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觀音工藝精,大佛意境高



**刊於自由廣場 大佛戰觀音
今年金馬獎,大佛戰觀音的格局,兩片共拿下八個大獎,若不計短片、動畫、記錄片等不同領域作品,占全部獎項幾近半數,不少評論認為可以更多。


最佳劇情片由觀音勝出,看好《大佛普拉斯》的影評人們可能略感意外,同時也為剛上映的《血觀音》獻上滿滿的祝福,希望同為台片新生代的創意動能化為觀眾的支持,再創本土電影市場榮景。

兩部片都是優秀台片,彼此高下不論,本文就金馬獎選片機制和品味做一評析。

誠如資深影評人藍祖蔚評論今年五部入圍最佳劇情片,大佛「視野最廣,意境最高」,然而,「金馬獎複選評審,只給黃信堯新導演提名,卻不願讓十項提名的《大佛普拉斯》再多一項最佳導演獎提名」,「那種標準還真的非常像菜埔荒腔走板的大鼓聲呢。」

《血觀音》楊雅喆導演壓軸致詞提到《海角七號》裡的「山也BOT,海也BOT」警世格言,呼應他展示的「沒有人是局外人」社運標語,其實這也巧妙連結到2008年《海角七號》金馬得獎運勢。

那一年,全台票房逾五億的驚世海角台片亦獲多項提名,結果和今年的大佛一樣包辦兩項音樂獎,也無緣導演獎和最佳影片獎。當年的金馬評審給獎氛圍,海角大概就是一部音樂不錯的賣座電影吧!

當年最佳影片給了誰(中國片《投名狀》)已不重要,沒得獎的《海角七號》仍穩坐近代最具影響力的台片寶座。那麼今年的最佳影片《血觀音》,以及聽講些微差距槓龜的《大佛普拉斯》,彼此關係又是如何呢?

我以為,不同於2008,今年是比較幽微的台灣內部的對於國家定位和文化想像的差異。

(1:05 台語致詞)
參考兩位導演媒體受訪的發言,楊雅喆導演流露的比較是對於台灣繼承了中華文化不堪污濁一面的無奈與悵惘,隱含的是對失落的中華文化美好可能的懷想;黃信堯導演則是對空心大佛象徵的虛構中華民國及其文化建構本身存在正當性的根本質疑。

《血觀音》末尾病重臥床的活死人無愛無神長命百歲,《大佛普拉斯》末尾則是無可如何不知所終的聲響,中華民國流亡台灣聲聲喪鐘。

兩片的根本差別,在於一為華國覺青的觀音刻畫,另一為脫華異域的欲望探索,連結到2008年的海角日本歷史時空,華國金馬獎的認可傾向是一以貫之顯而易見的。

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

台華雙棲 玉女歌后林慧萍

**資深影劇記者王祖壽寫了一篇評論很到位,毋閣完全沒提到林慧萍的母語台語歌曲能力,這是本文要突出的面向,我認為這是林和其他所謂玉女歌手關鍵的區別。

林慧萍二○一七台北演唱會於上週末舉行,以「一朵盛開的花」為題,取自這位「玉女歌后」翻唱日語歌曲的一九八二年成名作《往昔》首句歌詞,賣座甚佳,當年的青年學生粉絲大軍出動,如今的歐吉桑歐巴桑們湧進國際會議中心,重溫年少青春情懷,誠如名嘴電視評論員王瑞德在FB講的「謝謝林慧萍帶我們夫妻回到三十年前談戀愛的甜蜜時光!」
一九八○年代初期,台灣社會威權治下已聞變革先聲,本土化和民主化動能在各領域積聚,新台語歌源頭《心事誰人知》和新電影開端《光陰的故事》引領時代潮流,同時期台灣流行樂界則玉女歌聲傳唱,易智言導演二○一四年的台片《行動代號:孫中山》,以《往昔》插曲做為時代指涉的標記,是植基於台灣社會集體記憶的選擇。
林慧萍的演唱會選唱了當年齊名的玉女歌手名曲,如江玲的《我的歌》、沈雁的《一串心》、楊林的《玻璃心》、金瑞瑤的《飛向你飛向我》等,並笑稱自己在當年的偶像歌星裡也是數一數二的。
(往昔 台語版)
林慧萍在台灣流行文化的歷史地位,和同年代「玉女歌手」的分殊,在於她迅速脫離所謂校園民歌以中國縹緲認同為基底的純夢風月氣質,走上與台灣社會接地氣的活力演歌風格,其台語歌曲的演繹能力更底定綿延其歌唱事業的根基,如成名不久隨即發行台灣歌謠專輯和後來的「台灣國語」台語專輯,其作曲並和黃乙玲合唱的《講乎自己聽》,則共同成就了一部年度金曲獎台語歌后作品。
林慧萍雖以華語歌手身分行走台灣流行歌壇,實則和其演唱會以一曲《流水年華》致敬的國民歌后鳳飛飛一樣,是華台語雙棲的實力唱將,其舞台演出在時代記憶的懷舊氛圍之餘,也流露出林慧萍自己期許的不被時代淘汰的未來企圖心,不同於所謂校園民歌演唱會的明日黃花老人同樂會氣息,而真正是「一朵盛開的花」。
林慧萍台語流暢,演唱會上不時講著像「洗面礙著鼻」的台語俗諺,和好朋友黃乙玲也隨口在台下合唱台語名曲《講什麼山盟海誓》。放眼未來,除了全場大合唱國民情歌《倩影》,林慧萍可以再接再厲,乘著國民語言的翅膀,舉辦以台語為主的演唱會,呼應廣大歌迷的共同渴求,展翅飛翔於台灣文化心情的廣闊天空。
**補充:林慧萍2011高雄「水的慧萍」&台北「夏之夜」演唱會,皆安排不少台語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