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新與非新之間 Female in Between

民進黨五都市長參選人一南一北兩位女將,陳菊市長於風光主辦去年高雄世運後聲望居高不下,民調領先對手一大截;黨主席蔡英文則首次下海參選就在基本盤藍大於綠的新北市和對手持續拉鋸,上屆台北縣長選舉民進黨狂輸近二十萬票,陳菊只險勝一千多票(台聯候選人得六千多票)的危殆情勢,已不復見。




從兩黨競爭大勢來看,目前中央執政黨政績不彰的大環境,對其五都地方選戰自然相對不利,而綜觀民進黨內部派系(尤其是前新潮流系)和政策路線的分疏與演化,也可一窺兩位女將創造聲勢的基礎與條件。




相對於上次綠營分裂出來的台聯羅志明參選高雄市長,陳菊這次面臨的是同樣出於民進黨前新潮流系楊秋興縣長的挑戰,而非出身前新系但以前新系為一股支持力量的蔡英文兩次參選民進黨主席,也都很有「新系」與「反新系」對壘的意味,其僅以小幅差距贏過辜寬敏勝出,代表對在綠營相當「顧人怨」的前新系的反彈力道。




陳菊和蔡英文,這兩位目前看來頗有領袖架勢的女性,所聚積的可觀能量,可以說存在於其前新系屬性或色彩,和前新系拉扯開來的空間裡




前新系自詡為穩健或溫和台獨,與其視為冒進或激進台獨的「深綠」基本教義派常成對峙之勢,然而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就像上屆總統大選謝長廷贏得黨員投票初選,有學者謂深綠支持「憲法一中」可能會成為歷史公案,這次五都選舉民進黨大都由屬於前新系或與其交好者出線,有論者謂楊秋興參選可視為對前新系五都連線的反撲,然而批評楊秋興最力的反而是所謂的「深綠」,這是不是也將成為另一個歷史公案?




        南菊北英花開並蒂的女性優位形象,本身就是讓人對政治有較多想像的性別議題,而在許許多多對自己的國家存在與中國關係充滿焦慮和疑慮的台灣人眼裡,陳菊打造出市民與國民共同的光榮感,蔡英文則擁有理性制衡馬政府傾中政策的形象,兩人都展現出相對優越的理念陳述和願景呈現的能力,這些也是前新系的特質或強項。




然而兩位綠營女將也和前新系的偏向拘謹嚴酷有所區隔,於是我們看到陳菊去年帶著「台客電音三太子」全台助選活跳跳,蔡英文講冷笑話說馬英九的ECFA主張連狗都有意見,讓有些人禁不住也跟著狗言狗語碎碎唸了。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溺愛 唱衰 麥克風 Lovely Loud Speaker

大台南市長參選人郭添財說,台南鄉親太溺愛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朱立倫說,對手蔡英文手拿民進黨主席和市長參選人「兩支麥克風」,享有媒體優勢。中央執政黨地方首長參選人一南一北發言,彷彿在野黨成了人民的寶貝、媒體的寵兒,大勢所趨,時也命也,很辛酸、滿委屈似的。



        然而,就在不很遠的兩年多前的總統大選,台南鄉親在台南市給民進黨的還比給中國國民黨少了六千多票,即使是在更早之前的上一屆台南縣長選舉,民進黨也只比中國國民黨多拿了百分之三選票而已,何來「溺愛」?



        被台灣人民推上總統大位的馬英九,適足以為「溺愛」的標的,以其公認為成效不足、瑕疵有餘的台北主政成績,在拉下滿意度逾七成的前陳水扁市長後再以高票連任,總統大選更以超過一百萬票的六成三得票率襲捲台北市票倉,當時台北市民與全台人民跳脫理性的「溺愛」,已經在馬英九年來從兩成到三成持續低盪的滿意度上顯現出來。



        而媒體優勢,更曾是馬英九強中之強,手上拿的麥克風何止兩支,除了台北市長、中國國民黨主席、總統候選人等身份麥克風之外,更有藍營救世主、貪腐終結者、風度翩翩美男子等等金光閃閃大聲公隨時大放送。



        即使是朱立倫自己,也長期手握立委、桃園縣長、副閣揆、明日之星、總統接班人等多支閃亮麥克風,累積的媒體優勢會比別人少?



        台北市現任市長並爭取連任的郝龍斌,面對來自各方對經費使用的質疑,要大家不要唱衰花博,然而所謂「唱衰」,不就是中國國民黨過去在野(掌控國會)八年的拿手本事?



        以最近的國人持舊護照被拒絕入境、外交部呼籲儘速換發新版護照一事,當年民進黨政府要在護照上加註Taiwan,面對的中國國民黨臉色可有少過?被「唱衰」製造外交動盪的聲音可曾小過?



        這些「唱衰」如今已得到反證,不過有些被「唱衰」的可能真的是本身有毛病很衰,或許好不起來就是了。同理,那些被「溺愛」的,有些政治生命已有溺斃之虞,有些也可能真有值得疼愛的理由啊!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誰是小丑? Clownish Fall

同為民進黨前新(潮流)系的高雄縣市長秋菊之爭,代表前新系基本面向的分疏與演化。楊秋興的「名言」之一,是在二OO八年初民進黨國會選舉敗選後批評當時的新聞局長謝志偉「像小丑一樣」,影響選情,並明言不能只討好深綠,卻嚇跑中間選民,因此近日楊秋興脫黨並為過去的深綠立場向社會道歉,指的或許是更早以前還在討好深綠的楊秋興,也或許從來不是深綠的楊秋興,其實是在「摳洗」(khau sé)深綠藉以表態



        常視深綠為冒進、激進台獨的前新系,其兩大特質如果分別以秋菊為代表,陳菊市長彰顯出理念陳述、理論建構、願景呈現的能力,楊秋興縣長則顯現出從經濟面向看待社會議題的方法論



        有一齣陳菊旁白的高雄縣市合併宣導短片令人印象深刻,陳市長漂亮的Holo台語沉穩道出指向未來的希望氛圍,某種形上風格之渲染,實已預告其可贏得黨內初選並持續在大高雄市長選舉一路領先的勢頭。



        陳市長於風光主辦去年高雄世運後聲勢大漲,滿意度居高不下,和另一位「五顆星」首長楊秋興地方耕耘、長期累積聲望資本的模式不同,後者較欠缺形而上的感染人心面向,而主要訴諸「拼經濟」的物質層面,宣佈參選大高雄市長後並直言民進黨帶頭「反商」,要「逼企業去自殺」。



        其實,前新系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經濟決定論,指向幽微的社會結構和高遠的歷史宏圖,和楊秋興聲稱已對其改變觀感的馬英九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經濟發展至上論,實為天差地別,所以楊縣長算是背離了前新系的深層經濟觀點,改走中國國民黨的淺盤經濟成長觀,其所謂的「反商」情結,在現階段其實是經濟發展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廣大民心意向反映,原本應是前新系的核心關懷,楊縣長卻已失去關懷的意願與能力,倒是陳菊市長展現了前新系擅於建構的大社會精神圖像。



        楊秋興欠缺形而上的抽象能力,也可從其看不慣綠營政治人物帶點嬉鬧的政壇「台客風格」的「小丑論」看出來,這種「正經嚴肅」的傾向與藍營的「道貌岸然」大概只有一線之隔,這也是前新系對深綠有所責難時常被藍營拿來做文章的原因,現階段楊秋興正是扮演這「藍營文士」的角色。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深綠的道歉 Sorry Sorry So Sorry

楊秋興說,他以前是深綠的,並對以前的思考與言論向社會道歉。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於二OO一年與二OO五年分別以五成五和幾近六成的選票當選高雄縣長,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頗獲青睞,屬於台灣社會主流立場。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憑政績贏得口碑,號稱五星級縣長「小巨人」,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化為上乘的執政能力,屬於台灣社會的重要資產。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在黨內初選前與對手簽下公約,誓言全力為勝出者輔選,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立下民主風範,屬於台灣社會的政治標竿。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在初選結果揭曉後表示會支持陳菊市長,不會自行參選,顯示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可發揮運動家精神,屬於台灣社會的價值典範。




以前的楊秋興,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向台灣社會堂皇展現其能力、氣質與風格,引以為傲尚且不及,但今天的楊秋興因此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贏得大半高雄縣選民支持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創造政績連選連任高雄縣長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宣示民主風範而道歉。




為自己以深綠的思考與言論展現運動家精神而道歉。




深綠的楊秋興看起來如此美好,深綠的道歉顯得如此奇怪。




是「深綠顯學」的最新教材。





**刊於自由廣場 深綠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九集團連連看 Nine-Year Group Dies Hard

楊秋興參選大高雄市長效應,民進黨傷腦筋,對中國國民黨更是大警訊。從目前民調來看,陳菊、楊秋興、黃昭順大約呈現四比二比一,看來綠營在高雄,就像藍營在花蓮,即使分裂參選,對手仍難以漁翁得利,所以有論者表示,中國國民黨可能被徹底邊緣化,選戰就看秋菊之爭。




年底五都選舉,在民進黨方面,高雄縣市兩位現任首長都是強棒,由風光舉辦高雄世運後聲望居高不下的陳菊市長贏得初選,楊秋興和台南縣市兩位也頗具政績的現任首長,則大半因為任期都已屆滿兩任九年(改制延任一年)失去新意,而在初選落敗。




反觀中國國民黨現任首長,台北縣長周錫瑋由於滿意度持續低迷,連追求續任都不可得;郝龍斌在藍綠基本盤六比四的台北市,更擁有現任優勢,卻一開始就和挑戰者蘇貞昌打成平手,為首都選戰前所未見的均勢選局;現任台中縣長滿意度不振,由同樣連任九年的台中市長胡志強出馬競選,同樣缺乏新意,重大治安案件與警界風紀醜聞也來唱衰,使得聲勢呈開高不走高之勢。




去年年底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在現正復辦童玩節的指標區宜蘭大勝,更在南台灣雲林、嘉義、屏東摧枯拉朽,如今秋菊之爭,看來是綠營內鬥,然而若觀目前民調顯示出楊秋興拉走的更多是黃昭順的選票,這又何嘗不是南部另一齣「綠者更綠」大戲上演?



        所謂的「棄黃保楊」傳言,對藍營來講反映的究竟是一舉拉下陳菊的契機,還是地盤萎縮、戰力薄弱的不堪現實?



        在民進黨初選落敗的楊縣長可以如此虎虎生風,許多人說是震撼選局,反觀獲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新人和舊人卻個個陷入苦戰,而去年一南一北同樣舉辦國際大型賽事,世運成為陳菊聲望攀高的標記,為何聽奧(以及籌辦中的花博)不見成為台北人光榮感的標竿、拉抬郝龍斌聲勢的利器




楊秋興參選,民進黨雖然頭大,然而與其秋菊合作貌合神離、暗潮洶湧,不如明白叫陣,也是諸位已連任九年首長違背地方自治法精神持續參選、簡稱「九集團」的民意考驗,看看他們還是不是連選連任票連連。



        中國國民黨則寧哀矜而勿喜,與其視為可打擊蔡英文主席威望,並牽制北部選情,不如看清藍營整體聲勢與南部版圖大幅萎縮的事實,以及全面執政卻必須引南水救北火的怪象。還有要注意,救火的水管有沒有那麼長。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綠打綠 秋藍橘 True Color

李中志教授分析「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指出民進黨得票率只能在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間徘徊,是因為綠營傳統是監視三十五%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以防變心,攻擊另一端十五%的中國國民黨鐵票賣台,與羞辱其他五十%的選民愚蠢奴化,所以開口沒好話,無法拓展綠營版圖。




教授的分析,一些基本事實是沒有問題的,如台灣只有約十五%的「終極統派」,尤其指出佔多數的所謂中間選民並非中性,而「基本上屬於淺藍」,為「國民黨統治半世紀製造」的迷思使然,犀利道出在黨國體制長期盤據台灣的背景下,綠營先天不足的困境。




但李教授的立論基礎有個根本的問題,即認為台灣有八十五%以上的人不願與中國統一,「有很強的台灣意識」,這大概是從十五%的「終極統派」反推出來的。然而,不「主張統一」並非就是「反對統一」,兩者加起來不是台灣人口總和,有不少人是既沒想到要主張統一,也沒想到要反對統一,如何能說「有很強的台灣意識」? 




舉遠見雜誌最近民調為例,只有遠低於八十五%六十六.四%表示不贊成兩岸最後要統一,贊成台灣終應獨立成為新國家更只有四十五.五%,那許許多多對統獨無所謂,或者認為沒必要統一、也沒必要獨立的人,到底算不算「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就像馬英九所說「我有很強的台灣意識,但我沒有台獨意識」,這「去台獨化」的台灣意識,到底能不能成立




這些不想統一但對獨立也有所抗拒的人,不管自己有沒有意識到,對國族認同其實有一定的想法,不純然是李教授所說的「仍相信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而同時也是統獨意識上的「淺藍」。如果認知到這些選民仍有在台灣意識上成長與進階的空間,自然會花較多的力氣訴求國家認同與文化內涵的強化,指出民眾在這方面的不足,或許有人心急言切,但絕不會全然是羞辱或謾罵。




套用李教授的修辭,綠營也有另一個傳統是,廣納五十%「淺藍」選民為「台獨主流」(有很強的台灣意識),卻經常視三十五%自己人的民進黨鐵票為任政客擺佈的保守反動「深綠」選民,在綠營內部開口沒好話,無法凝聚綠營實力,卻總想要去爭取藍色、橘色的選票,最近看來即將脫黨參選大高雄市長的楊秋興縣長似乎已展露這種思維,這是「綠營得票障礙在綠營」的另一個解讀。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連任九年無三連 Nice Nine, Just Nine

根據《地方制度法》,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置首長一人,對外代表該市或縣,綜理市政或縣政,由市民或縣民依法選舉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觀此立法之意,從首長所代表的區域來看,同一區域為同一首長代表的連續時間上限,為兩任八年;從選民角度來看,同一區域的選民對同一首長,也應該只能連續行使選舉權兩次。



        也就是說,同一首長代表同一區域由該區域選民依法選舉,沒有第三任或超過八年的空間,殆無疑義。




雖說因為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讓現任台北縣長、台中縣市長、台南縣市長、高雄縣長延任一年,使得連任縣(市)長任期可長達九年,但此無關選民重新行使投票權,而純粹是行政權宜考量,讓縣(市)改制的新直轄市和原訂北高兩直轄市選舉時程得以同步,是原縣(市)長的「升格紅利」,雖違反選民契約原則,一般社會看法尚勉予同意。



        然而,已連任之首長若因改制而年資歸零,得以避開「連選得連任一次」的限制,就成為「升格暴利」,難謂合情合理了。




因行政區域範圍變化而產生的新直轄市,係由舊行政區域擴張而來,已連兩任之縣(市)長若參選「第一任」市長,選區包含原應已屆滿之代表區域,形同可由同一區域選民參與選出該區域「連三任」首長,違反通行於地方首長的「連兩任」的原則與精神,因牽涉選民投票機制即人民授權過程的問題,恐實質影響因此當選的新直轄市長的正當性基礎。




若已連任之首長可以參選新直轄市長,也涉及法令適用矛盾問題。《地方制度法》五十八條因應縣市合併升格的修訂,規定原為民選的鄉(鎮、市)長由直轄市長進用轉任為區長,排除者除涉嫌犯罪遭起訴或為代理職務外,即為「已連任二屆」者。



        同為地方自治首長,同為受到縣(市)改制的影響,已連任之鄉(鎮、市)長被排除其他未連任者享有的轉任權利,已連任之縣(市)長卻得享有其他未連任者擁有的參選權利,同一部法令的解釋與適用何以如此矛盾?




未來,如果新直轄市管轄範圍再次變動,那些再次「連任兩屆」其實已經連四任的市長是否又可年資歸零,再度帶著滿滿的使命感重新出發,朝連六任邁進,再創「于右任」、「吳三連」、「趙麗蓮」、「趙元任」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