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不是綠營內外的結合問題,是綠營內部的聯合問題 Be Taiwan, Be Ourselves

謝長廷宣示「結合論」,主張國家正常化的人結合支持現狀的人,台獨結合認定中華民國的人,支持現狀及獨立的人結合起來反對統一,保障台灣安全。



        台灣民心,大勢所趨,脫統趨獨,各民調主張「急統」與「緩統」者加起來經常少於一成,最多不會超過兩成。台灣民意最大公約數,是「拒統」,而非「中華民國」。



        然而,拒統者是雜牌軍,有主張台灣獨立的,有主張國家正常化的,有認同中華民國的,有主張維持現狀的,也有主張加強版的「永遠維持現狀」的。單就「永遠維持現狀」這台灣民意新寵而言,固然有助於維護台灣主權實質獨立狀態,卻也是任性推遲最終抉擇,欠缺願景與定見,其內涵尚不穩定,定義仍待確立。



        台灣人獨特的「現狀意識」,其實是統獨意識轉進匯流的平台,而難以做為政治能量動員的基礎。



        謝長廷的結合論,看來是從綠營內連結到綠營外,形成橫掃台灣社會的拒統大軍。然而,現階段的方法論,要問的應該不是綠營內外的結合問題,而應該是綠營內部的聯合問題,必須尋求實際與有效的方法,維繫台派綠營為一個多元異質的聯合共同體



        謝長廷提到的支持現狀者、認同中華民國者,皆存在於綠營之內,例如「國家正常化」論者,就傾向支持現狀,這現狀是「台灣已經獨立,目前名稱為中華民國。」綠營的「台灣已獨立」論者和「台灣未獨立」論者之間,存在聯合的問題。謝長廷屬於前者,這次他的「結合論」夾帶的「高喊台獨沒實質意義」的說法,就具體呈現出兩派之間的隔閡。前總統李登輝三年多前接受雜誌採訪表示,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要再講台獨,結果李登輝「棄台獨」赫然上了雜誌封面,引起議論,當時台聯主席黃昆輝也說,台灣已經獨立,台獨是假議題。



        我覺得,所謂「喊台獨沒有實質意義」、「不需要再講台獨」、「台獨是假議題」等等,就台派綠營的理念論述和運動實踐而言,本身就是不需要講的、沒有實質意義的,一來台灣主權獨立現狀從來不是那麼穩固,二來這些說法容易掉入在台灣根深柢固的台獨污名化與瑣碎化傳統。「台獨」有多少的在地正當性,「喊台獨」就有多少自然可親的本質。



        綠營內部「喊台獨」者和「不喊台獨」者若能形成聯盟共同體,自然而然能夠向外發揮的感染影響的力量,比首先向外去尋求「結合」會強大許多。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1126選舉去污劑 Do It Cleaner

二O一O年的最後一個禮拜,五都市長就任,議會選出正副議長,中國國民黨提名的一一二六槍擊案關鍵人陳鴻源當選新北市副議長,連勝文已豪氣宣示要開始「回復正常生活」,槍擊案情則仍是烏煙瘴氣,各式說法與揣測日增,甚至有現場目擊民眾宣稱連勝文未受槍傷。民主進步黨發表聲明質問,「台北縣警察局長林國棟毋須對此嚴重衝擊社會人心的案件負責,竟還高升警政署副署長?」



        二O一O年的最後一個禮拜,也是五都選後提起當選無效之訴的最後期限。如果民主進步黨真希望槍擊案情能有比較清楚的呈現,就要盡己所能為自己建立一個力量的支點



        如果蔡英文主席總結五都選舉所稱「1126槍擊案是五都選舉的一個污點,被認為對選舉結果造成影響」為真,就必須找尋有效的去污劑,減輕選舉結果的政治污漬效應。



        二O一O年末大掃除,當選無效之訴就是有效的去污劑,用了副作用不大,符合小英主席所說,「接受選舉結果,不掀起社會對抗」。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選舉訴訟以二審終結,不得提起再審,於六個月內審結,判決不影響當選人就職後職務上之行為。



        當選無效之訴,完全走體制內的司法程序,尋求確認重大爭議事件後的選舉結果,遵循既定機制,無損社會安定,即使敗訴也將留下鮮明案例,詳盡紀錄檢驗過程,開發公民意識,降低未來類似事件效應。如果勝訴,可研議節省社會成本的方案,如市長重選合併立委選舉進行。



        槍擊事件造成的政治效應,非追究個人言論的法律責任可以緩解,追究其言論的選舉效應才是正辦。當選無效之訴,讓民主進步黨聲明譴責的「散播謠言、操弄選舉」、「在造勢場或媒體上刻意誤導民眾的認知」,在訴訟過程一併接受檢驗並對應與連結到政治現實,創造可接受的選舉結果,緩合社會心理對抗。



        對於板橋地檢署記者會說明的槍擊案偵查結果,民主進步黨聲明槍擊案對於台灣社會人心與民主的發展,產生嚴重衝擊,然而「案情仍留下一堆問號」,呼籲「檢警應適時公布相關資訊,妥當且合宜地回應公眾對此重大案件的嚴正關切」。



        為了達到這個效果,必須建立政治上和司法上的力量支點,民主進步黨此時此刻「適時」、「妥當」、「合宜」的做法,就是提起市長當選無效之訴。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黨中之黨,國中之國 A Nation in the Making

「一邊一國連線」正式就任前,今天將先在台北監獄向牢中的陳前總統和台灣人民「宣誓就職」,對此一高度象徵性的動作,在此表示祝福。



        五都選後街談巷議的「第三勢力」大抵徒託空言,在市議員取得重大戰果的「一邊一國連線」大都出自民主進步黨,這宛如「黨中之黨」的新興勢力,才是動見觀瞻,足以左右政局。



        若論所謂「第三勢力」潛質,脫離中國國民黨的新黨高舉「捍衛中華民國」大旗,脫離中國國民黨的台灣團結聯盟以創立「特殊兩國論」的李前總統為導師,如今來到由宣示「一邊一國」的陳前總統所「缺席領導」的五都市議員連線,正要驗證其理念異於新黨的在地正當性,及其位置在綠營不同於台聯的結構優越性



        輔選台聯的李前總統定調五都選舉為「棄馬保台」,這豪氣卻在一邊一國連線大幅勝選上最為飛揚,有其主客觀形勢的必然,因為這次五都選戰,因領導人恩怨情仇「棄馬」最力的,拉高政治層次訴求「保台」的,就是一邊一國連線。



        林濁水先生表示,「連線候選人在問政上過去極少正面口碑,也在台獨運動上找不到什麼貢獻,但現在只因口號喚得大聲,竟然獲得亮麗的選舉成績」,「顯示了激進台獨群眾的實力」。呼口號就能選上,換個角度來看,正凸顯出口號不證自明的自然合宜的特質,這種特質就自然而然反映在選民意向上。其實,一邊一國連線候選人並不特別激進,不用「口碑」,不用「貢獻」,選民大概就是把票投給自己人的安心支持,又何苦說他們是「激進」群眾!



        這些但求心安的市井小民,正有其台灣民心基礎的結構位置。



        林濁水主張民主進步黨維持「穩健台獨」,以免一邊一國連線支持度擴大而使得「民進黨內穩健人士縱沒失去對黨的主導權,也必將受到嚴重的挾持」,進而「導致民進黨的衰敗」。其實,以所謂「穩健台獨」來壓制「激進台獨」的做法,民主進步黨可能衰敗得更快,維持一個多元異質的聯合共同體,在各自的結構位置上適得其所、發揮所長,才是真正結構上的穩健。一邊一國連線,正是民主進步黨與整體綠營的「結構資產」之一。



        「中華民國」百年,「一邊一國」元年,國中之國,此其時也。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幹!新聞」兩則 Shithole News I,II


I.   幹!十八趴死灰復燃 



十八趴法制化 綠批階級政府作祟  2011/01/03

--原只有行政命令依據的公務員十八%優惠存款利率,今年起納入公務人員退休法,法制化明文保障,掀起一波「十八趴回存風潮」......

--馬政府執政不但未繼續改革,反而法制化十八%......

--去年通過改革方案全面調整優存額度計算方式,部分基層公務員額度提高,十職等以上公務員降低......



 18趴優存額度
「復活」 搶著回存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羅印冲/台北報導】2011/01/02

十八趴優惠存款「恢復原狀」了,最近很多符合資格的退休公教人員,紛紛接到銓敘部通知,指出二○○六年被「砍」掉的優存額度,從去年十一月廿二日起「復活」了,許多人搶著「回存」,有人因手頭現金不夠,還跟親友「借錢」來存十八趴。





二○○六年扁政府提出「十八趴公教優惠存款改革案」,縮減十八趴公教退休金優存額度,當時很多靠優惠存款過日子的退休公務人員叫苦連天;不過去年立法院修法廢除此案,十一月廿二日起,退休公教人員被「砍」掉的優存額度「復活」了。


銓敘部退撫司長呂明泰昨天表示,當年公務員「十八趴」優惠存款確實被「砍掉」極大比例,今年完成法制化作業,並調整優存額度;由於基層公務員人數眾多,多數公務員的優存額度有所調升,相對來說,部分「高官大吏」反而在這次修法後,優存額度下降。


一名退休老師接到通知,原本被刪減的優存額度「復活」了,她可再存入「三十萬元」,享受十八趴優惠利率;這位老師手頭現金不足,她先向親友借了十萬元,又把保單提早解約,終於湊足三十萬元,存入十八趴優存帳戶。


呂明泰說,因為每個人可以優惠存款的錢不同,因此可回存的數目自然也不一樣,但只要程序合法,借錢補回原來的優惠帳戶,並無不妥。


銀行主管說,目前一年期定存年息平均僅百分之一點二,公教優存利率高達十八趴,兩者差很大,以三十萬元為例,年息十八趴,每月可領四千五百元利息,如果是百分之一點二的利率,月息只有三百元。


台灣銀行說,十八趴回存沒有截止期限,隨時可以辦理回存,此次是教育部與銓敘部通知合格退休人員,從去年十一月廿二日起恢復額度。



   (
一位退休大學老師投書)

--當初銓敘部調降十八趴的思考邏輯硬是將「曾任」主管者的「主管加給」列入替代率所得計算是最大的錯誤,難怪會招來「肥高官,瘦小吏」的罵名。若當時能採一體適用、攔腰減半優存利率的辦法,至少可以為國庫省下三分之二的利息支出......

--馬政府憑什麼讓退休多年的軍公教人員還「加薪」呢?......


 一位社區大學講師投書

--最近公立國小、國中、高中的人事室都擠滿趕辦「加薪」手續的人潮。因為退休教師自從被陳水扁調降可以享受十八趴的存款總額後,國民黨為了籠絡忠實的公教支持群,突然間又恢復原有十八趴的優惠條件……

 一位學校行政人員回應以上新聞

本人忝為國中小學人事人員,最近光是聯絡退休人員回校填同意書,又要忙著向他們解釋連我也似懂非懂的法令依據,已經是一個頭兩個大,很懷疑在野黨的民意代表為甚麼連這種不公不義的作為卻毫無回應?

    所謂不公,因為教育部連法令都還躺在立法院尚未審查,在沒有法可以依的情形下,僅能利用到各縣市巡迴講習及召集各主管縣市政府代表開了一個秘密會議,這樣就把一個很離譜的政策推了出去,而且還命令各縣市必須在1227以前通知台銀,自明年11日生效,但是很多承辦人員到現在還不知道是依據甚麼法令可以這樣做。

    以公務人員為例,至少相關法令都已經立法通過,也經過總統公布了,所謂依法行政,公務人員退休業務承辦人員做的累但至少心安。所謂不義,這次修正改革方案,就本人和其他學校同仁連繫得知,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退休教育人員都可以辦理回存,而且回存金額從幾萬元到七八十萬元都有,有人每月優存利息因此可增加到
12000元以上,亦即國家幫退休老師加薪至少
5-30%

    看在現職公教人員已經快
6
年未加薪情形,真是感概萬千,真的很期待全國正義之士站出來為我們說說話,同聲譴責教育部這種偷偷摸摸的作法。

 (一位國小教師說)馬英九又收買了公教退休族群的選票






--最近幾天,好多退休的老師返回學校,細問後才知是公教退休制度從明年(二0一一年) 一月一日 起修改了。此事媒體幾乎都沒有報導。馬英九政府在國家財政如此困難的時刻,為了二0一二年立委及總統大選,竟然偷偷摸摸的,不惜揩全民的血汗錢,大方圖利這些退休的公教人員……

 



II. 幹!豬頭有神豬,沒傷頭  



http://video.hi-on.org.tw/view.jsp?id=915



幹!民眾目睹連勝文根本沒有槍傷!

台大醫院目擊者證實連勝文只有右臉擦傷、不是貫穿傷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唯一的回應只有台灣之名 Singing the Name of Taiwan

dscf1269.JPG

source: http://pylin.kaishao.idv.tw/?p=3152


五都選後三個禮拜,蘇貞昌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行Open Taipei感恩加場音樂會,擠爆音樂台現場的人潮,平靜和樂地欣賞一路伴隨蘇貞昌競選市長唱遍各個社區的音樂人演出,蘇貞昌說「這不是一場勝利慶祝的音樂會,但也不是一場失敗悲傷的音樂會。」



        如果舉辦五都選舉最佳結語票選,我想我會投這句話一票。



        失敗悲傷甚且怨怒憤慨的,以一九九八年市政滿意度居高不下卻連任失利的阿扁市長謝票晚會為代表。那晚,「選總統」單一高音響徹全場。



        當年市長選舉,阿扁市長為綠營在台北市創下幾近四成六得票率的歷史高點,其後歷經李應元得票約三成六的守成築底(競選連任的馬英九陣營當年喊出得票百萬,但僅以八十七萬餘票做收),謝長廷於倒扁紅衫軍襲捲台北城時力創約四成一得票率,再升高為蘇貞昌的近四成四得票,雖不比當年政黨輪替前夕的阿扁市長氣勢,卻也和其他五都戰將共同延續了綠營自二OO五年底縣市長選舉得票跌入谷底以來的上升趨勢



        這個上升趨勢,在蘇貞昌謝票音樂會滿滿的平靜和諧的人潮裡顯現出展延的力道。



        也許選舉結果不是太好,也許突發事件的戲劇效果讓人想像不到,但選前之夜意外頓挫的聲勢,可以在未來的歌聲中持續飛航。舞台上「眾神護台灣,用心看台灣,雙腳站在這,這是咱的名」的唱詞,眾神共舞的壯盛,熱烈了不無失意的人心,搖滾了略帶憂鬱的午後,同時更直指久遭壓抑的台灣之名



        台灣活力四射的獨立音樂界,在熱鬧絢麗的五彩樂音之中,蘊涵深沉的台灣主體意識,浩瀚歌聲反覆問著聽眾來自哪裡,唯一的回應只有台灣之名。



        這種藏在樂音裡的台灣的心跳,在這場不是勝選慶功、亦非失敗哀痛的音樂會裡突然那麼清晰,果然蘇貞昌這回文化創意飛揚的競選模式確實擁有創造典範的潛力,滿滿的群眾送出平靜而堅定的祝福,可以想見他們會在未來的生活裡,以各種形式和聲音繼續傳唱台灣之名。



        五都選後湧現出許多有關綠營未來路線走向與政策定位的聲音,而這場遲來音樂會也唱出了一種聲音:台灣之名自我完成的許諾,也應該成為主要的定位和走向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台灣在「幹」什麼? Taiwan a.k.a. What?

十一月初,鄭弘儀在台中演講,批評馬政府的傾中政策,「幹XX」脫口而出,輿論沸沸湯湯,鄭旋即為「修養不好、情緒激動」公開道歉,然而也有許多人不以為忤,因為鄭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十二月初,作家九把刀到新竹關西高中演講,語助詞「幹」、「靠」齊飛,講完凃仲箎校長也飛來一句「幹!真是太好聽了」,學生的反應據九把刀描述是「全場轟然鼓掌啊,比給我的掌聲要熱烈十倍啊!」事後凃校長說不要只看到九把刀所談的表面,要看到更深層的意義,九把刀也回應說,「幹」是完全隨興的用語,只因為講髒話就否定一個人,是很無聊的行為。



        前幾天有媒體選出「淡」為年度代表字,吳念真在臉書上說他對這個字沒有感覺,他自己選的是「幹」,並解釋說「這個字如果帶著不可置信的笑容輕輕說出來的話應該很傳神,很能代表今年許多人對許多事件無能為力以及不可置信的反應。」網友佳評如潮,好幾千人都說「讚」。



        最近,台灣到底在「幹」什麼?



        九把刀寫過一篇kuso文章〈取綽號的破壞性藝術〉,說「亂取別人綽號,只是為了惡搞對方」,而絕技就是取一個「跟本名毫無干係的另一個正經八百的名字」,例如把王新華叫成張建群,「此招破壞力極大,如果全班加導師聯手卯起來叫,包准那個同學會給你弄到瘋掉…全班經年累月這樣叫下去,肯定令王新華同學神經錯亂,最後連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不自覺在考卷的姓名欄填上張建群三個字。」



        馬政府的政策思維,就正在取一個「跟本名毫無干係的另一個正經八百的名字」。今年稍早財政部房屋稅調整決策被閣揆喊卡,財政部長對政務官棄守政策的難堪事實取了個正經八百的名號:「該喊的一定要喊,該卡的一定要卡,這是解決問題,了斷疑慮,好事一樁」。日前執政黨建保改革的重大政策被自家立委否定,對這政策反覆、形同倒閣的事實,閣揆也做了另一個跟事實毫無干係的正經八百的說法:「重視民意難道不恰當嗎?還活在行政權獨大的時代嗎?」



        其他如幫台灣取了「中華台北」的綽號,然後有些播報員連台灣選手在國內比賽都「渾然忘我」直呼為「中華台北隊」,而中國芝麻官來台就忙著收國旗的別名則是「國旗原本在哪裡,就在哪裡」。



        馬政府如此這般「取綽號的破壞性藝術」,經年累月下去,肯定讓台灣人神經錯亂,最後就會像吳念真說的「帶著不可置信的笑容」說出那個傳神的字了。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幹!有人就長得像一句髒話啊! Oh My God!

有些人不會罵髒話,根本不需要,因為他們本身就長得像一句髒話

--九把刀,〈做自己,不做榜樣〉.......(誰是髒話臉咧? 請自行連結原文尋找哦)





作家九把刀到新竹關西高中演講,語助詞「幹」、「靠」齊飛,講完凃仲箎校長也飛來一句「幹!真是太好聽了」,引發議論,然而學生的反應,據九把刀描述是「全場轟然鼓掌啊,比給我的掌聲要熱烈十倍啊!」



        以新聞效應而言,此事自然會連結到之前政論節目名主持人鄭弘儀批評馬政府傾中政策的粗話風波。



        凃校長說,相信學生有智慧去判斷,不會認為校長在講髒話,也提醒同學不要只看到九把刀所談的表面,要看到更深層的意義,九把刀也回應,「幹」是完全隨興的用語,一個人所作所為比用的語言重要,只因為講髒話就否定一個人,是很無聊的行為



        凃校長和九把刀說的,彷彿在為前一個事件做遲來的註腳似的。



        這次的「隨興用語」事件, 反映的是崛起於網路小說的九把刀俐落kuso的文風。電視偶像劇《愛情,兩好三壞》於三年多前上映時,原著小說作者九把刀談觀後感:「當劍南在電視上大叫:『我沒有良心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要告訴我妳現在才知道!』時,我大讚這句對白寫得超級好,猛一想,該不會是我寫的吧?就很期待地翻了一下書,果然是我寫的哈哈!有點高興。」類似的無厘頭風格,以及緊接其後「有人在網路上靠杯,說我不敢批評我的作品改編」的「靠杯」等俚俗用語,伴隨活潑慧黠的取材與文字,近年來在大眾文化市場展現出從翻譯文學作品手中重拾國內讀者群的力道



        九把刀和其他崛起於網路的作家,代表文學界的「民主解放」過程,延續一九九O年代早期「羅曼史」小說,進一步將文學品味從出版社或報紙副刊編輯偏向嚴肅文學的取捨標準中解放出來,比所謂「純文學」平易近人,又比「羅曼史」小說有趣多變。



        如果和政治論述做連結,九把刀所代表的新興文化勢力流露出某種所謂「不藍不綠」或「既藍又綠」的台灣在地調性,例如九把刀評論李慶安立委雙重國籍事件:「這件事情的本質跟愛不愛台灣那種被無限上鋼的喇叭話題沒有關係,純粹就是『法律』與『人格』問題。」



        在一篇報紙專欄文章裡,九把刀寫到為某位彰化縣議員當軍師策劃一個「超越藍綠的大企劃」,改造彰化八卦山大佛機關,讓大佛站起來、走出去,「如果過年時彰化鄉民齊聚八卦山上讀秒的時候,五、四、三、二、一......大佛突然在燦爛煙火下微笑,慢慢從蓮座上站了起來,上萬個鄉民將會受到多麼巨大的驚嚇,然後瞬間轉為狂喜,感動到爭先恐後下山告知親友。這些狂喜,全部都是選票。」



        這……幹!真是太好笑了啦!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Mayor Hu! Mayor Who? 敬請蘇嘉全秘書長提起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綜合版)

中選會已於十二月三日公告五都當選人名單,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當選人有「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之情事,同一選舉區之候選人得自公告當選人名單之日起三十日內,以當選人為被告,向該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



        也就是說,現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蘇嘉全先生,也就是一顆子彈門事件後以僅三萬餘票敗選的大台中市長選舉候選人,本月底之前,可提起胡志強市長當選無效之訴。



        蘇嘉全說不可能選總統,最適合黨內協調的工作,那麼此時此刻,應該也很適合協調黨吞忍選舉結果以及黨支持者悲憤難平的工作,這工作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提起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蘇嘉全受訪表示,「輸了就是輸了」,必須確保民主機制的穩定與社會的安定,不應挑起社會對立云云。



        然而,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不是不接受敗選,只是要確認重大爭議事件後的選舉結果,遵循民主機制,無損社會安定,完全走體制內的司法程序。



        胡志強台中市競選總部總幹事盧秀燕立法委員,未經查證誤報連勝文在郝龍斌造勢場合腦部中彈,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並訴求「奧步」、「用選票討公道」等,對唯一競選對手做明顯指涉。胡志強對選前重大訊息之查證與傳播缺乏警覺,放任其競選總幹事逕行揣度放話,干擾在場與接收傳媒訊息的選民心理,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



        台中市長當選人於選前關鍵時刻明顯失責,其影響選舉結果的效應,可付諸司法公評。



        民主進步黨宣示控告包括盧秀燕立委在內的四位中國國民黨立委,於選前之夜的槍擊事件相關言論涉及公然侮辱罪、誹謗罪、意圖使人不當選等罪責。然而,追究藍營個人法律責任恐怕事倍功半。



        提告對象如吳育昇即嗆聲說,呼籲選民用選票制裁暴力,是天經地義的普世價值,有什麼不對?就像資深藝人方芳為胡志強站台哭求「為連勝文祈禱,用選票制裁暴力」,事後也說用並沒有要求選民投藍投綠。



        站在藍營造勢場合高呼用選票制裁暴力,說無關藍綠,說沒做任何影射,說競選對手不要對號入座,一個腦袋結構正常的人自然會有其正常的判定,然而法律管的不是腦袋結構,而是邏輯結構。



        任何競選活動,都是「意圖使對方不當選」,因為天上掉下來的一顆子彈,大喊「用選票制裁暴力」,沒有指名道姓,沒說誰是暴力,台上台下心照不宣,「事情就是你們想的那樣」,雖然「意圖使對方不當選」嫌用力過猛,但法庭上恐怕可以過關,那一夜的激情言行大概可以逢兇化吉。



        因此,追究個人言論罪責可能徒勞無功,追究其言論的選舉效應才是正辦。



        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不同於2004年提起的陳水扁總統當選無效之訴。當時連宋所持理由無非是操作和渲染槍擊事件,致使不實流言散播而妨害選民自由行使投票權等等,皆遭法院否定而被判敗訴。其實,當時綠營頂多就是疑似故弄玄虛和那一朵虛無縹緲的「神秘微笑」,以上藍營指控情事恐怕是四隻指頭指著自己,特別是那場在連宋全國競選總部召開直指槍擊案造假的記者會,事後如「奇美小護士」提供內情的說法從來未曾得到證實。



        所以,如果當年陳前總統連任失敗,因藍營上述無端指控而提出連宋當選無效之訴,才比較像是此次建議蘇嘉全先生提起的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也較有勝訴的機會。



        無論能否勝訴,都將留下鮮明案例,詳盡紀錄檢驗過程,開發公民意識,降低未來類似事件效應,同時也是另一種挖掘關鍵槍擊案「真相」的方式





**蘇嘉全應提當選無效之訴

--連勝文遭槍擊事件,藍嘴藍委趁機栽贓民進黨,尤其是在台中國民黨的造勢晚會上,盧秀燕竟將案發地點移花接木從永和陳鴻源的造勢晚會上移到台北郝龍斌的場上,影響選情甚鉅...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台派的結構資產 Taiwan Structuralism

對於五都選舉結果,整體評論一般認為民主進步黨總得票率揚升,成績可觀,綠營本身的看法則有褒有貶,褒者贊同小英主席較為溫和柔性的選戰風格,認為小英路線足以擔當未來選舉和政黨發展重任,貶者則指出五都選戰風格過於中性化、理念模糊化,若是一顆子彈就能逆轉選局,顯示民主進步黨支持基礎仍過於脆弱,其基本理念仍未深入人心。



        對於綠營台派的前景與展望,一般泛泛評論一向並不足觀,如上述綠營台派本身的不同立場與看法,才是足以憑恃的「結構資產」。



        小英以超過九成得票率風光連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然而小英以五成八得票率首次當選黨主席的黨員支持度,其與四成二的非小英票數比,才是真實反映了小英路線的支持基礎,以及綠營台派的認知結構與民心歸向



        簡單講,小英路線可以是穩定過半的主流立場,但有超過四成自為奔騰的滾滾伏流,上述對民主進步黨五都選戰策略的不同看法與檢討,反映的就是此種形勢。



        小英主席五成八對四成二的黨員支持結構,恰恰就是馬英九入主總統府的民意比例。藍營有個普遍的說法是,馬英九滿意度低迷是因為他看重的是不支持他的四成二綠民,忽視了五成八多數支持者,導致後者疏離他,前者也不領情。



        這種觀點本身大有問題,其實馬英九路線看重的多半就是他自己。不過如果套用這種說法,小英路線看重的又是哪個綠營民意區塊呢?



        我的主張是,都要看重,都必須賦予其各自適得其所的結構位置,從而創造綠營台派的「結構資產」。



        林濁水先生有一套「穩健台獨」論述,主張清晰的立場、善意的態度、務實的政策。在整個藍綠交雜的言論市場上,這些主張都沒有問題,但我認為就綠營台派本身的潛能發輝與持續發展而言,求台派本身「結構的穩健」,才是真正的務實。



        以這次一邊一國連線大幅當選市議員為例,林濁水先生的描述是「連線候選人在問政上過去極少正面口碑,也在台獨運動上找不到什麼貢獻,但現在只因口號喚得大聲,竟然獲得亮麗的選舉成績」,「顯示了激進台獨群眾的實力」。



        其實,一邊一國連線候選人並不特別激進,不用「口碑」,不用「貢獻」,選民大概就是把票投給自己人的安心支持,又何苦說他們是「激進」群眾!這些但求心安的市井小民,正有其台灣民心基礎的結構位置。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下班跌倒,當選無效 Keep Stumbling

五都選前子彈門事件最新發展是,連勝文首度公開露面,看來傷勢遠較喧騰於媒體與馬路消息的輕微許多,大概像是累了一天下班不小心跌倒「傷口浮腫」、「神情疲憊」之類的。



        總之,離胡志強台中市競選總部總幹事盧秀燕立法委員於選前之夜當眾宣告的「腦部中彈」是愈來愈遠了。




        盧秀燕是民主進步黨宣示控告涉及公然侮辱罪、誹謗罪、意圖使人不當選等罪責的四位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之一,其他的提告對象如吳育昇說,呼籲選民用選票制裁暴力,是天經地義的普世價值,有什麼不對?資深藝人方芳選前之夜為胡志強站台哭求「為連勝文祈禱,用選票制裁暴力」,事後她也說用並沒有要求選民投藍投綠。




站在藍營造勢場合高呼用選票制裁暴力,說無關藍綠,說沒做任何影射,說競選對手不要對號入座,一個腦袋結構正常的人自然會判定這些人實際想的做的是什麼,然而法律管的不是腦袋結構,而是事態邏輯。




任何競選活動,都是「意圖使對方不當選」,因為天上掉下來一顆子彈,大喊「用選票制裁暴力」,這句話四平八穩,邏輯井然,沒有指名道姓,沒說誰是暴力,台上台下心照不宣,「事情就是你們想的那樣」,雖然「意圖使對方不當選」嫌用力過猛,但法庭上恐怕可以過關,那一夜的激情言行大概可以又一次逢兇化吉的。




所以,追究藍營個人法律責任恐怕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追究其發言的選舉效應才是正辦,也就是在差距最小的大台中市提起以當選人為被告的當選無效之訴。



        當選人
胡志強市長個人對選前重大訊息之查證與傳播缺乏警覺,放任其競選總幹事逕行揣度放話,誤報槍擊事件傷勢與地點之基本資訊,大幅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並訴求「用選票討公道」,干擾選民心理,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大台中市長當選人於選前關鍵時刻明顯失責,其影響選舉結果的效應,可付諸司法公評。




蘇嘉全受訪表示,「輸了就是輸了」,已在第一時間接受敗選事實,必須確保民主機制的穩定與社會的安定,不應挑起社會對立云云。然而,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不是不承認敗選,只是要檢驗引起重大爭議的選舉結果,更不會損害社會安定,而完全走體制內的司法程序。同時,也增加挖掘槍擊案真相的憑侍與動力。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嚴正譴責,追究責任,當選無效 Hu's Responsible!

對於一一二六的一顆子彈,綠營態度大致有三種:認為槍擊事件導致選舉結果翻盤的,悲憤難抑而發不平之鳴;對槍擊事件持較中性看法的,著眼於未來的選舉和發展,擔心綠營陷於情緒泥淖;而不認為一顆子彈有關鍵影響的,則指向民主進步黨五都選戰策略的通盤檢討。




上述三種態度,反映在對小英主席較為溫和柔性選戰風格的看法,前兩者應同屬認同小英路線,只是一個不忍見戰果被沒收,認為應再求補救措施,一個則主張應見好就收,留得青山在,下次一併要回。第三者則屬不認同小英路線,指出若是一顆子彈就能逆轉選局,代表民主進步黨支持基礎仍過於脆弱,民主進步黨基本理念仍未深入人心,五都選戰風格過於中性化、理念模糊化。



        這三種立場,皆有其根底與觀點,反映的是任何重大事件都會產生的多極議論,以及綠營論述較為寬疏鬆緩的特性,迥異於藍營如三一九槍擊事件後所展露的單極肅殺調性




小英主席已宣告接受五都選舉結果,如果仍覺得綠營質疑槍擊事件過於激烈或「無理取鬧」,可回想二OO四年總統大選後,藍營落選人本身登高一呼後,群眾盤據街頭和衝撞公署等種種失序情事,就可對比出此次綠營反應的溫和與節制,頂多就是一些立委等的高分貝質疑,真是比不上六年前那一波波「做票、驗票」(阿扁票數反而增加)、「當選無效、選舉無效」(皆敗訴)、「自導自演」(至今查無實據)不知洗刷掉多少公共資源的澎湃喧天藍潮的一小朵浪花。



        至於有論者建議小英主席和林義雄先生前去探視連勝文先生,恐怕過於矯情,可能連已出院回家休養的連勝文自己都會不好意思呢!




小英主席正式聲明:「我們對於部分人士在槍擊案發生到投票當天,在造勢場或媒體上刻意誤導民眾的認知,尤其是影射槍擊案的發生與本黨有關的謠言,也給予最嚴正的譴責,並將追究責任。」



        合理、公道、明快的「
追究責任」方式之一,就是提起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因為除小英聲明所述藍營普遍做為外,胡志強個人對選前重大訊息之查證與傳播缺乏警覺,放任其競選總幹事逕行揣度放話,誤報槍擊事件基本資訊,大幅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並訴求「用選票討公道」,干擾選民心理,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




大台中市長當選人於選前關鍵時刻明顯失責,其影響選舉結果的效應,可付諸司法公評。



當選舉無效之訴路遙遠、也得行

--連勝文槍擊案...欲期待真相大白,恐是一種空中樓閣,在如此情況下,僅能由當事人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來釐清...

--至少能藉由此,讓大家更理性的去檢視此過程,而使公民的自主意識提升,將來若再發生類似案件,即便有人操弄,其所帶來的效應,也必然喪失。



影射民進黨 綠鎖定數名藍委提告

 --綠營有人建議蘇嘉全應提出當選無效的訴訟,討一個公道,謝長廷也表示贊成



民進黨應該打這場當選無效的官司  林保華

--民進黨應該考慮打一場官司。這個體制內的官司,完全合情、合理、合法,不損社會安定與秩序。官司即使沒有勝訴,也會留下一個司法記錄,既表示民進黨與民眾的強烈不滿,也為事件留下詳細的嚴謹記錄,盡錄統客、統媒的醜態...



子彈亂選情 綠委: 提當選無效之訴



民進黨想通了

--信口雌黃之徒,向來肆無忌憚,就是要讓他(她)們踢到鐵板,嚐嚐受傷的滋味,才知所收斂。民進黨此舉雖然做得好,但還不夠,應該要再提「當選無效」之訴...




連勝文小恙?綠營有人氣得大罵 黨電話再度被打爆

--  新聞畫面才播完沒多少,支持者的電話立刻湧入,指控藍營政治人物誇大連勝文傷勢,企圖影響選情,應提「當選無效」訴訟...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當選無效 民主有效 Whose Blow to Democracy?

對於民主進步黨提起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的建議,引起若干討論,在此試做說明。



        首先,對於名似而實不同的「當選無效之訴」和「選舉無效之訴」,前者以當選人為被告,而後者係主張選舉委員會辦理選舉違法,而以選舉委員會為被告,這和五都選舉投票前突發之子彈門事件造成重大爭議並不相涉,所以自始即未曾就「選舉無效之訴」有所主張




        就「當選無效之訴」而言,《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所述當選人「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之情事,固難具體認定,但以當時連勝文中槍後,藍營各大造勢場合與大眾傳播媒體上充斥的「用選票制裁暴力」和「血不能白流」等蓄意指涉用語,造成普遍的選民心理效應。而在台中市胡志強選前之夜造勢場合,競選總幹事盧秀燕立法委員未經查證誤報連勝文在郝龍斌造勢場合腦部中彈,大幅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並訴求「用選票討公道」。



        胡與盧對選前重大資訊之查證與傳播應有警覺,胡不應放縱其任命之競選總幹事逕行揣度放話,以致干擾選民心理,影響選舉結果。胡為己健康辯護而失言事小,在選前關鍵時刻失責而重擊民主健康事大。




OO四年藍營提起陳水扁總統當選無效之訴,所持理由無非是操作和渲染槍擊事件,致使不實流言散播而妨害選民自由行使投票權等等,皆遭法院否定而被判敗訴。



        其實,當時綠營頂多就是疑似故弄玄虛和那一朵虛無縹緲的「神秘微笑」,以上藍營指控綠營情事是四隻指頭指著自己,特別是那場在連宋全國競選總部召開直指槍擊案造假的記者會,事後如「奇美小護士」提供內情的說法從來未曾得到證實。



        所以,如果當年陳前總統連任失敗,因藍營上述無端指控而提出連宋當選無效之訴,才比較像是此次建議的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吧!




小英主席已正式聲明「民進黨接受選舉的結果,不會掀起社會對抗」。提起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在有限度的範圍內就五都選舉結果爭議進行法律檢視,也是一種不掀起社會對抗的「接受選舉結果」的方式,因為未來接受法院判決,也就是接受最終的選舉結果。



        不過,如果權衡輕重,以一年後緊接的國會選舉等攸關台灣前途之戰為優先,那就另當別論了。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胡志強當選了嗎? That can Be a Question.

五都選舉一顆子彈門事件,不少綠營支持者悲憤莫名,羅麗容教授投書質問民主進步黨為何未表態「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綠色選民為何沒有站出來遊行,綠軍何以沒有「情緒抒發的管道」?



        民主進步黨由蔡英文主席領軍以溫和的風格打五都選戰,選後蔡主席仍一貫溫和到底,落選聲明隻字未提震撼全台的槍擊事件,正如羅教授所指和連戰咬牙切齒說「這是一場不公平的選舉」形成鮮明對比。



        民主進步黨五都選舉總體的溫和風格,我個人是樂見的,相信許多對子彈門事件有所質疑的綠營支持者也是樂見的,但希望這是有根底的、結構上的溫和,而非氣氛式的、強制性的溫和



        套句古老教條,不必「以德報怨」,而要「以直報怨」。綠營支持者不上街頭,不吵不鬧,但民主進步黨不能任由他們去「自我療傷」,不能永遠安慰支持者「失了面子,得了裡子」。在台灣當前的形勢處境裡,十個裡子常常抵不過一個面子。



        有根底的、結構上的溫和,也就是呈現溫和姿態的同時,要有適切與公道的做為做底部支撐。民主進步黨可進行體制內抗爭,除了要求釐清真相、徹查案情外,可考慮提起「當選無效之訴」,若考量抗爭的程度與規模,就選擇在大台中市提起「當選無效之訴」,一來候選人非黨主席,二來差距最小。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若「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競選、自由行使投票權或執行職務」之情事,候選人可在公告當選人名單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管轄法院提起當選無效之訴。



        觀乎胡志強選前之夜造勢場合,槍擊事件浮泛傳言透過大眾媒體傳播,足以左右廣大選民自由意志者,方芳哭求「用選票制裁暴力」為顯例,但方芳身為助選員只是小焉者,尤甚者為胡志強競選總幹事盧秀燕立法委員,先是未經查證誤報連勝文在郝龍斌造勢場合中槍,升高槍擊事件嚴重程度,再者又訴求「奧步」、「用選票討公道」等無端臆測與指涉用語,干擾選民心理,可能影響選舉結果,且未見胡志強予以制止。



        大台中市長當選無效之訴,主要在提供一個公共論述的場域,民主進步黨可詳述其立場與論證,在有限度的範圍內重新審視五都選前重大事件的關鍵處理流程與做為,司法單位必須給選民一個合理的解釋,不但可稍稍撫慰選民悲憤的心情,比起第一時間蘇嘉全已認輸的顧慮,提出合理公道的當選無效之訴才是為了公民社會的面子與裡子。





**刊於自由廣場  小英如何回應羅麗容們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台灣綠化結構學 A Brave Greener Taiwan

五都選舉延續去年縣市長選舉的「綠者更綠」、「藍者更不藍」趨勢,南台灣從屏東一路北行至雲林濁水溪畔,若嘉義縣市合計,綠營得票皆顯著過半,雲林、台南等地更超過六成。



        南部綠化愈廣愈深大勢,也在基層鄉鎮長和民意代表增長顯現出來
,此次五都市議員選舉,若純以黨籍區分,兩大黨皆有一百三十人勝選,呈前所未有的均勢之局。




陳前總統背書的「一邊一國連線」,在民進黨內市議員初選即氣勢如虹,成員逐漸擴展,最後四十一席當選三十六席,成為一股實在的力量,指標人物陳致中更成為吸票機,以大高雄最高票當選市議員。



        藍營對此自然是冷嘲熱諷,
《聯合報》社論說深綠已經綠到連陳水扁貪瀆和陳致中召妓也力挺到底的地步,「顯示民進黨內的深綠極獨勢力不易化解」,「若不能改變體質,民進黨豈有可能在二O一二贏得多數國人的信任?




其實,以陳致中為首的市議員連線形成勢力,體現的也就是綠營「改變體質」的結果,這當然不是藍媒所認知的要去化解、清除所謂「深綠」,而是讓深綠佔據一個適得其所的結構位置



        陳芳明教授指出,
一九九二年返台參選立委的沈富雄首度提出一邊一國主張,阿扁連任總統後才「攘竊」這口號,成為「腐敗的最佳障眼手法」。



        從仇扁一族的陳芳明教授的追本溯源,正可以提供反思,這一邊一國主張,原始提出者如今已遠離綠營,飆高到國家領導階層又動輒被斥以「遮羞布」和「障眼法」,如今的地方民意代表全台連線形式,看來才是展延一邊一國政治內涵的正辦




在主流輿論並不討喜,甚至常常討罵的「深綠」,從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以結構位置為擅場,這個位置與角度為下至個人私德、上至國家公器,提供全面的詮釋與觀照,展現不必然合乎泛泛主流的態度與視野。



        深綠不怕挺陳水扁,不怕挺陳致中,因為指人貪瀆者可能更放縱貪瀆,指人召妓者可能道德領域更不堪聞問。




一邊一國連線形成綠營基層勢力,是民主進步黨或綠營的深綠底部加寬增厚的徵象之一。居於台灣在地意識與文化核心位置的深綠力量,可進而影響民主進步黨決策,同時也不妨礙民主進步黨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去吸引較無政治意識立場的民眾支持,在各自的結構位置上,合力開創台灣「深綠打底、全面綠化」的潮流。





**刊於自由廣場 台灣綠化結構學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深綠打底、全面綠化 Greener and Greener Taiwan

此次五都選舉,民主進步黨由學者形象溫和柔性的蔡英文主席親征新北市領軍,收斂往日選戰鋒芒,整體風格顯得和緩,反倒是執政黨鷹揚激越,對前朝窮追猛打,說市長投民進黨就是投阿扁,台南甚至連賴清德是「外來政權欺負台南人」等地域訴求都出籠。



        南方朔指出
為了保衛政權而走激情路線,這是國民黨的新黨化走向」,也就是「以危機感團結藍色群眾」,「過份好戰」,「自我邊緣化」




如果走激情路線的中國國國黨是「新黨化」或「深藍化」,那麼走溫和路線的民主進步黨應該是「去深綠化」了。然而恰恰相反,最近藍綠評論皆指出整體深綠力量強化及主導的現象



        《旺報》學者投書表示,「綠營選民中基本上是深綠主導一切,深綠群眾是一批無法撼動的堅實力量」,《聯合報》社論指出,深綠絕非尾巴,而是綠營「最核心最紮實的主體」,深綠是民主進步黨的「本性、本質與本體」,而深綠已經綠到「連陳水扁貪瀆、陳致中召妓,及鄭弘儀『幹X娘』也力挺到底的地步」。



        相對於深綠一向遭受的貶抑解讀,論者如部落客假圖天國則認為鄭弘儀和廖小貓事件代表整個綠營輿論市場「越來越激進」,反映的是綠營支持者快速與全面的「深綠化」,深綠版圖明顯擴大。




        藍綠兩黨分別「深藍化」和「深綠化」的傾向,表面上看起來是藍綠對立的激化,其實再仔細看會發現藍綠成色的質變



        民主進步黨深綠化是由下而上
,深綠底部不斷加寬增厚,並進而影響民主進步黨高層決策,但也不妨礙民主進步黨以比較溫和的方式去吸引較無政治意識立場的民眾支持。



        中國國民黨深藍化則是由上而下,深藍群眾未見擴大,甚至認為馬政府對前朝仍不夠強硬而有所動搖,中國國民黨只好自我深藍化來召喚這些選民,卻打壞了其他中立選民的觀感,於是選情普遍吃緊。




在主流輿論並不討喜,甚至常常討罵的「深綠」,從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以結構位置為擅場,這個居於台灣在地意識與文化核心的位置與角度,為下至個人私德、上至國家公器,提供全面的詮釋與觀照,展現不必然合乎主流的態度、方向、視野的可能。



        民主進步黨深綠化,卻把激情路線讓給了中國國民黨,這種與主流政論看似悖反的現象,彰顯的是台灣「深綠打底、全面綠化」的大趨勢,在五都選舉或許即將獲得驗證。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台片新浪潮的台語標竿 A New Wave of Taiwanese Films

IMG_5003.JPG


近年來台灣電影的逐漸復甦,有幾個指標,其中之一是台語的運用。除了驚世之作《海角七號》之外,今年《艋舺》、《父後七日》、《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等主要台片裡都有可觀的台語。



        台語電影在一九五O年代後期和六O年代在台灣引領風騷,日前過世的台語電影導演辛奇在約二十年前國家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研究計畫的訪談中提到,「台語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極具幽默感;簡單的話,仔細思考往往有很深的意涵。」辛奇導演很重視戲劇節目的台語表達,轉入電視圈後指導演員最苦惱的事情之一就是「他們說的是電視台語,完全不講究台語的正確發音」。



        七O年代初,台語電影在政府任其自生自滅和逐漸流於粗製濫造下遽爾結束一代風華,部分台語片從業者轉戰華語片,協助創造了七O年代台灣引領亞洲潮流的電影榮景。辛奇導演在上述訪談裡回憶說,「要不是台語片,今天台灣電影也不會立足於國際舞台上,起碼有些工作人員是從台語片中歷練出來的」。



        從台語片到華語片,典範轉移主要由「語言取代」來表現,連《養鴉人家》等鄉土電影主角也滿口標準華語。等華語片和後期台語電影一樣也把自己拍濫了以後,八O年代台灣新電影代之而興,除了轉而呈現自然樸素的影像風格之外,在語言表達上則採用配合人物生活背景的混語呈現,台語常佔有相當比例



        新世紀的《無米樂》的崑濱伯和《海角七號》的茂伯,把台語講得漂亮又大聲,成為台灣電影新一波浪潮的標竿



        《海角七號》的馬如龍繼續在《艋舺》裡大秀老台客風,《父後七日》的師公詩人喃喃唸出行禮如儀卻富含哲思的優雅台語,原著作者和導演劉梓潔受訪表示曾經努力學習「標準國語」,這部作品可視為要回復她曾想擺脫的「鄉下小孩」和「鄉下語言」的台味生命印記。



        《第四張畫》裡一口流利台語的納豆,代表一種在地的靈動與險奇。



        《當愛來的時候》裡爸爸一曲改編自江蕙名曲的kuso《家後》,以及大媽、二媽來自歌仔戲歷練的生動台語,也造就了這部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奇麗風光。



        辛奇導演談台灣電影發展,疾呼台語「千萬不要讓它斷了,要想盡辦法保存。」從最近台片復興的台語表達脈絡來看,辛奇導演的確是先見之明。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外來政權在台南 Tainan Orz

中國國民黨要對抗台北 :



國民黨台南市長候選人郭添財表示,他的選戰主軸,就是「在地人對抗台北人」



中國國民黨更要對抗外來政權 :



郭添財的宣傳車不斷地放送,「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黨內初選時打敗我們台南人許添財、蘇煥智、陳唐山,根本就是『外來政權欺負台南人』,我們一定要把票投給土生土長的台南囝仔郭添財。」 



台北衝衝衝算什麼

台南添財兄才是台灣第一衝  第一勇



附中國旺報短評:

--郭添財能打的牌實在不多

--市場旁歐吉桑開罵,「說清德是外來政權,那國民黨、馬英九算不算外來政權?」

--一盤冷飯要熱炒,卻是怎麼炒也炒不出香味



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文化創意在哪裡 Creatively Uncreative

在一篇回應淡江大學學生的部落格文裡,張大春痛批「文化創意產業」,謂其為一套冠以「產業」之名的雞零狗碎,立足為鍛鍊到極高明境界的詐騙集團。張大春一開始就向學生致哀,因為看到淡大「文創產業中心」的「五大主修領域」裡有「創意漢學」。



        張大春的心情,大概和我們唸外文系的看到現在許多大學設有「應用外文系」的心情有點類似吧!把外文系冠上「應用」,大概是因為外國語文學本身沒那麼好用,而將漢學冠上「創意」,大約也就是漢學本身形象過於古板、欠缺創意,這對著有《認得幾個字》和孩子學習漢字揮灑創意的張大春,應該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吧!



        張大春評論今年元旦總統親率官員齊集廣場大筆揮毫,寫下期許「漢字文化」的祝願(這也就是一種「文化創意」活動),表示這和為漢字申請世界遺產一樣是「病入膏肓之後打嗎啡針解痛的自慰儀式」,因為若不能「以嶄新的、靈活的以及科學的手段將文字學『下放』到基礎教育的環境裡」,若是「無能扭轉大眾失語無文的現況和遠景」,那麼「大人物揮毫只是一個悼祭的裝飾和諷刺而已」。



        而我也記得唸研究所時,教授說若不能好好學習前莎士比亞時代的「中古英文」,英文學習是無法真正成為一個學門(discipline)的。



        許多外文學習者「失語無文」,似如同許多漢文學習者「失語無文」,能不同聲慨嘆!這種基層、深層、細膩的文化質素,和說「作家的特權就是可以亂講話」的台灣文創公司王榮文董事長,以及說「文創不至於狗屁不通」的製作人王偉忠,自有不同層次的關懷。



        其實,只要是有點學識自負或有點文化傲氣的人,大約都對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看不太順眼,不肯像張大春說的被那些「虛構」出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指為「我這個產業的一個環節、一個零件、一個『區塊』」,而且因為主推者是政府,而這可能恰恰是最沒有創意的部門,許多創意人都埋怨政府官員對文創沒有概念。



        在我看來,還有個根本的問題是,中國國民黨政府嚮往中華「道統」,同時拼裝李登輝和民進黨執政時期強調的本土元素,卻抓不住台灣文化的特殊氣味與精神內涵,沒有厚實基底和真正的方向感,如此打造的台灣文化創意,大概就真的只是「裝飾和諷刺」,是「建立在咒語上的」了。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甜美的果實 Final Countdown XI

根據中國旺報最新民調,台中蘇落後胡7%差距小於台北市蘇落後郝7.7%差距 XD



………………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金小刀說的「台南選情郭添財一路攀升,倒吃甘蔗,愈來愈甜,希望能夠嚐到最後甜美的果實」,這甜美的果實,看來是要由蘇嘉全來吃了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II

中央社乾脆改名車輪黨中央輔選社



夜市拜票 馬郝展現高人氣
【22:45】




〔中央社〕選前衝刺,總統馬英九晚間陪同台北市長郝龍斌在饒河街夜市拜票,2人一起坐下來品嚐臭豆腐。因為攤商、民眾熱情,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花了快3小時才繞完



郝龍斌今天冒雨從早市、國宅、夜市一路拜票,所到之處獲民眾熱情回應。媒體問及對手蘇貞昌拜票時跳舞的想法時,郝龍斌說,跳舞他可能跳不過蘇,說話大概也沒蘇好聽,「不過,我做事絕對做的比蘇貞昌好」。



晚間包括立委費鴻泰,以及國民黨松山、信義區提名的台北市議員參選人王正德、陳永德、戴錫欽、陳孋輝等人,陪同郝拜票。總統與郝龍斌先在慈祐宮上香、祝禱,隨即走進饒河街觀光夜市沿途拜票。



雖然下著細雨,但馬、郝都沒穿雨衣,還沒掃完行程,頭髮已濕透。有的攤商甚至忘了正在做生意,爭相與2人握手,要求合照。逛街民眾也將馬、郝團團圍住2人幾乎每個攤位前都停下腳步,包括為遊客、店家簽名。支持者不忘給郝龍斌加油打氣,整晚饒河街觀光夜市「凍蒜」聲不斷。



馬、郝也一起品嚐臭豆腐,賣臭豆腐的施老闆說,總統、市長來掃街,當然帶動生意,但長期來說,最好還是捷運松山線趕快通車。總統聽完立即告訴對方,松山線正是在他北市長任內動工。



馬總統由慈祐宮一端出發,原本幕僚規劃在饒河街另一端靠近松信路離開,但現場民眾相當熱情,總統陪伴郝龍斌折返又再拜票1次,全長600公尺的饒河街夜市,馬郝繞了1圈花了2個多小時。 



結果原來是又折返一次才花了兩個多小時(剛才說是兩個多小時), 一開始明說不就好了!!!!!!



還有十三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三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三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Final Coundown XIV

金溥聰:21日活動主軸「為台北而走」 司改作訴求 2010/11/12



對於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的龍潭購地案三審定讞,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12日上午在士林慈誠宮受訪時表示,國民黨的一貫的態度就是尊重司法,未來扁案不管如何變化,黨都不會受司法案件判決結果的影響而打亂原來的步伐,在此時選舉只剩最後兩週的時間、最重要的關鍵時刻裡,我們會審慎因應,並按照既有的計畫努力贏得支持。





黃昭順:定有「棄保」 棄貪腐保清廉 2010/11/12



法定選舉活動開跑第一天,黃昭順大清早帶著競選幹部上香祈福,黃昭順說,之前二次金改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台灣的司改痛心,但在大家不斷表達心聲之後,龍潭購地案的判決讓大家對司法重拾信心。 



黃昭順說,未來十一年都不用再擔心會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 





一個在台北尊重司法,一個在高雄批判法官,北高呼應,所以中國國民黨一貫的態度是: 要我尊重司法,就不要有像周占春一樣的法官讓阿扁出來趴趴走啦!!!!



還有十四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四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四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三而竭,黨在衰,天在看 From Worse to Worst

台灣全面執政黨五都選情詭譎,形勢險峻,於是揀到籃裡都是菜,老是見獵心喜。



        先是楊秋興脫黨參選,以為求得綠營分裂,想不到綠民九成挺菊,宋楚瑜站台力挺楊秋興,瓜分的是藍營選票。陳菊颱風天小憩事件,藍營師公駕到指揮送葬急急如律令,陳菊聲勢卻不動如山。




然後陳前總統二次金改案一審判無罪,藍營眼看扁維拉救援投手再次上場,自然鑼鼓喧天,然而即使斥扁不假辭色的《蘋果日報》,其民調也有四成五民眾不認為判決不合理,更有三成三認為合理。藍營五都選前遊行欲加入的反貪和司改訴求,因陳前總統龍潭案判刑定讞而瞬間疲軟,馬上改口「一貫尊重司法」。再者,藍營本身即陷入貪污疑雲,台北郝市府新生高弊案已達秘書長層級,法界與學界評論陳前總統無罪判決也多指向檢察官起訴品質與全面執政當局立法怠惰,台中地院張升星法官投書《中國時報》,表示「把箭頭指向審判長的政黨傾向」,「這種想當然爾的結論必然造成偏聽失焦的盲點」,南方朔更直指全面執政黨搞「群眾式道德民粹主義」,「在法庭鬥爭上失敗,即企圖煽起選民的藍綠鬥爭情緒,來遮掩他們的無能及失敗」。




再來是鄭弘儀台中趕羚羊事件,政媒發動海陸空攻勢全面圍剿,卻反而愈發突顯政府補助中國學生等輕台重中政策,引起台灣年輕人普遍反感,藍媒振振有辭世界各國無不爭相吸引「頂尖學生」,本地研究生卻投書《自由時報》指出中國研究生來台每個月領三萬元,「最後依規定僅要交出一篇報告即可」,「美其名來台研究,但似乎都是以觀光、購物為重點」,真不知頂尖在哪裡。鄭弘儀已公開道歉,藍營頂多也只能說姿勢一百、誠意零分,還說是莊國榮傳人,然而網路上已廣為流傳莊為批藍先知,先知之言前後輝映,倒成了有力的傳承,把斗大三字經放頭版的《蘋果日報》公佈最新民調,蘇嘉全和胡志強差距反而拉近約六個百分點。




這一切,大概就是全面執政黨氣運不佳走衰運,做什麼事都不對勁。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一再見獵心喜,一再獵取想像中的人氣,然而人氣並不在那裡,人民倒真的憋了一肚子鳥氣,五都賭爛票恐怕要如潮水,只能說人在衰,天在看吧!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藍21日遊行 主席牌挺郝

2010/11/10 12:29:58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0日電)對於21日將於台北市舉辦「為台北而走」大遊行,遊行主軸原本定調為快樂的嘉年華方式登場,但受到前總統陳水扁二次金改案一審獲判無罪,藍營反彈,在藍營高層拍板定案下,遊行訴求新增「堅持司法改革,反貪腐」訴求。



為選舉投變數?藍綠慎談扁案

2010/11/11 23:02:47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葉素萍台北11日電)龍潭購地弊案,前總統陳水扁、吳淑珍夫婦各判11年定讞,是否會影響5都選舉,備受關注。綠營今天對此低調,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最好是
藍營也維持一貫立場,表達尊重司法!!!





馬的你中央社怎不改名自婊社?





還有十五天
  撤換郝龍斌



還有十五天  撤換胡志強



還有十五天  死當朱立倫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全民造句 馬政府真能幹(舊文新po)


花很大錢很燒當台灣人白癡幹聲連連之白癡造句煙火煙霧煙塵煙幕展示會:



高幹:民怨愈漲愈高,幹。

才幹:有黨產沒人才,幹。

苦幹:老百姓生活辛苦,幹。

實幹:隨便說話不老實,幹。

匪幹:官員說話非常土匪,幹。

主幹:選情低迷六神無主,幹。

樹幹:施政兩年,毫無建樹,幹。

能幹:治國無能,賣國萬能,幹。






…………



鄭弘儀響應號召,也加入全民造句運動:



抬頭樂...幹...啦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外省眷村外 Mainlanders Out of China

李筱峰教授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成分分析」,提到其中一種成員是多屬基層軍公教的外省黨員,如今大都「扮演深藍鐵衛隊」。對於軍公教的「黨性」,在此提供一點補充。有「三民主義」戲稱的「軍公教」,其實並不那麼同質化,不一定都那麼「深藍」,尤其擁有主流「外省」形象的軍系眷村文化,並非所有外省子弟的認同對象。




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黃建業先生著有《楊德昌電影研究》(一九九五),收錄了一段訪談,楊導自述於一九四九年一歲半左右隨都是公務員的父母從上海來台,住在台北市城中區,和大安區的交界處,「和眷村本身沒有關係」,而公教和眷村的家庭背景差異頗大,「只是沒有人討論」。楊導名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黃建業即評為「確切地書寫出外省人士公教家庭的特殊生活現象」,對於片裡一個軍系的「政工幹校化身」角色,楊導表示「掌握台灣文藝命脈的人都是這個派系出來的,他完全相信自己是搞文藝的」,而「這就是台灣文藝的一個問題」。楊導也談到中國文化的問題,謂其「一直在儒教文化裡面打滾」,「儒教的框架最適合一些君王來大一統」,而其實「文化的活潑性、接納性是超過這個」。




已多年沒有創作的小說家蔣曉雲女士於今年發表新作,與同為外省第二代的朱天文對談時提到,曾是地方議會議長的父親來台後成為一個生意人,她小時候跟著家裡女傭看了很多歌仔戲,習得一口流利台語,對「中華民國」的看法是:「中華民國只有民國一年到民國三十八年算數,到台灣之後就算還不是失去全部國土的流亡政府,國民政府的統治權局限在台澎金馬也就類似了。」在先前一篇〈都是因為王偉忠〉的文章裡,蔣曉雲提到再寫小說的緣由是為了「那些眷村外的長輩」,「不忍心讓王偉忠的成功把他們一整個時代都搬進眷村」,「讓後人知道台灣的外省人不是千人一面,『軍區大院』外面也有異鄉人的血淚斑斑」。




        蔣曉雲說,眷村外和眷村裡的長輩「從中國各省到了台灣,他們也都年輕過,熱情過,他們也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透過楊德昌和蔣女士以及其他類似背景如小說《海神家族》(二OO四)作者陳玉慧的呈現,流露深刻的台灣在地流離經驗,適可脫離深藍鐵衛的「外省軍公教」刻板形象,成為台灣文化活潑性與接納性的一環。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第四張畫》的台灣自畫像 Portrait of Taiwan in "The Fourth Portrait"

第四張畫》入圍今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原著劇本、攝影等主要獎項,循著台灣電影人文內涵的一貫脈絡,開展為知性、感性、故事性俱全的秀異精品,在片尾名副其實的「第四張畫」款款結束時,透出一種混合高調天啟和低調沉鬱的獨特氛圍。



        這部片層次感豐富,詭奇的影像風格和悠忽的地景光影,直追楊德昌導演結合情節與場景的構圖功力,以及整體人性視野的圓潤成熟,影評家已多有著墨,在此討論的是人物背景設定及其互動模式




除了以小學生小翔一角獲頒今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的畢曉海之外,《第四張畫》主要配角個個立體生動,有型有款,戲味十足。中國女星郝蕾飾演嫁來台灣的中國媽媽,在酒店上班,有一次為了店裡小姐不肯和客人出場而不得不親自上陣,剛才火大潑酒在郝蕾臉上的客人弄了半天卻終究不舉,反遭郝蕾無情譏嘲:「我還以為你會把我幹得多爽呢!」客人只能羞憤聽訓,剛才的威風已無影無蹤,呈現出「本地男性vs.移民女性」的權力關係建構與反轉



        郝蕾面對小翔的老師約談,除了抱怨「你們台灣的身分證」取得不易,也有餘力反擊老師有時候其實也和小孩子一樣「怪怪的」,同樣呈現出兩者社會階級對比的形塑與鬆動




這樣的身份或階級關係的呈顯與顛覆,也存在於納豆飾演的地方小混混身上,其出場一景在房屋銷售現場自己碎碎唸說建設公司派他在那裡站崗完全無用的話,稍後被公司老闆完全重覆一遍,除了有滑稽荒誕之感,也隱然有穿透臨時工小弟和大老闆之間階層界限的意涵。



        一口流利台語的納豆,住在地方員警口中「彗星撞地球」的半毀房屋,和盲人弟弟的溫暖親情,從小翔的夢感受到小翔哥哥冤死的民俗解讀,儼然代表一種在地的靈動與秘義,其與說話捲舌的小祥之間的患難情誼,以及關照小翔而發展出祖孫情誼的外省籍退休校工(金士傑飾)滄桑智者的形象,在在交織出台灣奇麗山水下,本土住民以及十年前來台(中國媽媽)和五十年前來台(外省校工)住民各自綿延的無奈徬徨與堅毅情長



        《第四張畫》裡這一份本來在地和遠來在地的共同神傷,也就是和小翔一樣處於某個邊緣位置的台灣自畫像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台灣不可限於「中華民國」 Out of ROC

馬英九說,「台灣已是台灣人的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台灣。」前半不證自明,後半愈證愈不明。



        馬英九列舉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降書等歷史文件,還引述前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聲明,強調「台灣回到中華民國懷抱,它的程序是非常清楚的,每一文件、每一行動都有法律與政治意義。」然而援引歷史文件和重要談話做為論述根據,不能逃避台灣地位研究學界對這些文件和談話的質疑,例如開羅宣言不是條約,只是沒人簽字的新聞公報等等。



        更根本的是,如果「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需要如此一再提出、一再確認,這現象本身不是就代表其正當性並不充分,否則昭昭事理何勞如此多費唇舌,像是「中國已是中國人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之類的?



        國家是一個地區的一群人想像的共同體,首先必須要讓那群人願意去想像,樂於去想像,就像一部電影一樣,必須讓觀眾願意去觀賞,樂於去觀賞,如果「中華民國」像《海角七號》那麼受到歡迎與認同,大概就不用麻煩總統還要一再宣示力挺了。



        如果國片發展最重要的是培養出台灣電影觀眾,那麼「中華民國」首先便要有台灣民眾的普遍認同。看看台灣藍綠集會,「國旗」在藍營滿場飛舞,在綠營場子則不見蹤影,台灣民眾對國家的分裂想像也就是「國旗」必須用力飛舞、教育部長說學校要唱國歌、升國旗的原因。



        馬政府要花大錢慶祝「建國一百年」,然而台灣人的台灣意識和想像的「國家」標的,和一百年前建立的那個國家已經相當疏離,反映在最近的網路民調,有六成對建國百年慶典沒有特別期待。



        箇中原因,一方面應是像最近馬政府「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及台灣光復六十五周年」的相關「中華民國」論述,彷彿又回到戒嚴時期的國民教育歷史課本,不見前進感或未來感,只有停滯感和倒退感,大不利於應是活潑動能的國家共同體想像;另一方面則是在台灣最擁護「中華民國」的人,經常最是主張和否定「中華民國」的對岸中國政府積極連結,這又讓人產生混亂感和倒錯感,不利於建構穩定的國家論述方向



        目前的「中華民國」國號,或可做戰略性運用,但台灣民眾的國家意識和共同體想像必不可局限於此,而必須充實更廣的內涵,進行更深的思索,看出更遠的未來,全體台灣人共勉之。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豬哥亮金金

本名謝友偵的豬哥亮及其搭擋侯怡君以民視的「豬哥會社」,擊敗三立「超級偶像」的利菁、中視「綜藝大哥大」的張菲、中視「超級星光大道」的陶晶瑩、台視「百萬大歌星」的庾澄慶,贏得今年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當年主宰老三台以外民間秀場的主持天王,挾復出演藝圈話題餘威,從擁有悠久的綜藝節目製作傳統的老三台手中奪下最佳主持人頭銜,顯露出表演文化流變意趣。



        就台灣演藝界三大獎項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來看,金曲獎以其特殊的語言分類而較能反映在地文化實況,金馬獎則由於志在全「華人」影壇,在地文化強度最弱,這從改變台灣近代影史的二OO八年驚世台片《海角七號》在金馬獎評審諸君心目中甚至算不上名列前茅,就顯露無遺。



        金鐘獎則介於其間,對肯認台灣在地主流創意成果,至少沒有統稱「華語片」的香港片和中國片眾聲嘈雜肆意干擾,指標之一就是台灣味青春時尚都會氣息的偶像劇終於在前年由《命中注定我愛你》拿下金鐘獎年度最佳電視劇,另一部偶像劇《惡作劇2吻》由林依晨拿下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主角則由台語劇《娘家》雷洪拿下。



        台灣二OO八年度兩大影劇代表作《海角七號》和《命中注定我愛你》,同樣在地觀眾的如潮口碑,同樣明快靈動的劇情,同樣活潑生猛的在地語言,同樣的男女主角愛情主線搭載喜感搞笑副線,同樣表現突出的配角群,在當年金馬獎和金鐘獎的不同待遇,其實就相當程度預告了隔年同樣走偶像劇路線的《聽說》在金馬獎不受重視,以及今年豬哥亮在金鐘獎獲頒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的結果。



        盛行於七O至九O年代二十年左右時光豬哥亮所代表的秀場表演形式,或許在一些「高級文化人」眼裡,那些非台語不能傳達的鹹溼趣味,以及「你娘卡好」等豬哥亮口頭禪,活脫是低俗台客文化集大成者,然而在大眾流行文化表演史上,代表的是在電視等主流華語媒體之外,台語演藝滾滾伏動於常民領域的堡壘重鎮。



        今天看到崛起於八O年代電視綜藝代表人物張菲,頒獎給同年代秀場天王豬哥亮,彷彿看見兩個領域合組的正港「黃金拍檔」呢!



**同場加映: 寶島大劇場--秀場.豬哥亮.國民演藝 by邱坤良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共台語攬Ân Ân Learning to Sing--and Write Taiwanese

前年江蕙首次演唱會的貴賓台北市長郝龍斌夫婦,表示學台語都是聽江蕙的歌學的。今年,著名作家劉克襄則盛讚江蕙歌詞文字,表示應列為台語教材範本。類似諸多對台語天后的讚美和恭維,在我們這些也喜歡江蕙的台語人聽來,英文叫mixed feelings,也就是「五味雜陳」。

        

        1983年江惠(當時「蕙」還沒有草字頭)的《你著忍耐》推出後在夜市流行開來,但如果想上電視,就如《苦情姐妹花》裡描述的:「頂多是上一次無人知曉的『今日農村』之類的節目,已經千恩萬謝了」,「唱片新人好可憐啊,尤其是唱台語歌的!人家一看你的土樣子,就懶得搭理。」早期在「推行國語」的傳播政策與教育政策下,「方言」流通遭到管控,台語淪為次等語言,在學校裡不要說學台語了,連講台語都會被處罰。



        在這樣的「國語」優位環境中,和郝市長一樣只靠聽台語歌來接觸台語,代表的其實是台語欠缺公共語言地位,學習管道受限,對照在課堂上搖頭晃腦、朗朗唸書學「國語」或者學英語,聽歌唱歌只是學習輔助工具之一。



        如今,台語雖已不再是次等語言,但其社會性的根本損傷已經造成,在基礎國民語文教學仍然只是聊備一格。



        我上過一位台文作家的台語課,教材除了如同劉克襄稱讚江蕙歌詞「境界高」、「文學意味濃厚」的雅致風格文章外,也有老師自己寫的充滿俚俗和「黑話」台語的文字。每一種語言,都有其「優美」之處,也都有其反映社會現實的草莽活力,如果因為發現了「台語之美」,就反射式的認為可當作台語教材,大概是過度擴大與延伸了某一類風格的語言代表性,呈現一種較為局限的語言想像。



        其實,風格化的娛樂表演內容,和講求學習技術細節的語文教育,兩者邏輯並不相同。有看了江蕙演唱會大為感動的飄飄然評論說,小巨蛋裡「觀眾與演出者的律動共鳴是那麼自然和諧」,但是「為什麼台灣的鄉土教育總是出現黑手的操弄」,這就是混淆了娛樂事業和學習現場的運作方式,前者追求觸動共感心弦的魔幻氛圍,而後者對如何構築有效的學習基礎是斤斤計較的,不一定就是什麼「黑手操弄」。



        現在台語文教材要計較的,並不是有沒有「境界高」的優雅文章,而是建構穩定自足的書寫系統並擴大運用。像江蕙的《甲你攬牢牢》,若按教育部發佈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應為「共你攬牢牢」,歌詞裡「甲你攬緊緊」應為「共你攬絚絚」。



        按照教育部的說明,選用「絚」已是捨去較為繁雜的「緪」或「揯」,但仍屬於罕用漢字,若採用台文書寫「漢羅並用」主流模式,也可依照教育部2006年公布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以ân代「絚」,也就是寫為「共你攬ân ân」,捨去罕有漢字適用之疑慮。進行相關討論並擴大共識,逐步確立穩定可靠的台文書寫系統,才是台語文教育可長可久之道。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只有山頭,沒有格局 In Search of Capital City

彷彿延續2006年選戰,四年前台北市長候選人宋楚瑜,於近日重批當年勝選的郝龍斌所領導的台北市政迄今沒有一套「首都格局」的都市計畫。



        台北市民只給了宋楚瑜五
萬三千多張選票,讓代表民進黨的謝長廷完全沒有藉藍營分裂當選的空間,這次宋以助選員身份砲打現任市長,倒是勢頭頗健,揚起十里煙塵。




        近日有個所謂「幸福城市」調查,台北市總分居冠,在經濟力、施政力、文教力、社福力皆居龍頭,然而市長郝龍斌的滿意度排名在全台縣市長中卻是第
21名,為倒數第5



        城市條件和市長評價的巨大落差
,除了說明集全台政經資源於一身的台北市條件太好,市長「無為而治」、「無為不治」甚至「有為亂治」都可以運作得頭頭是道之外,也代表對於一個在享有物質資源之餘尚必須領有一份屬於國家「首善之區」的形而上精神特質的都市,或者甚至任何一個自有其發展背景與存在內涵的地方而言,郝市長的領導顯然是有相當欠缺的。




或許是讓許多外縣市人感嘆「台北不是我的家」的某種冷漠殊離的都會特質,使得台北人對其首長沒有太大感覺,然而台北人也有激情的,這種激情讓1994年三強鼎立的台北市長選舉為之沸騰,讓近年首次首都市長選舉就選出了在野黨市長,這種激情更讓台北人在四年後率性拉下了滿意度超過七成的現任市長,成就了一個對政治人物無情的「偉大城市」。  




        這樣的「偉大城市」標籤,當然帶著反諷的意涵。郝市長剛當選時歡喜宣示的「我把山頭攻下來了」,已不經意流露出,台北市首先並不會有一個特殊設計或視野的「格局」,而是一個個等待攻下並維持戰果的「山頭」之一而已




        這些年來,
台北市一向給人「錢多多」的印象,類似人行道鋪設和街道傢俱等各式各樣小型工程在全市各個角落不斷進行,像敦化路單車道設置與停用之間牽涉千百萬經費似乎眉頭也不會皺一下,自成小王國的居高不下房價在許多市民甚至官員心裡大概也覺得有其道理,以至於與有榮焉,花博辦成所謂「花錢博覽會」應該就是花錢有理,別人的質疑都是存心挑剔



        這樣一個用大錢在公私領域流竄交錯交織起來的城市,一身的錦衣榮華,滿天的煙火燦爛,但其實精神層面是隨著「首都格局」應有但未有的的縹緲迷茫而離散失落的。





**刊於自由廣場  怎麼看「首都格局」 城市條件vs.市長評價的巨大落差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江蕙論述真礙虐 Sing Better Than Say It

江蕙演唱會再創旋風,近來報端不少專論或投書,從台灣社會文化的角度談江蕙現象,形成一股江蕙論述運動,這其實也是江蕙現象的一環,可堪論述檢驗的。



        江蕙論述的核心概念,首先是「台語歌進化論」,用語諸如「沒有台語歌手的江湖風塵味」,「台語歌壇少見的清流」,「跳脫台語傳統詞曲窠臼」,「從早期台語的哭調走向另一片天空」,「改寫、豐富、轉化了台語歌給人的主流印象」等等,彷彿要在與台語歌傳統區隔甚至斷裂的基礎上,江蕙歌聲才得以「跨越性別、族群、區域、世代」,「連原本不聽台語歌的人也愛」,「充滿令人心曠神怡的悠揚韻味」!



        江蕙演唱會,其不同年代的豐沛曲目形同一部台語歌曲小史。江蕙所唱林強的《向前走》及其招牌歌《酒後的心聲》,一為台語活力勁歌曲風,一為傳承老台語歌悲情調性而演化創新,各自攀上一九九O年代初期「新台語歌」風格巔峰。



        台語歌曲市場在七O年代中國國民黨政府「推行國語」和「禁歌」政策被壓落底之後,於八O年代洪榮宏《一支小雨傘》、沈文程《心事誰人知》、江蕙《惜別的海岸》、葉啟田《愛拼才會贏》等各種不同曲風傳唱裡漸次復甦,終於在九O年代回歸熱鬧繁華的台灣流行文化洪流。



        這少說也有二十年的台語演化史,在許多江蕙論述裡似乎是船過水無痕,講起老台語歌盡是「江湖」、「風塵味」、「窠臼」、「哭調」,以此來襯脫「清流」、「悠揚」、「豐富」的江蕙,對我們這些喜愛江蕙也喜歡老台語歌的台語人來說,實在真「礙虐」(ngāi-gioh)啊



        與此相關的江蕙論述另一特色,是迴避江蕙詮釋台語歌曲的在地語言本質,而呈現出「音樂均質化」論述傾向,把江蕙的長青演藝事業去除台語文化脈絡,直接訴諸音樂普遍的社會感染力,所以「江蕙世代」是「一群具有命運共同感的特定整體」,江蕙演唱會是「一場自我肯證的偌大儀式」,而類似的描述其實也適用於其他「人很多」的演唱會。



        像這樣去脈絡化的江蕙論述,還有一種極致演出,就是讓「溫柔」、「敦厚」、「含蓄」的江蕙歌聲,直接通達「中國文化中最美好的精神傳統」。這……還真不是「礙虐」可以形容啊!





**刊於自由廣場  論江蕙論述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台語風格 巔峰演出 An Overwhelming Taiwanese Repertoire



source: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oct/4/today-show4.htm



江蕙演唱會再創旋風,台北小巨蛋連滿五場,上億票房超越今年在同場地開唱的周杰倫、羅志祥、張惠妹、劉家昌等老中青輩天王天后級歌手。江蕙細膩詮釋(Holo)台語歌曲的語言威力,穿透台灣社會不同族群與不同區域,形成其他天王天后難以超越的「江蕙障礙」。



        今年江蕙演唱會有兩大特點,一為數段主題式安排,一為出現多首非江蕙原唱曲,如阿密特/張惠妹的《好膽你就來》和林強的《向前走》等,都是具經典地位的指標台語歌曲。



        張惠妹首度以卑南族名發行的《好膽你就來》散發搖滾熱力,為今年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林強是一九九O年代初期「新台語歌運動」的核心人物,《向前走》更是台語活力勁歌曲風代表作,和江蕙傳承老台語歌悲情調性而演化創新的《酒後的心聲》相互輝映,各自創造百萬銷售紀錄,分別攀上台語歌風格巔峰。



        江蕙和江淑娜苦情姐妹花從小在台北北投的那卡西走唱經驗,和新一代熱血青年北上台北打拼的萬丈雄心,展示不同的在地社會文化面向,共同匯入熱鬧繁華的台灣流行文化洪流。



        江蕙演唱會的布袋戲、歌廳秀、女性心情等主題式段落安排,反映其表演事業橫跨台灣社會發展不同階段的豐富歷練,以及累積各種風格代表作的豐沛曲目(repertoire)。吳念真導演的一段短片也是一絕,吳導感性道地的白話台語,和江蕙溫柔敦厚的台語歌聲,堪稱台語雙璧。



        而江蕙和黃乙玲於台北第五場同台演唱,面對時下台語歌壇終極雙人組,台語歌迷差堪漫步在雲端飄飄然了吧!




        比較耐人尋味的是「中國風歌曲」的居間串場,如江淑娜客串演唱的《景德鎮的女人》,在浩浩台味的主場氣勢中,頗有前年江蕙首度演唱會點綴兩首華語歌曲向以前「唱台語歌的土樣子」致敬甚至稱臣的味道。



        所謂「中國風」,其實是台灣的「次文化」現象,是台灣的在地想像,由一種本土自信所結構與維繫著。台灣流行音樂界的「中國風歌曲」,將「中華文化」縹緲化與奇幻化,是台灣創意能量流動的軌跡,具有特殊的台灣性格。



        江蕙演唱會的台灣文化主流風味穿插中國風歌曲,就像後者以「台灣形式」呈現「中國題材」,而非「中國形式」下的「台灣題材」,成就恰如其份的文化比例表現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一個「永遠」之後 An Eternity Later

對於台灣地位和未來走向,台灣人一向愛講「維持現狀」,這還不夠,近來加強版的「永遠維持現狀」似乎已成為台灣民意新寵。



        從最近公布的三份民調來看,《遠見》雜誌民調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為十三%,行政院陸委會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做的調查顯示,選擇「永遠維持現狀」佔三十.五%,幾乎和「維持現狀,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的三十四.六%不相上下,《聯合報》民調未提供暫且維持現狀的選項,因而「永遠維持現狀」衝高到過半數的五成一。



        就「永遠維持現狀」此個別選項而言,上述三民調起伏甚大,從十三%到三十.五%再到過半,代表其內涵尚不穩定,定義仍待確立。所謂「永遠維持現狀」,可以是一種拒絕改變台灣主權實質獨立現狀的強勢姿態,也可能是對台灣地位發展終局欠缺願景與定見,其意涵與效應游移而浮動。



        台灣人發展出特殊的「現狀意識」,彷彿統獨意識轉進匯流的平台,提供不同立場者各自解讀的空間,傾向統一者視為「不獨」,傾向獨立者視為「不統」,儘管「不統」遠勝於「不獨」,甚至有論者視為台灣社會不可逆的「台獨主流」。



        主張「永遠維持現狀」,大半是既無意願統一,又怕宣佈獨立引發中國介入反而促成統一,所以也不必「看情形」了,就讓現狀這麼一直下去吧,感覺起來有點任性,有點無奈,也有點不顧一切呢!



        其實,所謂「永遠維持現狀」是自我悖反的,因為所有的「現狀」都是變動不居的,今年的現狀不同於明年的現狀,甚至今天和明天的現狀也不一樣,否則就不成其為「現」狀,如此變換不定的對象如何能「永遠」維持?



        想要暫時維持現狀、推遲最終抉擇猶可理解,算是一種以拖待變的戰術作為;然而,若是進一步要「永遠維持現狀」,企盼無數個流動無常的「現狀」可以堆疊積累出台灣理想的未來,恐怕過於一厢情願



        台灣人「現狀意識」的積極面是凸顯主流民意,形成護守台灣自主地位的關鍵力量,然而其過於權宜的現實考量和不穩定的意識內涵,使得台灣未來多了一層朦朧,增添幾分霧氣。台灣人必須思索,過了一個「永遠」之後,台灣要走到哪裡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災後七日 師公駕到 Seven Days in Hell

台片《父後七日》以子女請「師公」為父親辦喪事的過程為主軸,八月底上映以來票房表現搶眼,全台票房估計已近五千萬,躋身近年本土票房大片之列。




無獨有偶,南台灣的《災後七日》大片也刻正上演,從919高屏大淹水以來,陳菊身為現任和大有可能連任的市長飽受指責,許多政壇「師公」紛紛跳出來想要替陳市長的政治前途「送終」。



        陳市長坦承
919當天巡視市區後曾回官邸換衣服並略事休息後,師公們抓到把柄更是精神百倍,手舞足蹈,喃喃叨唸「下台、下台、下台」,恨不得立刻就讓眼中釘入土為安。



        然而,災後各個民調顯示,陳市長支持度僅微幅下滑,高雄市民對市府救災表現也不乏認同,有人說莫拉克水災時行政院長因理髮下台,高雄水災市長睡覺卻沒事,話說得酸溜溜,卻被民進黨蔡英文主席輕輕一句「理髮可以挑時間」弄得雲淡風清。



        這齣已顯疲態的《災後七日》,各位師公們是否還要繼續做法下去?




《父後七日》裡的道士阿義,和那些政壇師公完全不同,不是為了替誰送終而送終,和死者家屬共同沉吟出耐人尋味的生命詩篇。這位自詡為詩人的師公唸了兩首詩,一首用「北京話」寫的文謅謅拖泥帶水一直「的」個沒完,另外一首是鏗鏘有力一氣呵成的台語詩: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阿不是阮老爸,你kah我管hiah!」兩相對照像是在嘲弄前者蒼白與做作似的。



        對於有人酸高雄說陳菊「躺著選也會上」,就回敬「你阿不是阮高雄人,你kah我管hiah
」啦!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台灣人脫統趨獨 Favorable future for Taiwan

最近有三份台灣民眾統獨立場民調公佈,分別來自《聯合報》、《遠見》雜誌、行政院陸委會,所列條目大致相同,按照上述民調機構排序分別如下。(永遠)維持現狀:五成一、五成一、六成五;維持現狀再走向獨立:一成五、一成一、一成三;儘快(宣布)獨立:一成六、一成九、六.五%;維持現狀再走向統一:九%、四.七%、八.一%;儘快統一:五%、二.八%、一.七%。



        以上民調,所謂「急統」頂多就五%,「緩統」也都不到一成。台灣未來的統一選項不得民心,在《遠見》民調進一步的詢問上益為顯豁:若在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條件差不多時,認為可以統一的只有一成二,高達六成六認為沒必要統一。



        《遠見》民調的「緩獨」與「急獨」合計在三成上下,然其另外詢問受訪民眾台灣是否終究應該獨立成為新國家,則有幾達半數的四成九表示贊同,顯示在約佔半數的認同(永遠)維持現狀者之中,有相當比例是非「急獨」亦非「緩獨」的「終極獨派」,整體而言凸顯出台灣民心「脫統趨獨」大勢。



        以上三份民調於所謂「急統」、「緩統」、「緩獨」三者數字差距不大,另兩者則陸委會調查明顯異於《聯合報》和《遠見》,其所謂「急獨」的六.五%比例偏低,(永遠)維持現狀的六成五則偏高,這主要應可歸因於陸委會特殊的「儘快宣布獨立」選項,陸委會民調統計說明指出,此乃依學者建議修改,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之前為「儘快獨立」。



        從「儘快獨立」到「儘快宣布獨立」,或許牽涉對台獨主張內容的辯證,然而也不無壓縮台獨主張之嫌,因為「宣布」獨立聽來更添立即而不確定的危疑因子,使得原本想儘快獨立的也不想那麼快了,從相對比例上來看,這些「急獨」派大概許多轉而選擇「永遠維持現狀」了



        「永遠維持現狀」這個奇妙選項,近來似乎成了台灣民意新寵。從《遠見》民調的一成三,到陸委會的三成一,《聯合報》甚至未提供受訪民眾選擇維持現狀再看情形,因而「永遠維持現狀」衝高到五成一。



        有句話說「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聽來浪漫灑脫,台灣人則倒過來對其實只宜乎「曾經擁有」的台灣實質主權立的不確定現狀,想要「天長地久」永遠維持下去,小心浪漫不足,取巧有傷啊!





**刊於自由廣場台灣民心大勢脫統趨獨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城市美學?政治美學?Whose Aesthetics?

最近有個治水評論家滿紅的,就是高雄正修科技大學通識中心王玉佩副教授,在《聯合報》寫了篇〈城市美學 擋不住洪患噩夢〉,一時間口耳相傳,連馬英九都主動引述,說很有參考價值。在此無法免俗,我也來主動引述一下囉: 

 

王玉雲擔任市長後,大力開闢道路,連帶也配合建了不少下水道,讓市民不再飽受淹水之苦。在王玉雲之後,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等市長,都持續辦理下水道工程,接下來的吳敦義市長,推動雨水與汙水下水道分流,除了全面興建雨水下水道工程,更投下可觀人力與財力於汙水主幹管、次幹管的興建,以避免家戶汙水及廢水排入愛河,這也是後來愛河水質改善,河岸景觀具有親水性的主因。

     (不過民進黨主政仍是「愛河中游尚待大力整治」而「臭不可聞」啊,見下文  




王教授再接再厲,又在《蘋果日報》寫了一篇〈九一九是天災是人禍〉,繼續緬懷中國國民黨德政:

 


高雄市在國民黨主政時的歷任市長,諸如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及吳敦義,都致力於下水道工程的興建,吳敦義更是不遺餘力地推動污水與雨水下水道分流工程,也因而多年來高雄市已少有水患,即使是去年莫拉克重創南台灣並釀成嚴重的八八水災,高雄市仍然能夠倖免。  




才一年前,高雄市可以倖免水災,是中國國民黨市府德政使然;才一年後的高雄市水災,即歸咎於民進黨市府華而不實的「城市美學」,順便也把親水美麗的愛河,也跳過民進黨執政直接上通前中國國民黨市府。



        比起這種「政治美學」,什麼「城市美學」還真要破功不可啊!



         王教授曾以「中國文藝協會南部分會前理事長」身份投書,所謂「中國文藝協會」在《臺灣歷史辭典》如此定義:(亦可見《臺灣大百科全書》)



簡稱文協,前身是「副刊編輯聯誼會」,為中國國民黨來臺初期最大文藝團體。1950年代初期,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希望各副刊配合國家文藝政策,加強與媒體聯繫,穩定局勢,於19503月成立該會。同年即以該會成員所屬作家群為基礎,由張道藩發起,黨部經費支持,成立一全國性文藝團體。  



        看來,呼籲考量政治人物治水政績並以選票給予「制裁」的王教授,在執政黨五都選舉風雨飄搖的危疑時刻,努力建立「政治美學」,正忠實執行著「配合國家文藝政策,加強與媒體聯繫,穩定局勢」的宣傳任務啊。

 


        另附王教授代表作一篇〈阿扁住高雄 我們就搬走〉,可見「美學」專家講起醜話來也是意氣風發的,大概也很想說阿扁總統既是天災也是人禍吧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台灣民意 拒統可獨 Anthing But Part of China

火車從台北開往高雄,到了台南因故無法繼續前進,能說這火車停在「不北不南」的地方嗎?不,火車已來到正港南台灣,只是和南端終點還差一站。




《聯合報》日前發表民調,對台灣前途,過半數的五成一民眾希望「永遠維持現狀」,一成六主張盡快獨立,一成五主張先維持現況再獨立,百分之五為急統,百分之九主張緩統。《聯合報》社論的解讀是,「永遠維持現狀」為台灣主流民意,不主張統一,但也不贊同台獨,可視為馬政府「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已見成效。




在統獨光譜上,「永遠維持現狀」是「不統不獨」嗎?那北高南下動線上的台南站,是「不北不南」嗎?




如果「現狀」是實質獨立,無論是以「台灣」、「中華民國」、「中華台北」還是啥物碗糕之名的實質主權獨立狀態,而這現狀不只要維持,且是語氣加重與堅定的「永遠維持」,亦即「永遠維持實質獨立現狀」,那麼「不統」是可以肯定的,「不獨」就大有疑問了,即使在表達出來的主觀意願上和所謂的「緩獨」與「急獨」不同,然而在某個欲說還休或不說自明的層面上來看,「永遠維持現狀」其實是安於台灣實質獨立狀態的「已獨」派,既然已經獨立了,只要維持下去就好,沒有緩不緩、急不急的問題了。



        如果過半民眾是「已獨」,一成六是「急獨」,一成五是「緩獨」,台灣主流民意還能耍嘴皮「去獨化」為「不獨」嗎?




《聯合報》的解析,強調不能推論主張獨立者壓過主張統一者,因為「台獨」一詞「只憑受訪者的直覺來定義,若將台獨的準確涵義及因果加入考量,就有可能改變受訪者的看法」,言下之意,是「台獨」主張者大概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如果加入其不確定的危險因子考量,可能就不會那麼不知好歹了。



        如此把台獨直覺化、冒失化、不加思索化,當然就是要為「已獨」加「急獨」加「緩獨」的非「獨」不足以成立的台灣主流民意,勉為削弱其道德基礎,好來說嘴「不統不獨」了。




究其實,台灣絕對多數民意應是「拒統可獨」。《聯合報》說三成一的「獨派」是民進黨的基本盤也是其「轉型蛻變的絆腳石」。我想《聯合報》該擔心的,或許是那些「可獨」或「已獨」派,轉型蛻變為其實只一步之隔的正港「台獨」吧!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你阿不是阮老爸,你kah我管hiah濟 In the Name of Father

713.jpg

from: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6/post-1965.html



目前全台火紅的電影《父後七日》,將原著裡沒有面目的「葬儀社的土公仔」提昇為主角,也就是道士阿義,這位師公自稱正職為詩人,接連唸了兩首詩,一首用「北京話」寫的文謅謅拖泥帶水一直「的…的…的…」個沒完,而兩相對照像是在嘲弄其蒼白與做作似的,另外一首是鏗鏘有力一氣呵成的台語詩:「我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你阿不是阮老爸,你kah我管hiah濟?」



        這讓人聯想到當年李登輝總統面對中國威脅時的經典說詞「khah大嘛無阮老爸大」的「台語詩」,對應《父後七日》裡充斥的老爸身影,想必這部電影要被老爸「管透透」,也就不用「幹天幹地幹命運幹社會」了,因為不管天地不仁,命運捉弄,還是社會無情,最後一景女主角和憶起的父親一起端坐在煙霧繚繞的候機室裡,觀眾經歷了一趟思親飛行後,在降落前都要忙著收拾自己翻滾的情緒的。



        同為喪葬主題,《父後七日》常和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這部二OO九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相提並論,而如同後者的主角禮儀師同時也是大提琴手,演奏出深沉的生命樂曲,《父後七日》的師公詩人也沉吟出生命詩篇,喃喃唸出的「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雖行禮如儀卻富含哲思的優雅台語。原著作者和導演劉梓潔受訪表示曾經努力學習「標準國語」,以一口外省腔為榮,這部作品應可視為要回復她曾想擺脫的「鄉下小孩」和「鄉下語言」的台味生命印記。



        劉梓潔也曾受訪回應《父後七日》的台味,表示台似乎都只停留在外貌上的台,而台灣人其實有很深的底蘊,看似豪邁生猛,內在卻能呈現出婉約的感覺。



        這段回應頗能呼應我心目中的台灣文化模型骨幹,也就是聰慧的理性、沉鬱的悲思、酷炫的展演、在地的內容這四大支柱。《父後七日》流動著一股反思生命的慧黠理性,具備台灣在地殯葬風俗內容,以及黑色幽默的喧囂酷炫演出,然而在熱鬧喧囂的外表下,蘊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人生滄桑與悲思。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思親班機 自動飛行--評《父後七日》Those Seven Days in Heaven



from: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0/06/post-1965.html



父後七日》八月底上映以來,全台票房突破三千萬,以約一千兩百萬的成本,壓過大成本、大製作的好萊塢作品以及中國名導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同時和前年另一部「七」字輩的五億驚世台片《海角七號》一樣,脫離了以台北票房乘以二做為全台票房的計算慣例,台北以外的中南部票房約為台北的兩倍。



        由於同為喪葬主題,《父後七日》常和日片《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這部二OO九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相提並論。《送行者》禮儀師主角親自送失聯多年的父親最後一程,父親在主角兒時記憶裡總是模糊的臉逐漸清晰,早就忘掉的面容,終於龐然回到兒子的生命意識中。



        《父後七日》也上演「忘掉/記起」的戲。女主角親自送父親最後一程,事後她自述「經常忘記」,而「父後某月某日」在飛機上「下意識提醒自己」為父親買免稅菸,「這個半秒鐘的念頭,讓我足足哭了一個半小時」,「直到機長室廣播響起,傳出的聲音,彷彿是你。你說: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這段擁有強大思念能量的原著自述,在電影裡配合最後一景女主角和憶起的父親一起端坐在煙霧繚繞的候機室裡,觀眾的確像是經歷了思親的飛行,在戲院班機降落前忙著收拾自己翻滾的情緒。



        帶領觀眾飛行的,就是那「下意識」的「半秒鐘的念頭」,那種自動飛行模式的生命記憶。本來以為失憶的,在某個不自覺的時刻自行清晰湧現。這部電影聲聲呼喚著那些彷彿失落的回憶,帶領女主角回到日久隔閡的家鄉,回到過去和父親點滴深情的景致,回到父親說笑豪邁的台語,借道士之口唸出「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拚」,如此行禮如儀卻富含哲思的優雅台語。



        電影將原著裡沒有面目的「葬儀社的土公仔」提昇為主角之一的道士阿義,並自稱正職為詩人,而他唸出的一首文謅謅拖泥帶水的「北京話」詩,和一首鏗鏘有力的台語詩,兩相對照像是在嘲弄前者的蒼白與做作。《父後七日》原著作者和導演劉梓潔受訪表示曾經努力學習「標準國語」,這部作品大概就是要回復她曾想擺脫的「鄉下小孩」和「鄉下語言」的台味生命印記。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台灣文化支柱 Uphold Taiwan Culture

有關美國洛杉磯電音三太子舞蹈團員提出的電音三太子「文化論述」的問題,在此做一初步整理與回應。



        電音三太子在高雄世運開幕式一鳴驚人,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校長的總導演朱宗慶先生熱鬧宣示「將傳統文化賦予新生命,創造一個精緻、現代又台味十足的台灣傳統文化藝陣」,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教授評論電音三太子風行現象,也宣告「三太子成為台灣意象的年代彷彿已經來臨」,稱許其背後推手「是民間創意產業難得的人才」,但也有所保留,點出其顯現的「現代節慶表演簡單、速成的趨勢,以及一窩蜂的社會文化體質」。



        現為民進黨台北市黨代表的前立委林濁水先生,則比較賴聲川導演呈現街舞、海洋、稻草、水牛的台北聽奧開幕式,謂其以「無邪的童話世界為主軸,夾帶著青少年的青春世界」,而世運則是「俗民的成人世界,無論電音三太子、霹霹布袋戲都由傳統出發,自信地挪用了當代元素,充滿成人世界的內在張力」。



        以上電音三太子論述,大概勾勒出我心目中的台灣文化模型骨幹:聰慧清朗的理性、深刻沉鬱的悲思、酷炫摩登的展演、在地題材的內容等四大支柱



        朱校長主導世運開幕表演創意發想,指出其「出自於台灣民眾在地的信仰習俗,是生長於台灣民間一種很在地、很草根的文化,也是台灣人最熟悉也最能認同的文化」,並「以現代化元素及貼近時下年輕大眾的語彙」,顯現台灣文化模型「在地內容」和「酷炫展演」兩大面向。



        邱教授評述電音三太子代表的台灣祭典與廟會節慶演變脈絡,指出其前身為「由人穿戴大型神將軀殼,行走在煙硝瀰漫、鑼鼓喧天的出陣隊伍中」這種「最簡便、最規格化的表演項目」,為「三太子從眾神將中異軍突起」現象,鋪陳出台灣文化模型的「清朗理性」思維面向。



        而林濁水所點出的電音三太子代表的相對於無邪童話和青春氣息的「俗民成人世界」,在熱鬧炫麗的外表下,則蘊藏一股揮之不去的世故的滄桑與「沉鬱悲思」。



        這台灣文化模型裡的「悲思」支柱,是來自台灣尋找自己獨特節奏的焦慮感,還是叛逆三太子力求新生和台灣身世的奇妙連結,就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了。

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中華文化與種花文化 And it’s actually true!

最近CNN的一份評比,將高雄市列為亞洲五大單車城市之一,評語說高雄市府近兩年最喜歡說高雄是全台灣最好的單車友善城市,而這說法的確不假(And it’s actually true)。



        而馬英九言必稱「中華文化」,最近接受專訪談對中政策說要爭取足夠長的時間做深度交流,最終則要「以中華文化尋找解決的途徑」;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在中國文化部長來台期間,也如斯響應,高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大旗。馬政府如此寶貝「中華文化」,而台北花博「種花文化」奉「中華文化」為準則,And it’s actually true!



        悠久奧妙的中華文化如世代傳誦的歌謠詩詞裡花花草草不乏人生內涵的微言大義,譬如以蘭花代表君子風範,如此細膩深刻的植栽哲理是不可以金錢衡量的,蘊藏生活藝術想像的無窮價值空間,豈能落入錙銖計較之瑣碎俗套!如此「種花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依歸,And it’s actually true!



        仁德寬厚的中華文化「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要愛人民大眾之前,必須先愛自己的心腹親信,所以儘管「種花文化」花錢如流水廣受質疑,馬前市長也要讚美辦花博的郝市府,「一棒接一棒,棒棒都很棒」,發揮隱惡揚善、「家醜不外揚」的精神,「種花文化」稟承中華文化,And it’s actually true!



        中秋節前夕,以「鄉愁詩人」聞名的中華文化標竿人物余光中說,他的「鄉」是面向整個民族的,現在港澳都回歸了,希望將來兩岸也能合為一家,蘇東坡說「千里共嬋娟」,他改成「但願人長久,13億人共嬋娟」。



        這種把意境高遠的詩句一下子搞low的工夫,不知是否也是中華文化獨到之處?台北市府「但願郝長久,百億共花博」的「種花文化」,以官府為美花,視民財為草芥的的中華文化發光發熱,And it’s actually true!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啥物碗糕「祖權」? Taiwan Right Now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東協區域論壇一席有關南海主權爭議多國協商解決和南海自由航行為美國國家利益的談話,使得南海議題鬧熱滾滾。



        台灣政府主張南沙、西沙、中沙與東沙群島及周遭南海水域為其領土與領海,內政部長江宜樺七月底才剛去東沙島主持國家公園管理站啟用典禮,並安裝「高雄市旗津區東沙52號」門牌,宣示台灣的南海主權與行政管轄權。南海最具戰略價值的南沙群島太平島,在日本統治台灣時即劃歸高雄,如今也和東沙一樣在高雄旗津轄下,有台灣海巡署人員駐守。



        民進黨執政期間,將南海主權議題及資源開發規畫指揮單位,由行政院南海小組,提升至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層次。二OO八年初,陳前總統成為首位登上「國境最南」的國家元首。



        台灣在南海,算是最露臉的國際場域了,由於歐亞海上強權爭雄和日本戰敗放棄佔領島嶼權利等歷史因緣,因實際駐防與建立設施,而得以持續在南海周邊的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之間周旋並宣示主權,但近日有個來自中國的詞彙,卻正在狎弄這個朗朗形勢。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中國正試圖與台灣「聯防」南海、保衛「祖權」,阻止他國染指這片海域。香港媒體引述中國軍方專家意見,倡議「兩岸合作」再造新的太平島,開發一個大機場,合作開發南海油田云云。也有研究指出,越南可能出兵佔領太平島,引發外交與軍事動盪。



        所謂「祖權」,為中國解放軍將領用語,強調不用「主權」,而是用「祖權」,因為「那是祖宗留下的,兩岸都有權利、義務、責任,共同維護好祖先留下的財產。」



        中國提出「兩岸祖權」,一方面是台灣政府目前傾中政策所致,一方面也是中國霸權崛起氣焰日盛的表徵,要把台灣的南海主權裱在「祖權」裡,以軍事合作之名,行消滅台灣主權之實。台灣應嚴防啥物碗糕中國「祖權」找到主權突破口。



        如果想要ㄓㄗ不分混淆視聽,那就用真正ㄓㄗ不分的Holo台語來唸:「主權」是tsú-kûan,「祖權」是tsóo-kûan,絕不混淆,一「祖」三千里啊!



        既然要談「祖權」,應該是去見「祖公」(tsóo-kong)比較快啦。



**台灣智庫:中擬聯台制外 我勿淪為棋子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新與非新之間 Female in Between

民進黨五都市長參選人一南一北兩位女將,陳菊市長於風光主辦去年高雄世運後聲望居高不下,民調領先對手一大截;黨主席蔡英文則首次下海參選就在基本盤藍大於綠的新北市和對手持續拉鋸,上屆台北縣長選舉民進黨狂輸近二十萬票,陳菊只險勝一千多票(台聯候選人得六千多票)的危殆情勢,已不復見。




從兩黨競爭大勢來看,目前中央執政黨政績不彰的大環境,對其五都地方選戰自然相對不利,而綜觀民進黨內部派系(尤其是前新潮流系)和政策路線的分疏與演化,也可一窺兩位女將創造聲勢的基礎與條件。




相對於上次綠營分裂出來的台聯羅志明參選高雄市長,陳菊這次面臨的是同樣出於民進黨前新潮流系楊秋興縣長的挑戰,而非出身前新系但以前新系為一股支持力量的蔡英文兩次參選民進黨主席,也都很有「新系」與「反新系」對壘的意味,其僅以小幅差距贏過辜寬敏勝出,代表對在綠營相當「顧人怨」的前新系的反彈力道。




陳菊和蔡英文,這兩位目前看來頗有領袖架勢的女性,所聚積的可觀能量,可以說存在於其前新系屬性或色彩,和前新系拉扯開來的空間裡




前新系自詡為穩健或溫和台獨,與其視為冒進或激進台獨的「深綠」基本教義派常成對峙之勢,然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就像上屆總統大選謝長廷贏得黨員投票初選,有學者謂深綠支持「憲法一中」可能會成為歷史公案,這次五都選舉民進黨大都由屬於前新系或與其交好者出線,有論者謂楊秋興參選可視為對前新系五都連線的反撲,然而批評楊秋興最力的反而是所謂的「深綠」,這是不是也將成為另一個歷史公案?




        南菊北英花開並蒂的女性優位形象,本身就是讓人對政治有較多想像的性別議題,而在許許多多對自己的國家存在與中國關係充滿焦慮和疑慮的台灣人眼裡,陳菊打造出市民與國民共同的光榮感,蔡英文則擁有理性制衡馬政府傾中政策的形象,兩人都展現出相對優越的理念陳述和願景呈現的能力,這些也是前新系的特質或強項。




然而兩位綠營女將也和前新系的偏向拘謹嚴酷有所區隔,於是我們看到陳菊去年帶著「台客電音三太子」全台助選活跳跳,蔡英文講冷笑話說馬英九的ECFA主張連狗都有意見,讓有些人禁不住也跟著狗言狗語碎碎唸了。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溺愛 唱衰 麥克風 Lovely Loud Speaker

大台南市長參選人郭添財說,台南鄉親太溺愛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朱立倫說,對手蔡英文手拿民進黨主席和市長參選人「兩支麥克風」,享有媒體優勢。中央執政黨地方首長參選人一南一北發言,彷彿在野黨成了人民的寶貝、媒體的寵兒,大勢所趨,時也命也,很辛酸、滿委屈似的。



        然而,就在不很遠的兩年多前的總統大選,台南鄉親在台南市給民進黨的還比給中國國民黨少了六千多票,即使是在更早之前的上一屆台南縣長選舉,民進黨也只比中國國民黨多拿了百分之三選票而已,何來「溺愛」?



        被台灣人民推上總統大位的馬英九,適足以為「溺愛」的標的,以其公認為成效不足、瑕疵有餘的台北主政成績,在拉下滿意度逾七成的前陳水扁市長後再以高票連任,總統大選更以超過一百萬票的六成三得票率襲捲台北市票倉,當時台北市民與全台人民跳脫理性的「溺愛」,已經在馬英九年來從兩成到三成持續低盪的滿意度上顯現出來。



        而媒體優勢,更曾是馬英九強中之強,手上拿的麥克風何止兩支,除了台北市長、中國國民黨主席、總統候選人等身份麥克風之外,更有藍營救世主、貪腐終結者、風度翩翩美男子等等金光閃閃大聲公隨時大放送。



        即使是朱立倫自己,也長期手握立委、桃園縣長、副閣揆、明日之星、總統接班人等多支閃亮麥克風,累積的媒體優勢會比別人少?



        台北市現任市長並爭取連任的郝龍斌,面對來自各方對經費使用的質疑,要大家不要唱衰花博,然而所謂「唱衰」,不就是中國國民黨過去在野(掌控國會)八年的拿手本事?



        以最近的國人持舊護照被拒絕入境、外交部呼籲儘速換發新版護照一事,當年民進黨政府要在護照上加註Taiwan,面對的中國國民黨臉色可有少過?被「唱衰」製造外交動盪的聲音可曾小過?



        這些「唱衰」如今已得到反證,不過有些被「唱衰」的可能真的是本身有毛病很衰,或許好不起來就是了。同理,那些被「溺愛」的,有些政治生命已有溺斃之虞,有些也可能真有值得疼愛的理由啊!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誰是小丑? Clownish Fall

同為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的高雄縣市長秋菊之爭,代表前新系基本面向的分疏與演化。楊秋興的「名言」之一,是在二OO八年初民進黨國會選舉敗選後批評當時的新聞局長謝志偉「像小丑一樣」,影響選情,並明言不能只討好深綠,卻嚇跑中間選民,因此近日楊秋興脫黨並為過去的深綠立場向社會道歉,指的或許是更早以前還在討好深綠的楊秋興,也或許從來不是深綠的楊秋興,其實是在「摳洗」(khau sé)深綠藉以表態



        常視深綠為冒進、激進台獨的前新系,其兩大特質如果分別以秋菊為代表,陳菊市長彰顯出理念陳述、理論建構、願景呈現的能力,楊秋興縣長則顯現出從經濟面向看待社會議題的方法論



        有一齣陳菊旁白的高雄縣市合併宣導短片令人印象深刻,陳市長漂亮的Holo台語沉穩道出指向未來的希望氛圍,某種形上風格之渲染,實已預告其可贏得黨內初選並持續在大高雄市長選舉一路領先的勢頭。



        陳市長於風光主辦去年高雄世運後聲勢大漲,滿意度居高不下,和另一位「五顆星」首長楊秋興地方耕耘、長期累積聲望資本的模式不同,後者較欠缺形而上的感染人心面向,而主要訴諸「拼經濟」的物質層面,宣佈參選大高雄市長後並直言民進黨帶頭「反商」,要「逼企業去自殺」。



        其實,前新系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經濟決定論,指向幽微的社會結構和高遠的歷史宏圖,和楊秋興聲稱已對其改變觀感的馬英九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經濟發展至上論,實為天差地別,所以楊縣長算是背離了前新系的深層經濟觀點,改走中國國民黨的淺盤經濟成長觀,其所謂的「反商」情結,在現階段其實是經濟發展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廣大民心意向反映,原本應是前新系的核心關懷,楊縣長卻已失去關懷的意願與能力,倒是陳菊市長展現了前新系擅於建構的大社會精神圖像。



        楊秋興欠缺形而上的抽象能力,也可從其看不慣綠營政治人物帶點嬉鬧的政壇「台客風格」的「小丑論」看出來,這種「正經嚴肅」的傾向與藍營的「道貌岸然」大概只有一線之隔,這也是前新系對深綠有所責難時常被藍營拿來做文章的原因,現階段楊秋興正是扮演這「藍營文士」的角色。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深綠的道歉 Sorry Sorry So Sorry

楊秋興說,他以前是深綠的,並對以前的思考與言論向社會道歉。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於二OO一年與二OO五年分別以五成五和幾近六成的選票當選高雄縣長,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頗獲青睞,屬於台灣社會主流立場。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憑政績贏得口碑,號稱五星級縣長「小巨人」,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化為上乘的執政能力,屬於台灣社會的重要資產。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在黨內初選前與對手簽下公約,誓言全力為勝出者輔選,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立下民主風範,屬於台灣社會的政治標竿。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在初選結果揭曉後表示會支持陳菊市長,不會自行參選,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發揮運動家精神,屬於台灣社會的價值典範。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向台灣社會堂皇展現其能力、氣質與風格,引以為傲尚且不及,但今天的楊秋興因此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贏得大半高雄縣選民支持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創造政績連選連任高雄縣長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宣示民主風範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展現運動家精神而道歉。




深綠的楊秋興看起來如此美好,深綠的道歉顯得如此奇怪。




是「深綠顯學」的最新教材。





**刊於自由廣場 深綠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九集團連連看 Nine-Year Group Dies Hard

楊秋興參選大高雄市長效應,民進黨傷腦筋,對中國國民黨更是大警訊。從目前民調來看,陳菊、楊秋興、黃昭順大約呈現四比二比一,看來綠營在高雄,就像藍營在花蓮,即使分裂參選,對手仍難以漁翁得利,所以有論者表示,中國國民黨可能被徹底邊緣化,選戰就看秋菊之爭。




年底五都選舉,在民進黨方面,高雄縣市兩位現任首長都是強棒,由風光舉辦高雄世運後聲望居高不下的陳菊市長贏得初選,楊秋興和台南縣市兩位也頗具政績的現任首長,則大半因為任期都已屆滿兩任九年(改制延任一年)失去新意,而在初選落敗。




反觀中國國民黨現任首長,台北縣長周錫瑋由於滿意度持續低迷,連追求續任都不可得;郝龍斌在藍綠基本盤六比四的台北市,更擁有現任優勢,卻一開始就和挑戰者蘇貞昌打成平手,為首都選戰前所未見的均勢選局;現任台中縣長滿意度不振,由同樣連任九年的台中市長胡志強出馬競選,同樣缺乏新意,重大治安案件與警界風紀醜聞也來唱衰,使得聲勢呈開高不走高之勢。




去年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在現正復辦童玩節的指標區宜蘭大勝,更在南台灣雲林、嘉義、屏東摧枯拉朽,如今秋菊之爭,看來是綠營內鬥,然而若觀目前民調顯示出楊秋興拉走的更多是黃昭順的選票,這又何嘗不是南部另一齣「綠者更綠」大戲上演?



        所謂的「棄黃保楊」傳言,對藍營來講反映的究竟是一舉拉下陳菊的契機,還是地盤萎縮、戰力薄弱的不堪現實?



        在民進黨初選落敗的楊縣長可以如此虎虎生風,許多人說是震撼選局,反觀獲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新人和舊人卻個個陷入苦戰,而去年一南一北同樣舉辦國際大型賽事,世運成為陳菊聲望攀高的標記,為何聽奧(以及籌辦中的花博)不見成為台北人光榮感的標竿、拉抬郝龍斌聲勢的利器




楊秋興參選,民進黨雖然頭大,然而與其秋菊合作貌合神離、暗潮洶湧,不如明白叫陣,也是諸位已連任九年首長違背地方自治法精神持續參選、簡稱「九集團」的民意考驗,看看他們還是不是連選連任票連連。



        中國國民黨則寧哀矜而勿喜,與其視為可打擊蔡英文主席威望,並牽制北部選情,不如看清藍營整體聲勢與南部版圖大幅萎縮的事實,以及全面執政卻必須引南水救北火的怪象。還有要注意,救火的水管有沒有那麼長。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綠打綠 秋藍橘 True Color

李中志教授分析「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指出民進黨得票率只能在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間徘徊,是因為綠營傳統是監視三十五%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以防變心,攻擊另一端十五%的中國國民黨鐵票賣台,與羞辱其他五十%的選民愚蠢奴化,所以開口沒好話,無法拓展綠營版圖。




教授的分析,一些基本事實是沒有問題的,如台灣只有約十五%的「終極統派」,尤其指出佔多數的所謂中間選民並非中性,而「基本上屬於淺藍」,為「國民黨統治半世紀製造」的迷思使然,犀利道出在黨國體制長期盤據台灣的背景下,綠營先天不足的困境。




但李教授的立論基礎有個根本的問題,即認為台灣有八十五%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統一,「有很強的台灣意識」,這大概是從十五%的「終極統派」反推出來的。然而,不「主張統一」並非就是「反對統一」,兩者加起來不是台灣人口總和,有不少人是既沒想到要主張統一,也沒想到要反對統一,如何能說「有很強的台灣意識」? 




舉遠見雜誌最近民調為例,只有遠低於八十五%六十六.四%表示不贊成兩岸最後要統一,贊成台灣終應獨立成為新國家更只有四十五.五%,那許許多多對統獨無所謂,或者認為沒必要統一、也沒必要獨立的人,到底算不算「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就像馬英九所說「我有很強的台灣意識,但我沒有台獨意識」,這「去台獨化」的台灣意識,到底能不能成立




這些不想統一但對獨立也有所抗拒的人,不管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對國族認同其實有一定的想法,不純然是李教授所說的「仍相信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而同時也是統獨意識上的「淺藍」。如果認知到這些選民仍有在台灣意識上成長與進階的空間,自然會花較多的力氣訴求國家認同與文化內涵的強化,指出民眾在這方面的不足,或許有人心急言切,但絕不會全然是羞辱或謾罵。




套用李教授的修辭,綠營也有另一個傳統是,廣納五十%「淺藍」選民為「台獨主流」(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卻經常視三十五%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為任政客擺佈的保守反動「深綠」選民,在綠營內部開口沒好話,無法凝聚綠營實力,卻總想要去爭取藍色、橘色的選票,最近看來即將脫黨參選大高雄市長的楊秋興縣長似乎已展露這種思維,這是「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的另一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