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失落的台北城--二評《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時報文化今年出版的《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75-2005》,稱揚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專輯(一九八二)為「釀就了整個1980年代青年人無可替取的共同記憶」的開端,其中高唱「台北不是我的家」的名曲〈鹿港小鎮〉,「以沉鬱的搖滾曲式表達出身處台北的失落感和對故鄉的懷念」。




隔年《蘇芮的專輯》(一九八三)被評為繼《之乎者也》這顆「改變流行音樂史的原子彈」轟炸之後「隨之揭竿的革命先聲」,其中的名曲〈一樣的月光〉「清亮有力的歌聲仍舊唱出台北人心中最底層的沉鬱」。




再兩年後《王芷蕾的天空》(一九八五),其中的名曲〈台北的天空〉「在當時幾乎成為台北市的市歌」,二OO六年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演唱,當前奏響起,「台上台下都流著感動的眼淚」。




然後是林強的《向前走》(一九九O),專輯同名曲直接回應八年前的〈鹿港小鎮〉,高唱「較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我一點攏無感覺」,如果這是看到現代都會「理想和希望」的「青春世代的心聲」,那麼有多塊專輯入選200大的伍佰二OO五年的〈下港人在台北市〉,就是氣定神閒歌詠繁華異鄉的台灣歐吉桑之歌,頌讚「滾滾強強的台北市」的自由氣息,透著幾分張愛玲詠嘆華麗都會的世故口吻。




然而,在羅大佑社會批判的台北、蘇芮和王芷蕾有些抽象的台北、林強不知「幼稚抑是樂觀」的台北、伍佰「返故鄉台北等我,佇台北故鄉等我」的台北之外,還有另一個台北,200大沒有唱出來,也唱不出來,亦即潘麗麗一九九二年的《春雨》專輯(可能比其入選200大一九九四年的《畫眉》更為經典)裡吳俊霖(伍佰)作詞的〈感情的風寒〉唱的「因為我要來離開,離開這個都市,因為我不願提起,阮悲傷的過去」那種無奈幽怨的台北。




這個台北,有一代表作是黃乙玲的經典專輯《感謝無情人》(一九九八)裡的〈台北SAYONARA〉,同樣遭受「感情的風寒」離開傷心台北城,「不願拍醒夢中的台北市,對阮故鄉看過來有較美」,瀰漫著許多Holo台語演歌揮之不去的滄桑與哀愁,這許許多多外地遊子無可替取的共同記憶的台北市,在以跳脫演歌為進步象徵的200大專輯裡,成為徹底失落的台北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