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看見台灣,不再麻痺自已


1990年代初開始空拍攝影的齊柏林,累積20年的空中影像實務經驗與美學素養,今年推出首部空拍紀錄片《看見台灣》,甫於日前上映,音樂表現豐富,吳念真口白加持,廣受各界注目。

就作品媒介特性而言,空拍代表一般地面視角的提升與解放,對周遭環境現實的另一個觀點和意象,不僅是政治解嚴後放鬆飛行與攝影活動管制的效應,同時也是延伸固定視野與既定印象的心理認知解嚴。

這樣的觀點提升與視野擴張,主要意義在於跳脫日常認知慣性的規矩或典型,像是一種挑戰傳統主流文學品味的新型態語言的興起,典範轉移的能量強化了文化振盪,激發了創作活力。

空拍攝影的典範意義,在於其某種程度的全知觀點,連結單一個別事物的整體開濶圖像,有認識論的突破意涵,也有影像美學的獨特線條與光影。

空拍作品,高遠臨下,常有一份空靈與平和,然而歷史滄桑與人為軌跡的渲染也會是全面的傾瀉,土地的變貌與傷痕特別的觸目驚心。

台灣人民與腳下土地長久以來欠缺集體親密的關係,常常絕美家園圖像當前,卻總懷疑是否自家的土地,總震驚於一直在身旁卻從未發現的美景。

看見台灣,當然不是只看見美景而已,看見歷史,看見另一個高度與觀點開展的可能,一起驚喜,一起低泣,一起頭皮發麻,然後一起不再麻痺自已。

**刊於自由廣場 《看見台灣》空拍=視野解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