獨」、「緩獨」、「準獨」、「準獨MINUS」在確保台灣主權獨立狀態的意義上合組護台大軍?而非合成某種「台獨主流」的假象,並據以進行不穩定的政治能量動員?



        答案或許是某種情意的聯結,某種台獨核心位置向四面八方擴散揮發的感染力量。這個核心位置不會納入「中間選民」,而是與其建立情意的聯繫。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賄選補選十八啦 Nonstop KMT



藍委嘆沒執政優勢 年底選舉呷自己

聯合晚報  2011.01.09

 

(中國國民黨籍前鎮長周信利涉及買票被判當選無效)

行政院長吳敦義的故鄉保衛戰、南投縣草屯鎮長昨天補選,國民黨以19票之差落敗,2名黨籍南投立委都認為,黨中央初選起步慢造成整合失敗,立委林明溱抱怨黨中央姿態太高,連立委都沒辦法直接建言;選區包含草屯鎮的立委馬文君則苦笑,「年底立委選舉,皮要繃緊一點」......



其實 :

中國國民黨賄選再補選團隊 何曾有起步快慢的問題?

因為......



套句未曾停止  何來復活十八趴邏輯



中國國民黨賄選再補選團隊
未曾止步  何來起步?

2011年1月7日 星期五

台灣人如何解答? In Search of an Answer

集合一下最近一些立場相近的說法。



        李登輝建議,包括民主進步黨和中國國民黨在內的各路人士集結在一起,例如長年在中國國民黨內打滾的人和民主進步黨人搭配正副總統和行政院長,加快台灣民主化腳步。



        謝長廷建議,主張國家正常化的人和支持現狀的人,支持台獨和認定中華民國的人,各路人士結合起來反對統一,如同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李登輝和彭明敏得票加總的七成五選民聯合,可以保障台灣安全。



        李文忠說,台灣人民廣義獨派約有八成,中間選民加計淺藍和淺綠的可能變動投票行為者超過一成,是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



        先從李文忠認知的「中間選民」說起。這群「不斷變動的選民」,「可能上次投綠,這次投藍」,「這群人變動的龐大快速,在民主國家中極為罕見」。所謂「中間選民」,在此被神秘化、不可捉摸化,像戀愛肥皂劇裡經常演出的,愛人愈是變幻莫測,就愈是散發神秘的魅力,增強了追求的動機與樂趣。



        台灣深化民主、保障安全,是在玩追求「中間選民」神秘戀人的遊戲嗎?



        在「中國國民黨內打滾的人」領導下,召喚那些廣大的「拒絕統一雜牌軍」和「龐大快速不斷變動的選民」,如果以這樣的形式多數來反馬,而不是以實質的理念和價值區隔來反馬,就算果真快速達成台灣人民的七成五「支持」,真的是如李文忠說的「穩健台獨」、「守護民主進步黨的價值」?



        這些都大有疑問,台灣人如何解答?

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中華百年一十八 Oh My God!

民國大老吳稚暉(1865-1953)看抽象畫: 

 


遠看似朵花,近看像烏鴉;



原來是風景,哎呀我的媽!





台灣超鳥看退休優惠法制化:
 



遠看白花花,近看烏鴉鴉,



原來十八趴,哎呀我的媽!









批曰各縣市拒繳十八趴可也



**18趴 各縣市支出爆增

--台南、彰化、雲林、嘉義、桃園、苗栗、澎湖等縣市統計發現,每年因此要增加千萬餘元至近四億元不等的利息支出,大嘆十八趴新制加重原本困窘的地方財政負擔...中央請客地方買單、慷他人之慨......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市長當選無效之訴答客問 Mayoral Reelection Q&A

Q民主進步黨若認為槍擊案影響選舉結果,為何不是五都全部提當選無效之訴(提問者:前行政院發言人,現執政黨發言人)

A
民主進步黨未在五都皆提當選無效之訴,與槍擊案無關,而是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依法訴訟,除了選舉委員會和檢察官,唯有同一選舉區之候選人得向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民主進步黨參選人於高雄、台南二都勝選,無法提告自己當選無效,中國國民黨或無黨籍落選人若認為中國國民黨市議員造勢場合黑影幢幢致生槍擊案,使得大量選票轉而流向南高二都民主進步黨市長候選人,影響選舉結果,應自行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他人無法代勞。



Q提告是因為黨內「吞不下」這口怨氣,但民進黨擺平不了自家人的壓力,卻把司法當作工具,這樣與濫訟何異?(提問者:某報新聞評論筆記)


A在民主法治國家,任何人「吞不下」一口怨氣,擺平不了自我內心呼求正義的壓力,都可以訴求司法,把司法當作工具,這樣與「濫訟」何關?即使民主進步黨果真如提問者宣稱是代表「基本教義派」提起訴訟,也就是讓司法制度為這些人民排難解紛,至少稍解心中的疑惑,完全是民主法制社會的常規,更何況針對此案可能廣大民眾大家都是「基本教義派」,又何來提問者所稱「公器私用」的問題? 




Q
民進黨提出三都當選無效之訴,法理上根本站不住腳,沒有勝訴機會?(提問者:某水果報主筆)


A三都市長當選人對選前重大訊息之查證與傳播缺乏警覺,於選前之夜造勢場合放任其競選總部總幹事或副主任委員等核心幹部對槍擊案任意揣度放話,甚至誤報基本資訊,干擾在場與接收傳媒訊息的選民心理,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三都市長當選人於選前關鍵時刻明顯失責,其影響選舉結果的效應,可付諸司法公評。



Q民主進步黨已宣示接受選舉結果,不掀起社會對抗,如今為何提告?(提問者:路人丁)

A提起當選無效之訴遵循既有機制,無損社會安定,完全走體制內的司法程序,尋求確認引起社會重大爭議的選舉結果,也是一種不掀起社會對抗的「接受選舉結果」的方式,因為未來接受法院判決,就是接受最終的選舉結果。



**民進黨「會很難看」?!

--民進黨不要以為提出告訴即大事可化小......

--一旦提告,受到牽制的自是中國國民黨以及轄下的檢警與司法體制。這是政治連環套,最後能套出什麼,就看民進黨操作的能力了......

--法治國家有「不自證己罪原則」,民進黨如何可能如此提告?......

--民進黨需要好好思考如何贏以及贏在哪裡,不然眞的會很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